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五次回四川
[ 2007年第8期 杨尚昆五次回四川 作者:杨汝岱 ]
编者按:今年8月3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杨尚昆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谨发此文以兹纪念。
杨尚昆同志是我非常崇敬而又接触较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走上省委领导岗位后,就认识了尚昆同志。除了到北京开会见面外,他先后五次来川视察,我多全程陪同。在接触中我发现这位德高望重、叱咤风云的革命元戎,对人民、对故乡有赤子般的情怀,他思想敏锐、办事果断而又平易近人、豁达幽默。在他面前,我一点也不感到拘束,就像面对自己亲近的长辈和老师,可以畅谈自己的心里话。党的十三大以后,在中央开会的次数多,得到他的鼓励和教诲也比以前多。1993年我到全国政协工作后,同尚昆同志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在纪念尚昆同志百年诞辰的时候,一些渐行渐远的往事又重现在我的眼前。
1986年,是我党我军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曾与尚昆同志一起战斗的刘伯坚烈士的百年诞辰,烈士纪念碑在刘伯坚同志故乡川北平昌县揭幕,尚昆同志受中央委托出席典礼并讲话。刚过一个多月,又逢朱德同志百年诞辰,尚昆同志不顾道路崎岖,再受中央委托赶到川北仪陇县城,在纪念大会上作了满含深情的讲话,他特别回顾了自己曾长期在朱老总领导下工作,尤其是抗战前期在华北的时候,更是经常同朱德同志见面,亲聆教诲,使自己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教育。接着,我们又陪同杨尚昆和康克清同志,赶到马鞍镇琳琅山麓的朱德旧居和纪念馆,还顺着一架木梯,登上了曾作为朱德卧室的小阁楼,看到总司令少年时用过的条桌、木椅、砚台、桐油灯、竹背篮,见物如见人,尚昆同志的神情庄重而肃穆。今年是朱德同志一百二十周年诞辰,我刚去过仪陇琳琅山。朱德旧居和纪念馆已建成红色旅游的4A景区,瞻仰的人群络绎不绝,尚昆同志在朱德旧居园中栽下的桂花树更加枝繁叶茂了。
1987年,是重庆“三·三一”惨案六十周年。杨尚昆同志的四哥、他早年革命的领路人、中共四川地方委员会的第一任书记杨公同志就是在这次惨案中死于敌人屠刀下的。尚昆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参加了四川省、重庆市隆重举行的纪念大会。革命谊重如山,手足情深似海,凝聚为他在讲话中对烈士、亲人特别深沉的悼念,也饱含着以革命、建设的胜利告慰忠魂的欢欣。会后,我从重庆陪尚昆同志回到他阔别六十年来魂牵梦绕的故乡潼南。他生怕给基层带来接待上的麻烦,回乡时轻车简从,就下榻在县委招待所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普通客房里。杨公烈土陵园离城两里,是文革后迁葬新建的(原来的墓在“文革”中因江青诬蔑“杨尚昆家没有一个好人”而被挖坟砸碑),小平同志为陵园题额,墓前广场塑立了烈士的雕像。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为陵园揭幕,并在园内亲手种植了翠柏。那天晚上,县剧场举办文艺晚会,尚昆同志在傍晚便装徒步穿行街道,走了一里多路来到剧场与民同乐,沿途同乡亲们招手、点头,亲切交谈,体现出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第二天我陪他回到城西10公里的双江镇老家。尚昆同志家的旧居当时已相当残破,按照他的意见作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使用,他对旧居派上了新用场表示欣慰。尚昆同志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满怀深情,故居的每个角落都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见到乡亲们无不问寒问暖,了解家乡的变化和群众的生活,还特别喜欢家乡的饭菜,炒回锅肉、拌侧耳根、泡桂花蒜吃得津津有味。他同基层的同志边吃边聊,听取意见,调查下边的实情。“仰缅先烈,寄望后人。书赠家乡人民”的亲笔题词,表达了尚昆同志此行的万千思绪。
1993年9月,在他响应小平同志关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号召,已经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家主席的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之后,他再次回到四川,提出要上峨眉山金顶看一看,身边工作人员担心他年事已高,劝他不要上去,可他壮心不已,坚持要上,我便陪他登上了海拔三千多公尺的顶峰。那天金顶阳光普照,尚昆老人精神焕发,谈笑风生,没有丝毫倦意,还对峨眉山的建设和发展,谈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就在那次回川期间,87岁的尚昆同志还专门到成都指挥街省人大宿舍,拜望他读成都高师附中时的老师、也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张秀熟同志。尚昆同志一进客厅,就健步上前,握住老人双手,一边大声说:“老师,我看您来啦!”当时张老已98岁高龄,耳朵有点背,尚昆同志紧靠他的轮椅坐下,在老人耳边问候起居安康,庆贺老师百岁大寿,祝老师中秋愉快。尚昆同志为张老送上了生日蛋糕、中秋月饼和大幅寿桃国画。两人愉快地谈起成师附中的往事和成都城市的变化。尚昆同志还向张老请教养生诀窍,张老风趣地说,我的窍门就是“抽烟、喝酒、不运动”,心无挂碍,顺乎自然。看到这样浓郁温馨的师生情、战友谊,在场的人都深受感染。
尚昆同志非常关心四川的工作,他为四川改革和建设的每一个重大成就而由衷地高兴,也为四川城乡、特别是农村还有许多人没有脱贫而忧心。他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许多鼓励和教诲。他说,四川省委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很坚决,纠正农业生产上的瞎指挥,搞活农村经济政策,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四川省委敢于实事求是,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的牌子,对各项改革率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对过去省委工作给予实事求是的充分肯定之后,他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四川是个大省,情况千差万别,领导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四川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注:当时川渝尚未分治),农民是个大头,一定要把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始终作为党政工作的重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稳步地尽快地使全体农民真正脱贫致富。遵循他的教导,在九十年代初有人置疑改革方向的时候,我们始终坚持走改革开放求发展之路,向着富民兴川奔小康的目标不懈地努力。
尚昆同志是邓小平理论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实践者。当姓社姓资的争论干扰和束缚着人们前进脚步的时候,1992年初,小平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尚昆同志陪同视察。我知道这个好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不久,中央政治局开会传达了南巡谈话,接着又发了正式文件。尚昆同志对我说,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意义十分重大,针对性很强,你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谈话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要敢于试、敢于闯。要弄清楚小平同志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尚昆同志的点拨,加深了我对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理解,对我是很大的帮助。
尚昆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八年了。他的远见卓识和赤子情怀令我崇敬和怀念,这种崇敬和怀念将伴随和激励我继续走好今后的人生途程。
(作者为四川省原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责任编辑 赵友慈)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