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摘登张国凤

2007-04-15 作者: 张国凤 等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秉笔直书 感动读者

我是两三年前接触到《炎黄春秋》的,从此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必读,读后必有新震撼和感慨。《炎黄春秋》以“勇者不惧、诚者有信”的精神,以求实的态度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它不优柔寡断、不吞吞吐吐,不媚俗,不跟风,而是肯定、否定、揭露、批评,为广大读者劈开一片新天地,使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文化精神。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愚昧的民族;一个有意地磨灭历史记忆的政权,是一个非常可疑的政权。我们不但要记住历史,更要还历史以真面目。从上世纪50年代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使不只一代人的思想与精神受到了创伤。特别是十年文革,对国家的民主政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国家的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使我们的文化遭到了灭顶之灾。走了调的政治高于一切,统治一切,生产停滞,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应该对这些错误与失误进行彻底地反悔和揭露,让我们的人民从中醒悟和反思,知耻而后勇,使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避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而重要的是,如果更多的不知真相,后人们甚至无从哀之。

我是出生在50年代中期的那代人,文革开始时10岁左右,正是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命运跟着文革走,但对于很多事情不知道为什么。我从《炎黄春秋》所刊登的文章中,才知道了大跃进、文革中发生了那么多荒唐、让人不可理喻的事情,那么多人死于非命。在那些特殊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被禁锢、被愚弄,文化被摧残,人性被践踏的情景令人发指,发人深省。我相信有和我一样、并比我出生更晚的人对那些历史事件的了解是浮浅的,不深刻的。由于年龄的关系,不可能了解和理解更深层次的事实真相。我们需要像《炎黄春秋》刊登的文章,以铁的事实,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件,用翔实的资料说明那些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

文革已经耽误了几代人,民主制度被践踏带给人们的是是非混乱、黑白颠倒,其影响之深导致了至今有些人说话察言观色,写文章媚上奉迎,评价历史仍欠真实,误导读者。再不能像我们这一代人,当年高中毕业还自信地认为,国民党军队没有抗战打日本,等抗战胜利了他们才从峨眉山下来摘桃子吃(夺胜利果实)。难道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学到中学不都受的这样的教育吗?而且至今我发现我们的有些教科书上写的东西仍与事实有出入。文化教育的不诚信,怎么能培养出诚信的青少年和诚信的国民。

我庆幸有《炎黄春秋》,它用事实说话,最能感动读者。我每次读后把它推荐给朋友和上大学的儿子,希望他从中了解历史真相,得到启迪,从而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古人说,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允许人们说真话,说实话;允许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的人发表看法,才能“百家争鸣”,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更加多元,使我们的哲学领域充满生命力,使我们的政治更加民主与文明。人民已经厌倦了一言堂,厌倦了言不由衷,厌倦了遮遮掩掩,厌倦了被欺骗和愚弄。人民盼望思想的春天的到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张国凤

《炎黄春秋》在云南师大拥有众多的读者

去年岁末的一天,我同年已七旬的余斌老师闲谈大家关注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其中就反腐败中的监督机制,余老师引用任仲夷同志说的“用自己的左手来监督右手,是远远不够的。”我立即惊叹这句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并想进一步了解任老在这方面的思想观点。余老师告诉我,可向离休教师段德龙借阅第11期的《炎黄春秋》。于是我当天就如愿以偿了。我痛感与贵刊相识恨晚。贵刊已经步入“青年时代”(创刊已15年了),而我却孤陋寡闻。我专门走访了我们学校离退休工作处负责同志,知道从2004年至今,该处坚持每年订阅90份(本)《炎黄春秋》,分发给离休教职工和校级领导,并广泛传阅,大家爱不释手,一致认为贵刊“比较实在”,实践了“述过去,思未来”(详见2005年贵刊《新年献词》)。我从贵刊中得到了迫切需要的启发和教益。为了方便好好研读贵刊,我借阅并复印了2005年的16篇、2006年的24篇重要文章,主要涉及政治体制和“三农”问题,再挑出6篇文章,复印了寄给我的学生——酷爱学习和研究的中学政治课教师,得到他的共鸣。今后我一定要把贵刊当作我的益师良友,并大力宣传贵刊,促进科研工作。

衷心祝愿贵刊越办越好!

云南师大经济政法学院 李文云

民先总队第一任队长是敖北枫

《炎黄春秋》2006年第10期《林炎志谈父亲林枫》一文中说,民先总队的队长是李昌。这个说法对,但不全。民先总队的第一任队长是敖北枫,当时是东大学生领头的。第二任队长才是李昌。李昌任队长后,北平市委把敖北枫调任西城区委书记。事情是“一二·九”运动有无党的领导引起的。我向敖北枫(即高锦明)做了询问。他告诉我,“一二·九”运动确实是党领导的,当时北平有临时工委,工委书记是王健(即后来的财政部副部长王学文)。当时北平临时工委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军运(如华北局的薄一波、刘子厚都是搞军运的)。一个是学运,学运的领导,由于地下党是多头的,除北平工委高锦明组织的一部分学校外,黄河赈济委员会的周小舟也组织了一部分学校。学运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但他们有些分歧。这些分歧在林枫建立北平市委以后才统一了。

周 明

一段文字表述有误

《炎黄春秋》2007年2月号《我对右派的内疚》一文提到了“1957年4月毛主席在《1957年夏季形势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段文字表述有误。一是该报告的时间为7月,不是4月。4月属春季,整风尚未开始。二是报告的主要内容,不是动员鸣放,给领导提意见,而是“反击右派”。这与“毛主席的伟大光明胸怀”联系不上。4月2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全国各报均在5月1日刊登,如果说这个文件体现了党的光明伟大,还是符合实际的,但遗憾的是并未照此执行。

于俊沂

几点补正

阅贵刊今年第1期,倍感所发文章一如既往的思想性、可读性均强。现仅对几篇文章中的不实、不妥之处予以补正。《我对美国的“困惑”与“释惑”》一文中:“1979年1月1日,唇枪舌战敌对了30年的中美关系……”实际在30年里,中美两国不仅唇枪舌战,其军队还在朝鲜战场兵戎相见。《侯外庐给世间留下了什么》提及,侯外庐比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年轻约10岁。经查,郭、范分别长侯11岁和10岁,翦、吕则各大侯5岁与3岁。《父亲楚图南和几位老朋友的交往》中称:“上世纪60年代,当时提出了一个口号:‘广积粮,不称霸’”。应为:在文革期间提出了一个口号:“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王正纲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