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低俗化“三头主义”大行其道

2007-05-15 作者: 马识途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7年第5期 文坛低俗化“三头主义”大行其道 作者:马识途 ]

我们作家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对建构和谐社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用我们的笔,形象地、深刻地描绘中国人民在建构和谐社会中不懈的奋斗历程,描绘在各种矛盾的纠结和演化中,他们的前进与后退,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追求和迷离,希望与失望而终于前进的曲折过程。表彰伟大的民族精神,优良的道德风范,歌颂真善美。揭露一切阻碍历史前进、残害人民的黑暗势力,批判假恶丑。用我们的高尚的思想,优美的文采,真挚的情感,去抚慰人们的心灵,鼓舞他们的斗志,娱悦他们的生活。

但是,我近年来对中国文坛静观默察,看到在文学和影视创作中出现某些低俗化倾向。在利益的驱动下,低俗、庸俗、媚俗、恶俗之风,不胫而走。花花绿绿,摆满书市。有意打“擦边球”的泛黄作品,所在皆是。以至身体写作之类,“三头(枕头、拳头、噱头)主义”之作,大行其道。至于戏说中国历史,乱改红色经典,歌颂封建帝王,淋漓尽致展示性生活,已是充斥书市和荧屏,司空见惯了。

与此同时,一直作为文学主流的高雅文学日益边缘化。读者越来越少,出版越来越难,印数越来越少,稿酬越来越低。有人告诉我:你50个高雅文学作家创作50部高雅文学作品,平均每部只印几千册,还不如书商炒作包装一两部无名作者写的擦边球地摊文学,印它50万册100万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听起来不觉悚然!

造成高雅文学不景气的根本原因,恐怕在于我们作家自己。反躬自问: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到底如何?我们的确是“三贴近”了吗?我们是不是把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英雄业绩,反映广大人民的艰苦创业,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反映革命和建设的风雨历程,反映民族精神作为我们的主旋律?我不反对多样化,并且主张多样化,但是我一直不赞成多样化到“淡化革命,颠覆英雄,否定崇高”的地步。我们不能否定中国的确经历过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中国历史上直到现在的确涌现过无数伟大的英雄,世界上的确有崇高的事业。在文学作品中反映这些绝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我想提一下也许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的文化霸权主义问题。有些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背景,把自己强势的文化产品,输入到弱势国家,占领文化市场,潜移默化地灌输自己的主流意识,希望最后取本土的主流意识而代之。这种文化入侵和意识的占领,有时比公开的武力入侵还有效。一旦占到主流,便可以呼风唤雨,什么颜色的革命都可以搞。到了那时,受侵者悔之晚矣。对付这种文化入侵的办法,不是闭关主义,而是充分放开,取其优势文化之优,弃其不适合本民族的文化之粕,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以之凝聚人心,振兴国家。绝不容许仰人鼻息,放弃自己的民族主流意识。在文化阵线上工作的人,对于反对文化入侵,坚持自己的主流意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作家要做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民族主流意识的固守者,民族灵魂的铸造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