长城汉字黄河长江

2005-05-15 作者: 官伟勋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5年第5期 长城 汉字 黄河 长江 作者:官伟勋 ]

长城

近年来,不时有嘲笑长城“无用”的议论。说花那么多人力物力,死那么多人,挡住外族入侵了吗?修长城实在是个又笨又蠢的主意。有的还把修筑长城归结为我们祖先闭关锁国自我封闭心态的产物。

这是很不公正的。

嘲笑长城无用倒也并非今日始。唐人楮载不就在他的《长城》诗里说过:“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吗?只不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熙熙攘攘你来我往内外交流的热络,认同这种嘲笑的又多了一些罢了。

然而,细心观察一下可以发现:自古以来对长城持否定态度的,多属文人墨客,鲜有政治家军事家。相反,在那个北方游牧民族一再崛起,长城一线居民一再遭受残酷侵扰的时代,凡身负边防重任又真懂军事的人,鲜有不重视长城作用的。

长城有用没用要看事实。明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从浙东沿海调任蓟州总兵,一到任,就“修边墙,练军队,边防面貌为之一新”。《明史》称,由于他“边备修饬,蓟门晏然。继之者,踵其成法(照着他的既定方针),数十年无事。”而在他之前,17年间撤了10个大将。都是因边境不守“犯罪去职”的。秦朝当年不也因为“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里,不敢南下而牧马”吗?怎么能说长城没用呢?

有关长城的信息,最早见于《春秋左传》僖公四年所谓楚国筑“方城”的记载。其后有战国时期齐、楚、魏、燕、赵等国在要害地带相继修筑城墙的记录。秦灭六国后,“乃使蒙恬将30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河套以南)”,为阻匈奴南侵,便把秦、燕、赵三国的城墙加以修缮,连接为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的城墙。这就是后人所称的“万里长城”。

北魏、北齐、北周、隋,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之处修长城。到了明朝正统年间,“鞑靼牧地渐次南展”。为防瓦剌和鞑靼入侵,嘉靖(1522至1567)以后,在与鞑靼及朵颜三卫交界的地方,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老龙头,“多次坚筑长城”,当时称“边墙”。后来为防女真等侵扰,又往东修至今丹东。之后,随着瓦剌和鞑靼势力的扩大,又修了从宣化、大同到山西一线的所谓“次边”。

不久前许多报刊刊登一条消息,说最新考古发现新疆罗布泊有长城遗址,因此,长城的西端不是嘉峪关,而是再往西500多公里的罗布泊。

没几天,又有消息说,社科院的专家指出,在罗布泊发现的应是烽燧。烽燧貌为墩台,也叫亭,是为燃放烽烟报警用的。它不是连绵不断的墙体,不能叫长城。

这是一个不该发生的错误。

从根本上讲,长城本是农业民族为了抵御游牧民族入侵而建的。以农为本的民族,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一时不能耽误。一误农时全年无收。因此必须定居以保农时。游牧族群则不然,哪里有水草往哪里去,即所谓“逐水草而居”,而且往往伴随着抢掠以补不足。“虏获财畜”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抢能杀被看作英雄的事业光荣的行为!

有人形容我国北方辽阔的草原是个游牧民族轮番演出的大舞台,一个种族经过征战兼并强大了,便四出征掠,所向披靡不可一世。但不久就由盛而衰,由东往西消失了。然后,又一个种族逐渐崛起,重演一场轰轰烈烈的盛衰剧。由于其地域偏北,气候寒冷,干旱少雨,不时有风雪灾害,所以十分向往南方农业地区的粮草财富,于是便趁秋高气爽草盛粮丰之际“南下而牧马”——抢粮抢草抢妇女孩子,屠杀反抗者。所谓“马前挂人头,马后驮妇女”,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游牧铁骑,来如狂风从天而降,去如闪电,倏忽间无影无踪。长年定居一地的一家一户的农业民族,对之防不胜防。你集中了强大的兵力,他不来。你撤了,他来了。你再回来,他又走了。他的全部家当都在马上,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用步兵,难以对付;用骑兵,“一骑士之费,可赡步兵5人。3万5千骑,抵15万(应是17万5)步。”少了,不管用。多了,久了,“既无所施,虚耗国力。”(《容斋随笔》176)日子一久,再富再强的国家也拖垮了。为了节约开支,用有限的兵力,实施有效的防御,老祖宗才被迫想出建长城加烽火台这个“笨”办法,以迟滞骑兵的突袭,争取宝贵的集中兵力的时间。一些王朝得以“几十年无事”,靠的就是这类“笨”办法。

由此可知,把长城修到罗布泊不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那是一个“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法显传》)的地方。不要说根本不可能调集那么多劳力去那个没水没粮没砖石没柴草的沙漠施工,即使能修,也实在没有值得防御的。墙内墙外都是沙漠,防什么?

这样的一条消息,按说是不该经过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手一再编发出去的。从此可以看出我们对历史教学的忽视程度。章学诚说过:“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诚哉斯言!国亡了,记住历史还有复国的希望。把自己的历史都忘了,复国还从何谈起?

不错,长城的确多次被攻破过,但“责任”不在长城。再好的武器工事也要靠人用。长城被破,是由于政府腐败,君昏臣佞残害忠良“自毁长城”。长城是我们的祖先为捍卫祖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伟大创造。它是我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生动象征!它用令整个世界叹为观止的伟大形象向世人宣示:能创造这等伟大工程的民族决不会被打垮!她必将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愿我亲爱的同胞不要轻易否定我们祖先的作为。

应予嘲笑的,只能是那些根本不以国家利益为重,只顾个人享乐大刮民脂民膏的国之蛀虫民之蟊贼!

汉字

汉字的名声也像长城一样屡遭责难。与长城不同的是,否定的声音主要出自近现代,但激烈之程度则远过于对长城。说复杂的汉字,是我国难以消灭文盲全民文化素质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是导致中国落后于欧美的罪魁。说中国如果也使用拼音文字,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五四”时期的一位著名大学的教授不还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吗?

当时的中国,列强横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整个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识之士都在探求中国之所以积弱积贫的原因,都在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妙药。各就所学各抒己见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主张。这是很自然的。

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而中国人书写用的字还是汉字。于是乎,批评汉字的声音就几乎听不到了。相反对汉字大加赞赏的声音倒时有所闻了。

有意思的是,这种声音主要来自国外。

据1982年5月,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杂志《自然》披露:日、英、美、法、西德5个发达国家的学者通力合作,在共同进行的智力测验中,各自对本国的儿童智商进行检查,结果是:英、美、法、西德的儿童是100;日本是110。在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时,大部分学者认为与是否学汉字有关。他们认为:“学汉字,使得把握复杂的几何学的感觉特别发达。”

以上的见解并不是个别人的随意见解,而是经过调查研究经过科学推论所提出的看法。无独有偶,在今年2月3日法国《巴黎竞赛画报》上又有一篇《德斯坦谈中国》的文章,也谈到了汉字。他说:“中国人的智商远远高过我们,在美国西海岸的大学里,中国学生的优异成绩可以证明这一点。”当有人问他这有什么秘诀吗?他回答说:“他们的教育体系完全以记忆为基础。幼儿园的孩子们不是画画、捏泥,而是坐在小课桌后面长时间地学写字,因为他们必须记住这些字。一个人要想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他至少得会1500个字,这是最低限度了。如果想上学,就得记住5000到6000个字。除了死记硬背别无他法。所以自然就需要他们勤奋好学。”(2002.2.3《参考资料》)

汉字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是从古到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字——不仅没有中断,而且越来越发展越来越丰富,并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掌握所使用——这决不是偶然的。

古埃及的文字早已随着古埃及王国的灭亡而灭亡了。它遗留下来的文字,直到18世纪才被拿破仑带去远征埃及的学者商买臣所破译。尼罗河两岸的人民早已不再使用这种文字了。两河流域的古文字也没能流传下来。有名的赫提文化,它的象形文字用于铭刻和印章,至今没能破译。古希腊迈锡尼文化的线形文字,到荷马时代已无人使用。代替它的希腊字母是从腓尼基借来的。古波斯大约从大居鲁士时代起,开始用楔形文字书写。但即使在当时,“纯古波斯语的应用范围十分狭窄,只有地方和部落的意义。”印度至今仍有400多种语言。独立后,“以印地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其古文字的命运可想而知。

有人主张中国也统统使用拼音文字。天哪!请想一想,如果当年不是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我国各地都各用拼音文字记录自己的语言,拼出来的文字,不要说广东人看不懂福建、浙江、山西、山东人的文字,就是福建人自己,闽南人也看不懂闽西人闽北人的文字。大军南下到福建剿匪时,部队天天行军非常疲劳,战士们很想知道到宿营地还有多远?在福州刚学了一句:“靠关袄换要鬼里?”(到建瓯还有几里?)翻过一座大山就不管用了!如果全国各地都用拼音,中国恐怕就不是“有400种语言”了,四千四万种语言都可能有!

幸亏我们有统一的方块字,林则徐的福建话再难懂,他的奏折一上,道光皇帝一目了然。康有为梁启超的老广腔再厉害,他们的维新条陈,光绪皇帝也能看个明明白白。

我国每一个朝代都有为前朝修史的好传统,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保留着我们这么丰富这么灿烂辉煌的历史典籍文化著作。不懂汉字就没办法在这个无比丰富的精神宝库里畅游欣赏,无法认识并从中汲取可贵的知识。要把它完全翻译成拼音文字是不可想象的。新版《新华字典》里拼“JI”的音就含有150来个汉字,是“几”是“急”?是“鸡”?是“挤”还是“激”、“棘”、“乩”?猜吧!读用拼音拼出的我国古典著作,怕比登天还难!

黄河长江

一些心怀叵测敌视中国的人,一直在散布一种论调:中国太大了!太可怕了!中国应该分成七块才不会给亚洲与世界造成威胁。

国内个别人士也有一种近似或说貌似而神异的观点,他们认为我国人口太多面积太大,不如欧洲分成若干个国家,互相竞争会发展得更快些!持这种论调的虽与前者动机不同,但同样是非常错误的,是完全脱离实际的。

中国,从古到今,这么多的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几千年来一直顽强地生活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决非偶然,其中必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这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可以决定或加以改变的。

人们常引用《三国演义》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是不准确的。就中国的历史来说,实际上是分的时间很短,而合的时间则很长很长。

中国之所以分裂不了,不仅是由其人文历史决定的,也是由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我国的西端是帕米尔高原。往南延伸是直插苍穹“离天三尺三”的喜马拉雅山。往北有高耸入云终年积雪的阿尔泰山。它们形成一道几乎是“与世隔绝”天然屏障。我国西高东低,从海拔五六千米以上一直东下到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落差之大,为他国所没有。在这落差极大的而又极其广袤的土地上,黄河长江就像两条巨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紧紧地把整个大地各个民族连结在一起。

长江在宜宾以上叫金沙江,从宜宾到宜昌叫川江,从枝城到城陵矶叫荆江,扬州以下叫扬子江。金沙江、川江奔腾于崇山峻岭,汹涌澎湃劈崖斩谷直趋三峡。一过宜昌就进入平原地带,汹涌的江水宣泄不通,形成迂回曲折的“豆腐腰”。汛期一来,江水猛涨,“豆腐腰”也容纳不下了,湖泊洼地沼泽地带就成了分洪之处。洞庭湖周围的农民和所有沼泽地带的居民如果要围湖造田,堤坝高筑,武汉三镇就要“人或为鱼鳖”。黄河九曲,兰州地区已经春暖花开,河套一带还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融化的春水滔滔北去,北端的冰层越积越厚,堤决冰溃漫出河床,茫茫牧场芸芸众生瞬间就会被冰河吞没。上游不节制用水,下游不仅无水灌溉,人畜饮水也成问题。千百年的淤积使黄河成了地上河,上游不治下游治,没用。上游治下游不治也不行。一旦堤决河水改道,就不知有多少郡县多少老百姓淹没于黄泥水浆之中。历代王朝之所以都把治理黄河当作朝廷大事来抓,原因在此。中国自古有“黄河清,天下平”之说,充分说明了治理黄河的重要意义。而要治好长江黄河,一会向东,一会向北,一会向南,流域达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河,没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从整体着手是治不好的。

马克思在论古代社会时说过,在靠长河灌溉为生的一家一户的小块土地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各地彼此没有什么联系,只能产生由皇帝统一统治的国家。历史正是如此。古代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我们的黄河流域,盖莫能外。而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河流短小,多港湾”的古希腊则均为实行民主制的城邦国家,号称专制的斯巴达,也由两个王族产生的两个国王管辖,而且其权力还受长老会限制。古罗马也一样,早在公元前510年就建立了共和国。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长江黄河的性格也与众不同。

尼罗河出了苏丹就一直穿行在平缓的沙漠之中,河水泛滥的季节正好给两岸带来肥沃土壤以迎接耕种季节的到来。也不像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和南美的亚马逊河。这两条长度都在6000公里以上的大河,却几乎全程都在海拔很低的平原上流过。亚马逊河几乎全程都在海拔200米以下。而且地近赤道,森林密布雨量充沛。南美的太平洋水系则“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欧洲呢?正如世界地理中说的:“在世界各洲中,欧洲的河流,分布很均匀,河网稠密,水量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较充沛的河流。”这哪里是我们中国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呢?

欧洲之所以能分成若干不同语言的不同国家,能说是与其“多短小而水量较充沛的河流”的环境无关吗?

如今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三峡大坝、京九铁路等为全民造福关系国计民生泽及子孙后代的重大工程,不要说经过若干国家协商难以想象,就是在一国之内,如果权力分散,各自为政,再加上土地私有,也就“难于上青天”了!有多少人愿意让挖他的良田,拆他的华屋,平他的祖坟呢?

黄河长江源头往西到我国的天然屏障之间,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自古以来他们就与长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有着密切的交往。有以货易货贸易,有通婚嫁娶,有亲朋之间的走亲访友,也有互相征战。这一切都说明彼此的需要。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正是在这种交流融合中形成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内地离不开边疆,边疆也离不开内地;华南华中需要华北东北,东北华北也需要华南华中。合则俱利,分则俱伤!而且必然还会给心怀叵测的外敌提供可乘之机。

认为分成若干国家发展才快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只看一点无视其他的观点。非洲、南美、东南亚、南亚的国家还少吗?这种说法,就像说香港因为是被英国占为殖民地才有其繁荣进步一样是经不起推敲的。当年英国的殖民地多啦!“日不落之国”嘛!凡有太阳升起的地方不就有米字旗吗?可又有几个像香港一样繁荣文明的?

规律就是规律,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昂然屹立于世界,是经过了几千年严峻的考验的。这是由我们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中国过去不可分,今后更加不可分。经济的增长使我各族各地之间交往更频繁联系更紧密;综合国力的增强,使觊觎我们的敌对势力更加不敢轻举妄动。那些指望我国分裂的气急败坏的叫嚣,只不过是异想天开的顽固反华分子的痴人说梦罢了。中国要统一,中国要发展,中华要振兴,是伟大的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责任编辑致中)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