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催生一本小刊物

2005-08-15 作者: 袁 鹰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5年第8期 抗战胜利催生一本小刊物 作者:袁 鹰 ]

60年前的1945年8月10日以后几天,上海满街是爆竹声、锣鼓声、欢笑声。虽然日本天皇裕仁的所谓“终战诏书”还没有正式宣布,但是这最后一个法西斯强盗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已经传遍全世界。从1937年“8·13”在上海点燃起全民抗战的圣火以来,整整八年了,上海老百姓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下,饱受杀戮、抢劫、压迫、欺凌的煎熬,苦苦等待了八年岁月,如今等到了天亮,看到了强盗的末日,眼看那不可一世的太阳旗终于黯然降落。那令人战栗、令人窒息的搜捕、封锁、暗杀、丧失自由的屈辱生涯,那物价飞涨、限制用电、排队买户米、人命朝不保夕的苦难年月,终于都像梦魔一去不返。想到这一切,怎不叫人欣喜欲狂!

然而,消息杂沓而混乱,有人从无线电短波里听到美国飞机在日本投下两颗威力很大的原子弹,听到苏联对日本宣战,红军分几路攻入我国东北围歼日本帝国主义最后的主力关东军。汉奸的报纸摇身一变,竞相刊登国民党中央社的消息,于是,上海人都带着惶惑、迷茫的眼神,看到这样一条条新闻:

在重庆的蒋介石连发三道命令:一是电令他的各战区将士加紧作战,“依照既定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二是电令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所属部队就地驻防待命,在各战区作战部队,“应接受各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不得擅自行动”;三是各地伪军就现驻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非本委员长命令,不得擅自移动驻地,并不得受未经本委员长许可之收编”。

对蒋介石的命令,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发出通令,拒绝接受,指出它“不仅公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及背叛祖国的汉奸们”。

蒋介石令特务头子戴笠以“军事委员会”名义,任命汪精卫傀儡政权的伪上海市长周佛海为“上海行动总队指挥”,让他继续把持一批武装,维持治安,配合国民政府的接收。这名大汉奸居然张贴布告,俨然仍是“市长”面孔,要上海市民“严守秩序,切勿兴奋过度,致招不测之祸”。

日本占领军的上海陆军司令部也张贴布告,继续杀气腾腾地禁止悬挂“敌性国旗”,禁止喊口号,不许张放花炮,取缔一切未经检查擅自发行的出版物。

那几天,上海的局势仍然扑朔迷离,不像是炽热的夏季,倒像是阴霾沉沉的黄梅天了。

地下党组织领导我们的丁景唐同志分别向沈惠龙、冯大文和入党不久的我传达党中央布署:新四军立即向上海进军,解放这个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地下党领导紧急布置全体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立即行动,作里应外合准备。老丁交给我们的任务,是赶紧编辑出版一份以青年读者为对象的小型刊物,刊物名字他也想好了:《新生代》。本来,从1944年冬,在老丁领导下,惠龙、大文和几位爱好文艺的大学生吴君尹、袁万钟、陆兆琦等利用关系创办了一份学生杂志《莘莘》,其后我也参加编辑工作,到8月份,已经出了四期,其中还出了在基督教青年会举行助学义卖活动的专辑,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读者。如今胜利了,不再继续出《莘莘》,就用剩下的纸张印这份新的刊物。

我们就在满街欢呼胜利的爆竹声中投入刊物筹备工作,惠龙和我负责编写稿件,大文负责纸张和印刷。每天聚在一起商量。以后又听到消息:粟裕将军已经率领几万新四军健儿兼程向上海进发,党中央已任命刘长胜同志为上海市长等等。我们在兴奋的心情中每天注视局势的发展,并未等到新四军的捷报,看到的却是美国飞机成群地天天飞到上海上空,运送国民党接收的军政人员和军队,到南京、上海、北平等大城市。这些接收人员一降落上海机场,就如饿虎擒羊,迫不急待地疯狂掠夺,上海人失望而鄙夷地称之为“大劫收”、“发劫收财”。

我们在上海,自然不可能听到毛泽东主席1945年8月13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演《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也还不十分清楚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面临的国内总的政治形势:蒋介石政府要夺取胜利果实,发动内战。我党的方针就是坚决反对内战,制止内战,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前些时我们听到过传达党的“七大”精神:团结一切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眼下,上海还属国民党政府的“收复区”,不是解放区,我们的刊物上当然不能公开宣传“七大”精神,但我们又不能也不愿像当时上海报纸那样将抗日战争的胜利都归功于“最高领袖蒋委员长”,因此,《创刊词》在歌颂胜利、说“胜利保证了民族解放,奠定了新中国建设的基础”以后,写上这样的话:

抗战是胜利了。胜利以后,我们需要复员,在复员过程中,必须对战争罪犯(政治的、经济的)加以严厉的制裁,这样,赢得的胜利才能保持。为了胜利,我们应该感谢特鲁曼(杜鲁门)大总统、史大林(斯大林)大元帅、阿特里(艾德礼)首相以及他们英勇杀敌的军队和人民……

抗战是胜利了。我们要从事建设……中国的建设是不可违反历史的潮流的,我们应该为民主的、合作的中国努力。因为,只有民主团结才能保证中国的新生、才能根绝再一次世界战争!……青年人大家团结起来,为民主建设努力!

这些语言,现在看起来可能觉得旗帜不够鲜明,语意含糊不清,我们却经过反复推敲,那时还没有看到《论联合政府》全文,更不可能公开引用和阐明,能做到的只是强调民主和团结。虽然不能公开提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但也决不提蒋介石的名字,只列举美、英、苏三大国的领导人。今天的读者也许觉得未免可笑,我们当时确是煞费苦心。

头条文章《我们该做些什么?》记不清是老丁还是惠龙的手笔,跟《创刊辞》一样,在当时形势下,不能鲜明地表达对青年人的要求,只能笼统地希望:“当一个巨大的狂潮到来的时候,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参加进去,尽量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到这时候,人们才该相信,只有年青人才是国家的中坚,人类的希望。”文章向当时上海大、中学生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紧密地团结起来,二是尽量地充实生活,三是积极地发挥力量,四是严正地守住岗位。景唐同志是诗人,他用“黎扬”的署名写了一首《新生代进行曲》,热情歌唱胜利的节日,歌唱祖国的新生的光芒。“新生代的战士英勇健壮,/在战斗的行列里迎接/诞生在火花中的曙光,/把民主、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创造!”

老丁还拿来一篇叙述欧洲反法西斯战场活跃在巴黎的法国地下军的稿件。那篇题为《自由法兰西的灵魂——地下军》的文章,最后借一个地下军工作人员之口,说了这么一句话:“为了祖国的复兴,我们都准备流更多的血与生命,去争取法兰西历史上的光荣。”如果将“法兰西”三字换成“中华民族”,也可以作为代表我们一些地下党员心声的。

我赶写了一篇速写——《从黑夜到天明》,记下日本投降消息传来最初那个夜晚的一角情景,单薄幼稚,只是如实素描。现在附在本文后边,提供给读者作为了解六十年前“8·15”在上海的一点参考。

这份小刊物,在日本宣布投降后两个星期就编印出来,大文通过原来《莘莘》的发行关系,将它迅速送到收报摊上。我没有仔细查有关资料,这份刊物虽小,很可能是抗日胜利后在上海出版的第一份刊物,而且是党直接领导的,比其他报刊都早。刊物上没有编者姓名,没有发行人,出版人“新生代出版社”也属子虚乌有,纯粹是个“地下出版社”。过了几天,到几个报摊上去问,都说是“卖光哉!”我们听了都很高兴。

正当我们三人紧张地着手准备第二期刊物的时候,老丁来传达党中央新的布署:新四军暂时不打上海,所有地下党员坚守岗位,继续作长期隐蔽的准备,应付国民党政府接收上海后的新形势,迎接更加复杂、剧烈、尖锐的斗争任务。

我原来天真地满心以为新四军即将进入上海,革命即将胜利,此时不免有点怅然,同惠龙、大文分手,各自走上新的岗位。走在满街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的马路上,心里激动地想:总有一天,马路上会挂满红旗的。那时候估计大约又要度过七八年漫长时日,谁想到仅仅四年以后,前身正是新四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陈毅、粟裕将军指挥下,浩浩荡荡地开进这中国第一大都市,红旗就飘扬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了。

附录:

从黑夜到天明

1、深夜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深夜。

跟八年来每一个深夜一样,没有月,也没有星星,一片黑黝黝的。

跟八年来每一个深夜一样,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里,有人在疯狂、酗酒、荒淫,有人在饮泣、叹息,也有人在等待,希望……

深夜,跟八年来每一个深夜一样。

可是,在深夜里有人在蠕动着了。

2、消息

有人在蠕动着了,嘁嘁喳喳地小声谈话,声音是急促的,压不住秘密的欢喜。

一个好消息——成千成万的人们等着的。在八年来苦难的日子里日日夜夜等待着的。

——真的?

日本投降了?

——投降了!

——投降了!

3、人声

——投降了!

终于声音渐渐大起来了,黑夜压不了它,就如纸团包不住熊熊的火焰。

弄堂里开始有了人声,像几十条几百条溪流汇聚到海洋,人声宏亮起来了,宏亮起来了。

人们在弄堂里穿来穿去,互相询问着消息。

一个年老的俄罗斯女人,被一帮人围着,她显得极度地兴奋,指手划脚地,用并不好的英语粗声粗气地告诉人家怎么从俱乐部听来这个意外也是意中的消息。

弄堂里没有人再睡着了,大大小小都在门口,东也是一堆人,西也是一堆人。

4、欢欣

东也是一堆人,西也是一堆人。

——这就好了,也该过点太平日子了!

——不是么,八年的罪受得好苦好苦,现在可抬头了。

提起这八年来的生活,谁都会有一长串辛酸的记忆,一长串眼泪和叹息的日子,然而,人们,笑吧!就像现在这样,尽情地笑吧!把许多积成堆的仇恨,痛苦,羞辱,都消失在笑声里吧!世界上还有什么更欢欣的事呢?

——没想到也有一天重睹汉官仪!

人群中有一位老先生,笑着摇动着他的花白胡子。

小孩子们大声的叫着好,拍着手欢呼着,欢呼着。

5、疯狂

欢呼着!欢呼着——在霞飞路上。

俄罗斯人,犹太人,中国人,全成堆地推到马路上来了,年青的年老的男女握着手,拥抱着……

笑声,叫喊声,歌声……到处都是,到处都是。

霞飞路上,光耀的电炬照着一群群欢喜得疯狂的人们,每个吃食店,酒吧间,咖啡馆都挤满了人。

啤酒——六十万一瓶!

一个犹太人亲善地拍拍一个拉车的肩膀:

——明天要用老法币了。

另一个说:

我们都是自家人!

人们欣喜的疯狂,没人想到休息。

6、熬夜

没人想到休息,人们都在准备熬夜。

再没有灯火管制了,电灯辉煌地亮着。

弄堂里人群渐渐散了,在自己的家里围坐着,做父亲就告诉子女那一年逃难的情景。在梦做完的时节,回想梦中的一切,就成了一件可爱的事。

人们都巴望着快点天亮,大家都打算出去。

有一人看了一下表——才四点。

没人能睡觉,谁都睡不着。这一夜比哪一夜都长。

睡不着的人们又起来,想着,谈着,笑着,天亮了。

7、天明

天亮了!

8、恭喜

天亮了,这么长一个黑夜终于度过了!

还没等到太阳出来,街上已经满是人了,一大群一大群地踱着,见着熟人,老远就招呼!

——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哈哈!

学生,工人,小孩子,伙计,小职员,娘姨,卖菜的,车夫,都在街上挤来挤去。

——到底也有翻身的一天!

——没有白等,天有眼睛的。

东边,太阳露出脸来。

9、国旗

太阳露出脸来。

于是,有人扯起了鲜红的国旗,不久以后,大街小巷都飞扬着了。这面旗子,不是除去那条黄色三角带的旗子,而是叫人怀念了八年——胜利的旗子!

自行车嘀铃铃地穿过来了,车头上插了一面旗子。

孩子们手里,摇着纸制的旗子。

国旗店里挤满了人,每个人走出来手里全拿着一面旗子。

国际饭店、大新公司……所有高楼的顶上,在蓝色天空下,愉快地招展夺目。

就在高楼上的国旗底下,有人放出了第一声爆竹。

嘭——啪!

10、爆竹

嘭——啪!

立刻,聚在大街两旁行人道上人们轰动起来。

——好……哎!

放爆竹的人洒下五彩的纸屑,红的,绿的,黄的,蓝的,在空中飘荡着,于是又是一阵雷似的欢呼。

——好……哎!

一辆军用卡车驶过,几个垂头丧气的日本士兵,惊惶地看着这群热烈的人们。人们胜利的欢呼声,由于军用卡车,更响亮了。

——……!

——……!

为这响亮的声音召唤,人们从各方面汇合起来了。

——伟大的人民!

(1945年8月中,原载《新生代》创刊号,1945年8月28日出版)

(责任编辑赵友慈)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