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考源
[ 2006年第1期 “实事求是”考源 作者:甘惜分 ]
“实事求是”这个词语,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且人人会说。
但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到底出自何处?也许有人考证过,我孤陋寡闻,没有看到。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中有“实事求是”这样的字吗?当然不可能有。这是古汉语,西方不可能有。从古以来,只有中国人善于提炼出最简易的词语表现极为丰富的思想,而外国人最讲究写厚厚的大书,一写就是几大卷。
在中国,最常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语的据我所见是毛泽东。我记得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曾用“实事求是”来阐述整风的意义。
我近日查书,毛泽东1942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就开始运用“实事求是”四个字来批判种种不良思想倾向了,他批评一些人写文章“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在另一处,他要求做研究工作的干部要“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并且对“实事求是”一一加以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从那时起,“实事求是”四字就经常在报刊上出现,逐渐成为全民的惯用语。
但是毛泽东在使用这个词语时,没有说明这是他的创造,还是借用别人的语言,以至于几十年来人们都把这四个字视为毛泽东的创造,称颂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甚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从来没有为此事作过一次辨正。
我查了班固著的《汉书》,终于弄清楚了,《汉书》五十三卷“河间献王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2410页)
但班固著作中并未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出解释。到了唐代颜师古为古史作注,他对“实事求是”注:“务求事实,每求真是也。”(同上页)
这就是“实事求是”最原始的出处。颜师古的注释也是简而要的。
毛泽东是爱读古书的,他可能很早就把“实事求是”这个词语牢记于心。他在内战、抗日战争中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注重调查研究,万事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各方面的情况作周密考虑,作出决策,作到真正的实事求是,才取得了战争和工作的胜利。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毛泽东笔下的“实事求是”已经被改造了。颜师古对班固的注释只是说刘德(即上述的献王)的“实事求是”,而未及其他。毛泽东却不但在“实事”二字上下功夫,而且对“是”字下功夫,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这就是毛泽东对古代文化的改造,使古为今用。经过改造后的“实事求是”才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确认客观事物在先,人对事物的认识在后,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一旦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又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推动世界的改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意思是一致的。
班固著《汉书》,颜师古注《汉书》,他们想不到他们笔下的“实事求是”四个字在两千年之后被后人稍加改造,竟然如此辉煌,成为中国人民建党、建军、治国之本。几十年来,“实事求是”已普及到每一个共产党员和普通公民心中,成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几十年来,我们党运用“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例如,“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一战略决策,就是创造性地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的结果。
但是,也有人高喊“实事求是”而干了许多反“实事求是”的事情。“实事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实际上走到了“实事求是”的反面。
比如,民主革命还没有彻底完成,生产力还很低下之时,却要一步登天跨入共产主义,这是实事求是吗?
在农业小生产的基础上,能在十五年内生产力赶超英、美,这是实事求是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过十几年,就猜疑中国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必然大乱中国,于是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弄得全国大乱,陷入崩溃边缘,这是实事求是吗?
可见“实事求是”确是一切人都应当遵循的思想方法,违反了它,一个普通老百姓只不过犯小错误,高级领导人违反了“实事求是”原则必犯严重的难于收拾的大错误。
可见,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中楼阁。“实事求是”的命运也是这样。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