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邓小平理论毫不动摇

2007-01-1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7年第1期 坚持邓小平理论毫不动摇 作者:本刊编辑部 ]

2006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参加上海人大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温家宝总理在“人大”结束后记者招待会上,重申了胡锦涛的讲话,指出“尽管中国目前的改革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能向前进,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是中央对前一段时间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思潮的最好的回应,表明了中央坚持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毫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中国的思想武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共产党的哲学”从“斗争的哲学”调整为发展的哲学,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实现全党全国人民工作重心的转移。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人用“姓社姓资”的问题阻遏改革。面对诘难,邓小平在1991年底就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他告诫大家,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是针对当时企图动摇改革开放思潮所作的明确而有力的回答。

今天,由于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开始暴露,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改革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是需要我们不断认识、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国庆讲话中,再一次阐明坚持改革毫不动摇的态度,并把改革的方向系统地提升到“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层面。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科技文化教育等其它方面的体制改革。在诸多方面的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基础性,在整个改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与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特殊的相关性,而且经济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相当大的依赖性。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支持。早在20年前,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子政治体制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4页)今天,改革攻坚进入新阶段,更加凸显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实质性地推进政府转型直接依赖子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也在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温总理的讲话,顺应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

在中国改革推进近30年的历程中,不管是“居庙堂之高”的决策者,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黎民百姓,每个人都是改革的直接参与者。换句话说,改革是每一个人的事情。经济改革,我们每个人都参与了,否则不会产生这样大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诞生子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大背景下的(炎黄春秋),走过了15年的历程。15年来,不论社会大环境如何起伏,我们当年创刊时所奉行的宗旨——坚持邓小平理论毫不动摇——始终没有改变,作科学的、民主的改革促进派是我们自然自觉承担的责任。我们一直坚信:社会进步,改革深化,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新的一年自然会有新的气象,但我们办刊的主旨绝不变,格调绝不变,责任绝不变。我们仍与我们的读者一起,为进一步推进改革而努力!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