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三到无为
[ 2007年第6期 万里三到无为 作者:朱先央 ]
安徽省无为县1978年开始实行农业大包干,是全省最早实行大包干的县份之一。为什么无为县在当时能冲破重重阻力,在全省最早实行大包干呢?这主要应归功于时任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大力支持。从1978年9月到1979年12月,在无为实行大包干的起步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万里先后三次亲临无为县视察,他说:“我要把无为作为推行大包干的联系点。”他每次来,都是重点调研生产责任制推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作出指示。对此,笔者仅就当年亲身经历作一些追述。
引江济巢借地度荒
万里同志第一次来无为,是在1978年9月23日。那一年的夏秋之间,无为县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旱,他一到无为,就申明:我这次来无为有两个任务,一是省委决定,要在无为县凤凰颈长江岸边引江济巢。在全省调集大型灌溉机械400多台套在那里安装,引江水抗大旱。他还查阅了县档案馆保存的无为县志,了解无为历史上大旱年份的情景,他冒着高温酷暑,顶着烈日,亲临凤凰颈长江岸边装机抗旱的现场,看望慰问正在挖渠架线装机的工人、农民和技术人员。
第二个任务是,为解决大旱之年民生问题,省委决定,借地给农民度荒。万里在县委招待所接见了正在参加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区、镇党委书记,并作了指示。当县委汇报到今年旱情是一百九十多年以来未见的大早时,万里说:“今年大旱要保证不饿死一个人,我看到你们的县志上记载,历史上乾隆五十年从第一年秋旱到第三年春,如遇到这样情况,你们又怎么办?现在要考虑到冬季的问题和明年春季的问题。为了战胜旱灾,省委决定借地度荒,搞好秋种,灾区每人借地三分,让社员种上午季,谁种谁收,以解决明年午后秋前的口粮”。
省委借地度荒的措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激发了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性,第二年午收后,农民顺利度过了春荒和夏荒。午季登场时,农民没有刮饭让锅,而是就汤下面,顺手在借来的地里就种了下茬作物。这样,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在全县迅速推开。
通过生产责任制的实践,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78年夏秋虽然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全县粮、棉、油总产仍接近正常年景,年终收益分配统计,未实行联产责任制的地方与已实行的地方,产量对比的结论是:队不如组,组不如户。联产承包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不要硬纠让他们去试嘛!
1979年春,正当无为全县生产责任制发展势不可挡,生产热火朝天的时候,社会上部分人关于联产承包的议论也是沸沸扬扬。有的说,这么做违背了中央政策,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有的基层干部,一面积极推行生产责任制,一面却又心有余悸,担心是否会再犯“右倾”错误;周边的县舆论更大,说无为县是资本主义泛滥了。要“防汛”,防无为资本主义泛滥的“汛”。
一时间,无为县委、县革委负责同志面临的压力很大。农业生产责任制,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搞下去?县委曾多次开会讨论。面对群众对生产责任制的热情,结合推行责任制一年来农村的实际变化,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认为,联产责任制总的是符合省委“六条”的,虽有些地方过了头,出现了包产到户,也不可怕,过了头纠正就是了。面对外界的压力,县委提出,稳定生产队,完善作业组,纠正单干户,并形成了(79)35号文件,对稳定生产队,完善作业组,纠正单干户,提出实施上述方案的具体措施。之后从县直机关抽调二百多名干部组成纠正单干户工作队,到各区、社帮助纠正单干户。
正当此紧要关头,1979年5月29日至30日,万里第二次来无为检查工作,当听过县委负责人汇报后,他指出:包产到组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这不奇怪,矛盾越多越增产。关键是“包产”二字,过去只有一个矛盾,就是肚子吃不饱。现在积极性相当高,生产计划,干什么事,人人负责,个个都知道,这不更好吗!有人说生产队长没权了,如果是瞎指挥权没有了,那倒是好事。不管怎么样,我要的是粮食。增产没问题,征购任务没问题,就是中间环节(指公共积累)要做工作。在生产责任制问题上,有人怕犯错误,就不怕不增产。有的社员群众怕政策变,要向他们讲清楚,将来变,也不能变到原来的大呼隆生产。这要看群众的态度,看社员欢迎不欢迎。听说你们组织了纠正单干户工作队,下去硬行纠正,不要这样搞了,群众已经这样试了,就让他们去试嘛!到下半年秋收时再说,看看到底是否增产,出点问题也不要怕。
根据万里同志的指示,县委立即撤回了纠正单干户工作队。一时间,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在全县范围内不推自广,形成燎原之势,全县13个区、镇,72个公社,645个大队,9000多个生产队,90%以上都实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当年秋季获得了全面大丰收,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亿斤大关。秋粮入库时,农民们敲锣打鼓,喜气洋洋交征购,卖余粮,全县当年完成征购加超购达3亿多斤,破历史最高纪录。有些粮站库容不够,就搭盖简易露天堆收购。粮食大丰收,让农民彻底告别了饥饿。推行责任制前,农民要向机关干部的亲戚要粮票,买粮充饥。现在是机关干部向农民亲戚要粮食,补充粮票不足。
要明确宣布不变不能摇摆不定
1979年12月14日,万里同志第三次来到无为检查工作,听过县委汇报生产责任制的情况后,万里说,条件相等,搞不搞责任制大不一样,你们9个粮产区搞了包产责任制,结果个个都大增产,1个区坚持以队集体生产,结果是平产,就说明这个问题。你们刚才汇报的六峰大队两块田只隔一条小田埂,条件一样,一个搞了责任制,亩产1000斤,一个未搞责任制,亩产500斤。多1斤与自己有份,少1斤也与自己有份,跟他们切身利益相联系,就能调动积极性,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是个核心问题。搞生产责任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肥西是这样,你们也是这样。思想不解放不行啦!过去对一大二公、集体优越性的东西在头脑里灌得太多了。条件具备,生产条件好,领导班子强,集体是能发挥优越性的,条件不具备是不行的。现在你们这个形式是合适的,继续干下去,至少干它3年,如果条件不变,再加2年,干它5年,如条件再不改变,再干它几年,叫大家放心。各种生产责任制都可以搞,但要保证增产,要国家增,社员增,凡是这样的都是好办法。
当县委负责同志汇报到个别地方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摇摇摆摆、举棋不定时,万里说,要明确宣布不变,不能摇摆不定,有的县就是吃了这个亏。当谈到有些地方包产到户时,万里说,包产到户,也不要回避,三中全会前,我就给中央挂了号,最后秋季大增产。没有群众自觉自愿,如要硬纠,就要减产。你们先提纠正单干户,然后提坚决纠正单干户,最后提如不纠正就要严肃处理。你们不要这样提,总的要抓住三条:一是增产多,二是贡献大,三是群众生活改善。有这三条,不管什么形式,县委要明确宣布不变。今年不变,三两年也不要变。毛主席讲,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上要时刻注意的问题。粮食问题,一是收,你们一定要收购,不要因为粮食多了,不能因仓容不够就不收。二是调出去,我回去就落实,就全国来讲,粮食不是多,而是少。仓容不足,准备明年给你们盖,你们按5000万斤仓容写报告报省。
大包干带来大发展
“要吃米、找万里”,这是丰收后,全县农民的心声。通过1978年、1979年推行联产责任制,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真正是人尽其能,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过去大呼隆最严重而后又最早搞起大包干的三溪公社的群众说,过去收多收少是大家的,现在收多收少是自家的。过去社员出工是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现在是两个组比着干,三个组赛着干,社员互相催着干,谁也不甘落后。过去是安排生产靠队长,下地干活等队长,遇到困难找队长,牲口下田喊队长,收不到粮食怨队长。现在是50多岁挑粪挑,60多岁扶犁梢,70多岁的把心操,七、八岁小孩也能看青苗。现在农民有事就抓紧干,无事就休闲玩,有的地方休闲时还唱起了倒七戏(庐剧),一面娱乐,一面庆丰收。三汊河公社群众说得好,现在真是多做多少事,多看多少戏,多收多少稻,多睡多少觉。整个农村经济活跃,集市贸易繁荣,干群情绪高涨,关系融洽,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全县过去历来后进的地方,如赵坝、三汊河、板桥、雍南、三溪等地方,一年巨变,增产都在300万斤以上。72个公社中,除有3个坚持以队生产减产外,其余个个增产,产量超历史纪录的有32个。645个大队中,增产的有603个,超历史纪录的有264个。
回顾农业生产责任制给无为县带来的发展变化,确实令人振奋,成功确实来之不易。要知道当时贯彻执行省委“六条”的阻力是很大的,争论也是很激烈的。
从1978年9月至1979年12月,在无为推行生产责任制的起步和关键时刻,万里先后三次亲临无为县视察,每次都对县委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县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当发现县委组织纠正单干户工作队下去纠正单干户时,万里及时指出,不要这样纠了,让群众自己去试嘛!省委“六条”也是可以突破的;当发现有些地方摇摆不定时,万里指出,要明确宣布不变,不能摇摆不定。这对当时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巩固发展直至成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责任编辑吴思)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