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改良之路

2006-03-15 作者: 高伟梧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6年第3期 走改良之路 作者:高伟梧 ]

2005年9月,任仲夷同志约我们几位学者漫谈改良主义,这是有关政改部分发言的综述。

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今世界潮流是市场经济、民主法治政治与科学的人文的文化。我国市场经济已初步建立,不能再走回头路,当前主要的是过政治改革关。

这个政体转制关总得过,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市场经济与计划政治的矛盾终得解决,我们要力争过好,就是推进民主法治同时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不产生动乱和降低民众生活水平。和平崛起先要和平转制。

中国如何实现政体和平转制呢?我们主张走改良的道路。

我们说的革命常是指政治革命,实际是社会革命,是整个社会制度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转型。整个社会的现代转型要有个历史过程,不只破旧还要建新,破旧像毁掉旧楼房用炸药爆破可以或者必须,但是,建新社会制度必须是渐进的。

革命万岁论和告别革命论,都不全面。革命的发生是社会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不以人们的意愿为转移,不来不会因你高喊万岁就来,要来不会因你告别就不来。

造反不等于革命,革命不一定就是暴动,革命也不是只靠革命的手段,革命尤其是渐进式革命,必然包括许许多多平凡的工作,包括改良和改革。世界近现代史,推翻专制独裁常是暴力革命,也是不得已的事。现在看来,靠战争摧毁旧政权,较干脆不拖泥带水,可往往会“马上得天下马上治之”,容易产生胜者为王唯我独尊和特权,沿着敌对的绝对对立的传统思维,暴力迷信,贯用打压消灭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这也就不利于民主法治的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

改良,若果不是以维护旧的核心制度为宗旨,而是为了达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就是革命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就具有革命性质,所以说改良就是革命,是质变中的量变,是进步的积极的。改良并不一定是慢慢来,革命要造成反复,也会延误历史进程,不断朝着转制方向的改良,分段快步,不走回头路,不仅减少代价,而且也会更快达到目标。

说革命是自下而上,从外到内;改良是从上而下,由内及外,其实改良也要内外结合上下互动。我们是党领导的国家,共产党是国家和社会的组织核心,要有序改良和平转制,就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当前取消党的领导必然出乱子,而不主动推进政体改革,让其自流,也就是放弃党在这方面的领导。党要领导好,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路线。改革的主要对象是旧体制,握权者很容易成为原体制的维护者。改革的动力和力量主要在基层和民众,体制创新的经验主要来自直接实践者,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全党和人民群众,做到内外上下结合,而以上以内为主。党内改革的力量起主要的主导作用,此是改良的必要条件。

西方学者说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过程,一个条件,是政权从传统的政治领袖向现代政治领袖转移。形成现代政治领袖核心是决定性的。现代政治领袖必须两个决裂,要有现代的政治文化,新的理念,站在时代前沿,顺应世界潮流,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负起历史责任;明白权为民所谋,权为民所授,不为家族和小集团谋特权私利;带头遵守宪法,按照法定的程序办事;要有民主的平等的公民意识。社会改良要靠共产党靠党的领袖,而且要有足够的威望,获得人民高度的信任。我们不赞同新权威主义,也不否定权威的作用,没有足够的威信是难于驾驭形势、开创新局面的。然而,威信来自正确,来自真正为民众办实事,真正推进社会改革,吹擂作秀适得其反。SARS问题的公开处理,新的三农政策,给农民国民待遇,台湾冷战僵局的突破,扭转了困难的形势,这有政绩。克服传统旧思维,推进民主政治,最能提高领导威信。党和领袖都不是神仙,讲过错话做过错事,也在所难免,正确认识、承认和改正就好,文过饰非,推诿辩解,会令人民失望。清理历史上讲过的错话做过的错事,不但会提高全党全民的思想认识、政治理论水平,而且也会提高党的威望。

政体转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关键是实现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向现代政治权力结构的转型。减少阻力,和平过渡,可以分步到位。首先是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党中央带头学习宪法是榜样,但还得在行动上落实。实行宪政,所有党派社团组织以及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建立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法治必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民选立法机构,具有国家最高政治权力,“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我国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党派社团通过选举进入人大,中国共产党在人大中占多数席位,持续执政,就不会产生社会的大的波动。执政为民转变为执政由民,就是尊重民众的选举结果,尊重多数选民决定的规则。

民主具体表现为自由,推进法治民主,就是依法落实公民的自由权利,宪法所规定的选举、言论、集会、出版等权利。我们是一个几千年帝皇专制的国家,形成了一套维护专制制度的传统文化、世俗风范与社会心理,中国改革不能操之过急。然而,世界潮流汹涌澎湃,社会内在矛盾已经积累,人均1000美元就进入爆发期,我们也拖不起,必须有“只争朝夕”的精神。要平稳改革须要通过试验,逐步推广,我们在基层已经有了多年民选的实践,新一代公民现代文化水平大为提高,民主意识更大不同于前辈,这个进程大可以加快。我们主张中间突破,就是选择政治文化素质较高的县、市或者单位如高校、文化社团等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再普遍推开。民主集中制,先民主后集中,根据多数人的意见集中,候选人先由公民提名,一般选举应该有差额,无记名投票。香港不仅有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可以为大陆所用,它的民主法治建设与社会管理也值得借鉴。

思想自由实际是指思想表达自由,能在社会公共领域自由表达思想。这很重要的是写作权出版权在媒体上的自由发表文字与信息的权利。自由不同于自由化,毛泽东说“化者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有皇帝才能做到。公民的思想自由同样是在宪法和法律规范之内,哪些出界哪些未出界,就要有新闻法和出版法加以明确界定。现代传媒是信息载体,是新兴文化产业,如果把传媒只单纯作为宣传工具全加以行政控制,那会造成信息严重不对称,它造成的垄断必产生腐败。必须有新的视野和理念,重新定位,改革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现代信息社会,不放开舆论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禁堵不住突然决堤式的放开,超出社会承受力,就会泛滥成灾;逐步通过引导开放不断增加社会承受力,提高公民的辨别能力,效果会更好。

可以采取分级逐步放开的办法,先对市县依法自由采访和报道,发表有关评论,或自由讨论,然后省、全国开放。现在有的报刊时评就办得好。有党掌握媒体的引导,政府有法律监控,有民众监督,不会出大问题。所有转制顺利的国家与地区,都是舆论先放,是否逐步开放公共舆论是推进政体转制一个先决条件和考验。必须继续启蒙,加强公民教育,培育独立自主的公民意识,特别须教育官员,认识手中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造福于人民,为人民推进现代公民社会建设。

(责任编辑李晨)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