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阕满江红说破岳飞冤

2005-06-15 作者: 李凯源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5年第6期 一阕满江红 说破岳飞冤 作者:李凯源 ]

以诗词形式评说史实,臧否人物,阐释哲理,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杀害民族英雄岳飞父子,似乎已成定论。所以,西子湖畔岳飞墓对面,铸有秦桧、王氏夫妇跪地的铁人,任人唾骂。但后人在斥骂秦桧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秦桧虽为宰相,位高权重,但他能将一位声名显赫,官至太尉、少保兼黄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在前线率兵作战的大将随意召回,并罗织罪名予以杀害吗?如果没有皇帝的授意,恐怕他不敢、也不能胆大妄为,杀害岳飞。

南宋词人张元干于岳飞被害当年,就在《贺新郎》词中写出“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的句子,暗示至高无上的皇帝,其内心深处的想法,一般人是难以窥测的。叶绍翁在七律《题岳王墓》中也说:“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欲说还休,难以明言。只有改朝换代四百年以后,明代文征明才以一阕《满江红》,把风波亭冤案这层窗户纸戳破。

文征明的《满江红》为:“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这阕词矛头直指宋高宗赵构,把秦桧置于从属地位,确是一语中的,让人震悚。上半阕指出宋高宗赵构对岳飞先倚重、后残杀的事实。从出土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当初赵构为岳飞题写的“精忠岳飞”四个字。既然当初倚靠岳家军大战金兵,为什么还要加害于他呢?难道真的是打败敌寇、取得胜利,就该死吗?岳飞入狱后,大理寺官员都认为岳飞无罪。韩世忠质问秦桧时,秦桧的回答是:“其事体莫须有。”不久,未经审理,岳飞父子即被暗杀于杭州附近的风波亭处。忠臣良将已然被杀害,再说什么话也难以挽回了。可恨、可悲的风波冤狱,面对当初御敕的“精忠岳飞”,更显出赵构的阴险虚伪。下半阕则分析,赵构为什么非要将已经取得节节胜利,直逼金军后退,不日即可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岳飞,在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把他从前线召回。后世曾有人说那十二道金牌是秦桧伪造的。秦桧敢假传圣旨,要前方停战,把统帅召回吗?其实都是赵构的主意。词中反诘,难道赵构的父亲宋徽宗赵佶、长兄宋钦宗赵恒被金人于靖康二年(1127年)俘往东北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后来徽、钦二帝均死于此地),赵构就毫无亲情,不知挂念和羞辱吗?就不想复兴北宋王国吗?“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这句话切中要害。徽宗被俘时45岁,钦宗仅27岁,如果真的打败金人,请回父、兄,那么谁当皇帝呢?还有自己的位子吗?其时,作为徽宗第九个儿子的赵构,以康王身份,从汴梁(开封)南逃至临安(杭州),继承皇位,称为高宗,在南宋小朝廷偏安享乐,哪里还顾得上亲父、兄。而岳飞一片愚忠,在《满江红》中赤诚表白:“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这里的“天阕”指的是北宋王朝的皇帝钦宗赵恒。而赵构想的则是“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南辕北辙,岳飞想的是国仇帝恨,复国兴邦;而赵构却只想求和,保住半壁江山,当个儿皇帝,苟且偷生,极尽享乐,他能不把主战复国可能有损帝位皇权的岳飞除掉吗!至于后人把杀岳飞的一切罪过都归于秦桧,实为颠倒主次,重小轻大。他们或为维护皇权,为尊者讳;或媚上邀宠,求官进爵;或难得糊涂,巧于全身。“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一个小小的宰相秦桧,他能有杀害岳飞的能耐和权力吗?他只不过是揣摩透了高宗赵构的心理,投其所好,逢迎拍马,为他除掉了绊脚石岳飞,维护了他的利益,也为自己取宠升官铺上了红毯而已。秦桧卖国利己、奸诈狠毒,应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断送北宋、牺牲父兄,杀害忠良、苟且求荣的赵构,也应还其阴险狠毒、虚伪丑陋的本来面目,予后人以警示。

隔代修史,千古论人。四百年以后明代的画家、诗人文征明的一阕《满江红》,仅用93个字就真实、犀利、一针见血地说破岳飞风波亭冤案的事实真相,有情、有据、有理、有力,有侠肝义胆,有哲思禅悟,实乃论史之妙笔、千古之绝唱。

(责任编辑李晨)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