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与朱元璋

2006-06-15 作者: 李 乔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6年第6期 阿Q与朱元璋 作者:李 乔 ]

虽说小尼姑骂了阿Q断子绝孙,但实际上,阿Q的子嗣甚多,血脉甚是绵长。我在《瓜葛——红卫兵的“革命”史》一文里,就曾考证出当时的红卫兵是阿Q的遗族。近来,我不再查考阿Q的子孙了,而是查考起阿Q的祖宗来了。

阿Q说他姓赵,我便想,他也许与稍逊风骚的宋太祖有些瓜葛,但终于很失望,没啥关系。也是,未庄的赵太爷连阿Q姓赵都不认可,更甭说赵皇帝是他祖宗了。但是,我却发现,阿Q与朱洪武大有关系。我怀疑,洪武爷朱元璋才是他的本家,是他的嫡祖,虽然洪武爷姓朱。

我有重要的证据这么说。

先要读一读《阿Q正传》第二章《优胜记略》的介绍: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癞”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这段介绍须细读,读了再去读朱元璋的“行状”,便立马可以发现,这个阿Q太像朱元璋了,或者反过来说,这位朱皇帝太像阿Q了。

朱元璋也是“见识高,真能做”。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给汉族人争足了面子,建立起了明朝大帝国,“几乎是一个完人”了。此其一。其二,阿Q与朱元璋都有或曾有过一个颅顶的观瞻问题。阿Q的头皮上有几处恼人的癞疮疤,上面无发、发光。朱元璋也曾有过一个无发、发光的脑袋——他微时做过和尚。本来,朱元璋若是终生为僧也便罢了,但他后来造反发了家,当了皇帝,这曾经的秃头便成了心病了,因为在一般平民眼里,光溜溜的脑袋总是不大好看的。但是,朱元璋与阿Q在上述这两点上的相似之处,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也是最相似的,是他们二人都极端的讳“光”讳“亮”,虚荣,护短;而且,谁若是犯了他们的讳,必遭惩罚——阿Q是非打即骂,朱元璋是让你脑袋搬家。

请看看朱皇帝是怎么讳“光”讳“亮”的。

徐帧卿《翦胜野闻·纪录汇编》卷一三○记:

太祖多疑,每虑人侮己。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尝作贺表曰:“光天之下”,又曰:“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太祖览之,大怒,曰:“腐儒乃如是侮朕耶!‘生’者,僧也,以我从释氏也。‘光’,则摩顶也。‘则’字音近于贼也。罪坐不敬,即斩之。”礼臣大惧,因上请曰:“愚蒙不识忌讳,乞降表式,永为遵守。”帝乃自为文,传布天下。

文中的太祖就是朱元璋。杭州府学的徐教授本来做的是马屁文章,一片好意,但不承想犯了朱元璋的讳,竟遭到杀身之祸。朱元璋杀人的理由很明白:你徐一夔说的“生”字就是谐“僧”字,僧就是和尚,这是说我曾皈依释迦牟尼当过和尚。你说的“光”字,就是说我的和尚头又光又亮,是辱我。“则”字是骂我是贼。如此这般辱我骂我,正犯了大不敬我之罪,能不杀你!天子雷霆一怒,百官瑟缩,礼部大臣赶紧请示避讳条例。这位朱皇帝也真是把此事看得天大,竟亲自撰文写下哪些文字是自己忌讳的,并传布天下执行。

《列朝诗集·甲集》卷十三《张孟兼传》记:

(张孟兼)出为山西副使,布政使吴英,钟山僧也,孟兼负气凌之,屡与之争,上曰:“是与我争耶!”逮至京,立死。

文中的“上”,即朱元璋。布政使吴英当过和尚,副使张孟兼与之屡有争执,朱元璋不问是非曲直,便疑心张孟兼是在凌辱和尚出身的吴英,进而便认为张孟兼的矛头是冲着自己的。张孟兼便被捶楚而死。

陈田《明诗纪事·甲蘸》卷六记有多条明朝文人因著文写诗犯讳而被杀的史事,其中有三条是讲犯了朱元璋的和尚秃头之讳被杀的事。一条是:“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贺正旦表,内用‘睿性生知’句,诛。”因为“‘生知’音近‘僧知’也”。再一条是:“祥符县学训导贾翥,为本县作贺正旦表,内用‘取法象魏’句,诛。”因为“取法”音近“去发”也。另一条是:“尉氏县学教谕许元,为本县作贺万寿表,内用‘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句,诛。”因为“‘法坤’近于‘发髡’也”。前一条是犯了朱元璋怕听和尚一词的忌,后两条是犯了朱元璋怕人说他曾剃度头秃的忌。发髡,就是剃头、秃头的意思。后一条中的许元先生,本来写的是敬祝朱元璋万寿无疆之类的拍马文字,乃是出于一片忠心,但没想到贺词没有摆弄好,结果被马蹄子踢死了。

《明史·郭兴传》还记了这样一件事:大将郭兴的弟弟德成一次侍宴酒醉,脱帽谢君恩时,朱元璋看到他的头发又短又少,说道:“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德成答道:“臣犹厌之,尽始快。”朱元璋听后默然不语。德成酒醒后,“大惧,佯狂自放,剃发,衣僧衣,唱佛不已”。朱元璋知道后说,原以为他说的是戏言,“今实为之,真风汉也”。这个郭德成为何“大惧”并剃发为僧?就是因为他知道朱元璋忌讳提剃头一类事,所以,当他醒悟到自己所说的“尽始快”犯了大忌后,为了避免杀头之祸,便赶紧装疯剃度为僧。

从上面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朱元璋特别害怕别人涉及他当过和尚的事,他对“生”、“光”、“髡”这几个字眼尤为敏感。在他眼里,说这几个字,就是在揭他当过和尚的短,就是嘲笑他的头曾经秃过,亮过。这个忌讳成了他大兴文字狱的原因之一。阿Q本来只讳说“癞”,后来“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朱元璋也如是。开始,他大抵只是讳“僧”,进而讳“生”,再后来连“光”、“发”、“髡”也讳了。比较一下阿Q和朱元璋所讳之事、所讳之字,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你说这阿Q的祖宗,不是朱元璋又是谁?当然啦,阿Q的祖宗未必只有朱皇帝一人,据我推测,一定还有不少,且待来日再考。今日的认祖归宗,姑且先认下一个朱皇帝。

阿Q与朱元璋如此之像,使我又生出一种推测,我想,鲁迅先生熟读明史,他写《阿Q正传》时,脑际中恐怕总是晃着朱元璋的影子的,也许就是把朱元璋做了原型之一的。这也就是说,发现朱元璋是阿Q的祖先的,鲁迅先生恐怕是第一人。我的这篇小文不过是在给《阿Q正传》做些笺注罢了。

其实,阿Q还有其他许多与朱元璋相同的地方。比如,阿Q梦想中的革命便是乱杀一气,不仅杀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连与他同阶级的小D、王胡也杀。朱元璋则是在倒元革命中杀鞑子,倒元革命后又杀与他同阶级(先是同为被压迫阶级,后来都成了统治阶级)的革命功臣。又如,阿Q梦想革命成功后,就往自己住的土谷祠里搬运赵太爷、秀才家的元宝、洋钱、洋纱衫、宁式床,总之是所有的财富都归自己,自己也当财主。朱元璋则是革命后当上了口含天宪的洪武爷,威福、子女、玉帛一样不少,整个天下都归了自己。阿Q与朱元璋这种种酷似之处,都在证明着阿Q与朱元璋的血缘关系,证明着朱元璋是阿Q的先祖。

讳“光”讳“亮”,虚荣,护短,这一“国粹”,朱元璋传给了阿Q,阿Q不负祖德,又传给了自己的子嗣们。小尼姑曾恨恨的诅咒阿Q断子绝孙,但如今一眼望去,那报喜不报忧,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乌泱乌泱的,这景象若让阿Q见了,他一定会得意地说:小尼姑的话不灵啦,我阿Q不仅是耀祖光宗,而且是子孙绵绵无绝期呀!

(责任编辑李晨)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