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主旋律

2008-01-15 作者: 王克明 原文 #炎黄春秋 的其它文章

[ 2008年第1期 元曲主旋律 作者:王克明 ]

元曲好看,好看在那些开放情怀、直抒胸臆、情感细腻、幽默有趣,也好看在那些归田退隐、讽世讥俗、劝世向善、女爱男欢。不过,元曲还有一种有趣,就是那里面的一些东西,今天上点儿岁数的人会觉得非常熟悉,那就是对皇权的粉饰、歌颂、感激、忠诚。散曲里面这种东西比例不大。而杂剧作家们,在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时,经常要推导出皇恩浩荡的逻辑来。这种逻辑是皇权的需要,可以突出地用于宣教,不代表民间最广泛的声音,但能让官家自得其乐,如此就形成了元曲的主旋律,皇恩浩荡就成了元时代的最强音。

只有对巩固一个政权有利或对毁掉一个政权有力的声音,才可能被视作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元曲主旋律就是一个对皇权有利的东西。读元曲时,顺手捡录了一些这种东西,记作十个类别:一、歌颂太平盛世;二、赞颂皇上恩德;三、比拟东方日月;四、高呼万岁口号;五、敬祝圣寿无疆;六、颂祝皇权长久;七、表达感谢皇恩;八、执行最高指示;九、弘扬忠孝报国;十、雪是国家祥瑞。这里将各少举几例。放在八百年前,这些东西很正常。但是放在八百年后的当代,我们还曾亲历过这些东西,回想起来就觉得苦涩和荒诞了。

元代统治者没几个识得汉字,文化政策算是自由和宽容的。因此,元曲里有大量人性化的非主旋律内容,代表了民间最广泛的声音。最后也将少选几段,列为十一:非主旋律声音。

一、歌颂太平盛世

元代没出现过文景开元、永乐康乾,歌颂一个虚构的太平盛世,应该是官家需求。在大量率真、自然的散曲里面,出现一些这种为官家创作的作品,是皇权时代的必然。这种作品可以讨得皇上欢心,让皇上在阅读中体验到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还可以帮着官家宣传当下的社会很好,不好也好。如马致远在散曲《[中吕]粉蝶儿》里写道:环海清夷,扇祥风太平朝世,赞尧仁洪福天齐。乐时丰,逢岁稔,天开祥瑞,万世皇基。股肱良庙堂之器。/寿星捧玉杯,王母下瑶池,乐声齐众仙来庆喜。六合清,八辅美,九五龙飞。四海升平日。

胡用和的《[中吕]粉蝶儿·题金陵景》里,强调了好风光与皇上的关系:万里翱翔,太平年四方归向,定乾坤万国来降。谷丰登,民安乐,鼓腹讴唱。读书人幸遇尧唐,五云楼九重天上。/东南佳丽山河壮,助千古京都气象,人稠物穰景非常,真乃是鱼龙变化之乡。山形盘踞藏龙虎,台榭崔巍落凤凰。堪崇尚,载编简累朝盛士,撼乾坤万代传扬。“读书人幸遇尧唐”一句,是表达感恩之心,说出了元曲作家不会不写这种主旋律的原因。

杂剧的宣教引导作用,强于散曲。杂剧故事使用的不一定是元代情节,但不能少了对皇权治下的溢美之词。《独角牛》:方今圣人在位,天下太平,八方宁静,黎庶安康,端的是处处楼台闻语笑,家家院落听欢声。《黄鹤楼》:俺这里风调雨顺民安乐,百姓每鼓腹讴歌贺圣朝。《渑池会》:见如今黎庶歌谣,雨顺风调,万世皇图,地厚天高。《降桑椹》:您众人望阙跪者!听圣人的命:大汉朝一统疆封,万万载海晏河清。普天下军民乐业,遍乾坤黎庶安宁。反复溢美产生的客观作用,也能使人民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社会真实,努力地认为它们只是点儿黑暗面,加强皇权总是正确的意识的培养。

二、赞颂皇上恩德

在歌颂太平盛世的文字里,很多地方都提到过出现盛世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出现了那么一个皇上。因此,这个人一定要被赞颂。一些元杂剧中的语言,便是直接表达这种个人崇拜,让读者不敢怀疑这个人不同寻常的救星性质。《醉写赤壁赋》:托赖着一人有德黎民乐,万载千秋仰圣皇。《渑池会》:岂不闻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也!《三战吕布》:一统山河帝业昌,文臣武将尽忠良。八方拜表朝金阙,万国来朝赞圣皇。

这些东西写得合适不合适,可能是作家的认识问题,而《丽春堂》里的语言,读起来就让人觉得有谄媚之嫌了:则俺那仁慈的明圣主,掌—统锦华夷,可则是平安了十万里。/从今后四方、八荒、万邦,齐仰贺当今皇上。其实,这不一定是谄媚,而可能是心声。几十年前,苏联还曾把斯大林说成慈父,而我们也曾把毛主席唱作亲爱的父亲呢。

三、比拟东方日月

把圣主明君比作东方升起的太阳和黑夜指路的北斗,可能是一种皇恩意识的传统。八百年前的杂剧里就有“淡淡映晓星,海潮捧现日东升”、“恰便似众星拱北,万水朝东”的词句。

元曲采用日月同明形容皇上的非同一般和恩泽普遍。无名氏散曲《[双调]新水令》里:万万载户口增田畴辟民归善,民归善省刑罚薄税敛差徭免,差徭免日月同明,日月同明嵩岳齐肩。唱道唱道虎据中原,虎据中原龙飞九天,龙飞九天雨顺风调合天意随人愿。随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点金星瑞云里现。《渔樵记》杂剧里:方知是皇明日月光非遍,天恩雨露沾还浅。《梅香》杂剧里说在皇上身边工作是:捧持日月受皇恩,掌握经纶四十春。

使用日月星辰,是赞颂之登峰造极。这种顶峰赞颂一般用在专制社会里对皇上的溢美之词中,作为主旋律传统,曾一直延续到当代。

四、高呼“万岁”口号

在我们的体验中,高呼“万岁”的时代,是荒诞和苦涩的时代。因此,每读到元曲中的“万岁万万岁”时,总有一种幽默的感觉,怪怪的。这种幽默感产生于对荒诞的亲身体验,也产生于今天和几十年前经历的巨大差异,还产生于几十年前和八百年前的没有差异。

吴弘道散曲《[越调]斗鹌鹑》里有这样几段,段段“万岁”:天气融融,和风习习。花发南枝,冰消岸北。庆贺新春,满斟玉液。朝禁阙,施拜礼,舞蹈扬尘,山呼万岁。/官清法正古今稀,百姓安无差役。户口增添盗贼息,路不拾遗。托赖着万万岁当今帝,狼烟不起,干戈永退,齐贺凯歌回。/光禄寺琼浆玉液,尚食局御膳堂食,朝臣一发呼万岁。祝圣寿,庆官里,进金杯。

中国古代社会,皇上万岁是一种统一意识,是一种指导思想。“万岁”的观念应该起源于原始人类对长生不老的巫术崇拜。用于皇权后,它的含义跟巫术时代差不多:一,他能老活着,别人不能;二,这是因为他已超越人间,沟通天命;三,他又像是法力无边的神,别人必须敬畏;四,所以他地位极其崇高,所有人得俯首帖耳。这是中国历史中绵延不断的主旋律。元杂剧中也常见。在当时,说皇上万岁,应该是正常的、没有谄谀之嫌的,就像八百年后的人仍然曾发自真心地呼喊过“万岁”一样。

以下几处“万岁”,都是八百年前剧中人物的口语道白。这应该是摹写了当时的生活真实。《蝴蝶梦》:今日的加官赐赏,一家门望阙沾恩。〔正旦同三儿拜谢科,云〕万岁!万岁!万万岁!《敬德不伏老》:圣明主加官赐爵,朝帝阙拜谢皇恩。〔尉〕万岁!万岁!万万岁!南戏《荆钗记》:宜令钦此。谢恩!〔生〕万岁!万岁!万万岁!南戏《幽闺记》:军情紧急,不可稽迟。谢恩。〔外〕万岁!万岁!万万岁!《幽闺记》还有:呜呼!彝伦攸序,尔宜钦哉!谢恩!〔众〕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也是我们经历过的生活真实。几十年前,我们都狂呼过这样的口号,节奏一样,一字不差。非狂呼者,也曾被迫高呼。因为这口号已成为时代最强音,成为非宗教的五体投地表现。

五、敬祝圣寿无疆

跟“万岁”表达同样意思的其他词语,文革中用过“万寿无疆”。在元代,这方面语言略丰富一点儿,可以说“万万年”,还可以说“圣寿齐天”。没留神元曲中用不用“万寿无疆”这个古老的词儿。我看到的,其形态改成了“圣寿无疆”。《丽春堂》:愿陛下圣寿无疆,顿首诚惶。唬的我手儿脚儿忙也波忙。俺如今托赖着君王,可怜我疏狂,直来到宅上,死生应难忘。《三战吕布》里也有:端的是太平之世,愿圣寿永无疆。

文革中早请示晚汇报,口不离“万寿无疆”,现在才知道,这个词略加改动,便可以有更丰富的含义。今天用来,“万寿”只是个寿命的时间概念,跟“无疆”的时间表述有些重复,两个搁一块儿像是个并列结构的词。而“圣寿无疆”里,“圣寿”表述的是寿命的性质,说这不是一般的寿命,然后再用“无疆”表述其时间没头儿,词中就增加了“圣上”那个具体的尊崇对象。这样已有所指了,简练许多。

六、颂祝皇权长久

皇权长久是皇上的心理期待,不一定是元曲作家们追求的理想。“万岁”喊得顺口了,情有可原。但作品中老出现祝皇权长久这种东西,便有了被迫的迹象,或是阿谀的嫌疑,使这些东西表现出了主旋律的典型性质。吴弘道《[越调]斗鹌鹑》里有:愿吾皇永坐在皇宫内,愿吾皇永掌着江山社稷。愿吾皇永穿着飞凤赭黄袍,愿吾皇永坐着万万载盘龙亢金椅。这四个愿吾皇永什么,虽然不及后世的四个伟大,但已经把皇权恭敬得无比崇高了。

大概同样是因为压力,杂剧里较普遍地宣教一种保皇意识。这东西一点儿没有现代保家卫国的意思,保的全是皇家、皇朝、皇图。皇图指的是皇上他们家的势力范围。《连环计》:愿圣主千年寿,保皇家万代基。《渑池会》:今日个文臣武将安天下,永保皇朝万万年。《五侯宴》:学成三略和六韬。忘生舍死建功劳。赤心辅弼为良将。尽忠竭力保皇朝。《衣袄车》:朝金阙躬身叩首,立乾坤帝业兴隆。今日个加官赐赏,保皇图万载升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权利益远远高于百姓利益。让这种认识深入人心,惟主旋律能做到。

七、表达感谢皇恩

古代社会,百姓困苦极属平常。能有一个心眼儿好的官员救贫济困,是非正常现象,是值得百姓感恩戴德的皇恩浩荡。从来,主旋律想告诉人的,都不是百姓如何冤屈困苦,而是官员如何爱民辛苦。百姓受了冤屈委屈,能遇到个明白事理的青天大老爷给做主,必须感谢皇恩。《蝴蝶梦》:九重天飞下纸赦书来,您三下里休将招状责,一齐的望阙疾参拜。愿的圣明君千万载,更胜如枯树花开。《合汗衫》:李府尹今朝判断,拜皇恩厚地高天。

培养感恩意识,是历朝历代主旋律的要点之一。子民必须明白:皇上来统治你,是造福予你。皇上给你提供帮助,是他分外之事,是赏赐。你一定要心存感激,衷心拥戴。这个谢皇恩主旋律,可以用杂剧《陈州粜米》里的一句词儿来概括,这就是:谢圣人肯把黎民救。不是圣人应该为黎民服务,只能是黎民应该谢圣人恩德,也就是“谢皇恩”。

元杂剧中还有一种很常用的谢皇恩情节,就是皇上给升了官,批了示,赏了钱。《敬德不伏老》:坚心主意施公正,报答皇王爵禄恩。《九世同居》:治民有法知条令,报答吾皇水土恩。《醉写赤壁赋》:今日个加官赐赏,一齐的拜谢吾皇。这种事情的描写,客观上能帮朝廷对官员进行知恩图报的教育,使尽忠竭力,安定局面。那时候,官员认真干活儿,基本不是为关心百姓,而是为报答皇恩。

八、执行最高指示

对待圣旨,不可以不服从。《两世姻缘》:不想他班师回朝,倒将此事奏知官里,蒙圣旨招我携家回京。与他成此亲事。此系圣人天语,谁敢违背?不免入朝走一遭者。

对待圣旨,不可以不执行。《金钱记》:〔贺知章云〕老相公,这是圣语,非同小可,不得迟慢。〔王府尹云〕既是圣人的命,且饶他罪过。张千,放他下来。

对待圣旨,不可以不恭敬。《谢金吾》:我奉圣人的命在此,你骂了我就是骂了圣旨一般。你骂圣旨该得何罪?

我们后来不把圣旨叫圣旨了,改叫最高指示。曾经,一段儿最高指示说出来,深更半夜的,人民就要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要说谁违反了最高指示,那人就成了反革命,得去遭受一番炼狱折磨。从元曲里看,元人对圣旨的基本态度只是敬仰,尚未见到八百年后的如此热情。

九、弘扬忠孝报国

忠孝报国是两千年来的主旋律。元曲里也弘扬。《裴度还带》:国家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顺孙。圣明主加官赐赏,一齐的望阙谢恩!家国同构,皇朝就是一个家,一个占有天下、地位崇高的家庭。这种政权性质决定,皇朝一定得以治家的道理服天下,用治家的方法治天下。弘扬孝义,就是培养忠君。今天,义、节、孝、顺都只是夫妻敬爱和敬老爱老的美德,但在古代,它们跟皇权稳定联系在一起,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意义远比现在重要和深远得多。

自古以来,由于没有能推动官员意识健康的制约力,制度只产生贪官,只趋向害民,于是凤毛麟角的清官被衬托出来,事迹得以传扬。清官行为以忠君为指导思想,以维护皇权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针对的主要是逆臣。《陈州粜米》里赞皇上赐的势剑金牌道:这剑也,到陈州怎肯干休,敢着你吃一会家生人肉。哎!看那个无知禽兽,我只待先斩了逆臣头。

皇家利益具有肯定清官的总体倾向。文学作品便总把清官行为说成是皇上派遣,推崇有加,离不开皇恩浩荡的逻辑,形成了主旋律的声音。元曲亦然。《盆儿鬼》:皆因老夫秉性正直,历任廉能,有十分为国之心,无半点于家之念。谢圣恩可怜,加拜龙图阁待制,正授南衙开封府府尹之职,敕赐势剑金牌,容老夫先斩后奏,专一体察滥官污吏,与百姓伸冤理枉。

看来正直是清官第一要义。然而,制度不培养正直,清官只是个人行为,不是制度行为。这种个人行为不可能超越专制制度背景而存在。清官的走红,只说明制度的黑暗。所以,讴歌清官的最好结果,撑死了也就是教育广大官员爱民如子,报效皇朝。爱民如子这句话很不好听,它把治家理念拿来治国,民永远是子,永远是被管束者,永远不会与家长——官员平等,永远不能要求人的权利。

十、雪是“国家祥瑞”

元人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儿,就是把雪叫“国家祥瑞”。杂剧较多使用。《遇上皇》:时遇冬天,纷纷扬扬下着国家祥瑞,好大风雪也呵!《生金阁》:时遇上元节令,纷纷扬扬下着国家祥瑞。《降桑椹》:时遇盛冬天气,朔风大凛,密布彤云,纷纷扬扬下着这国家祥瑞。

把天上下雪,说成是地上国家的吉祥征兆,基本原因在于那是降水。干旱气候带靠天吃饭的农业国家,降水的意义非常重要。降水少了可能饥荒,饥荒重了可能流民,流民多了可能动乱,动乱大了可能危及政权。因此,从下雪体验到歌舞升平,是寄托了安定期望的。

本来,下雪这件事,直接的结果是农民受益有饭吃,是农民的祥瑞。之所以把它说成是“国家祥瑞”,从杂剧里看,不是因为国家利益跟农民利益是一致的,而是因为统治者的着眼点在于皇权稳定。像《降桑椹》里写的:众位长者,想圣人治世,普施洪恩,大行王道。见如今四夷咸伏,天下平定,君圣臣贤,万民欢乐。时遇盛冬天气,下着国家祥瑞。于是,自然降雪被赋予了怪怪的政治意义。强调它跟浩荡皇恩的关系,强调它对于太平盛世的作用,于是,它具备了元曲主旋律的所有特征。

《合汗衫》:员外,似这般大雪,真乃是国家祥瑞也。《降桑椹》:这雪真乃国家祥瑞也。〔正末唱〕这雪普四海添吉兆,仰圣德黎民安乐。满斟白醪,贺丰年万姓歌瑶。下雪就下雪嘛,视作吉兆也没啥不好,可是,黎民安乐的原因,非得说是“圣德”不可。是圣德,就得敬仰,就得谢恩。就连下雪丰收,也得歌颂皇上。这真是一种奇怪的主旋律逻辑。所以,说到底,“国家祥瑞”只是皇家祥瑞。谢天谢地,我们总算是丢掉了这么一个主旋律传统。

十一、非主旋律声音

元曲里,尤其是散曲,绝大部分是表达个人真实情感的。很多元曲作家了解民间疾苦,写出来的东西颇具人性,非常真实。人性的,真实的,就不是主旋律的。

《杀狗劝夫》杂剧里也有一段说“国家祥瑞”,说得透彻:有那等富汉每,他道是压瘴气,下的是国家祥瑞,怎知俺穷汉每少衣无食。我则见满天里飞磨旗,半空里下炮石,俺须是死无个葬身之地。只落得抱双肩紧把头低。我如今冒他大雪窑中去,抵多少袖得春风马上归,冻的我脚步儿难移。〔云〕嗨!那富汉每下着雪他倒欢喜,却不知俺穷汉每好苦楚也。

前引刘时中散曲《[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里,还有一段描写当时贫富差距和百姓困苦生活的:有钱的贩米谷置田庄添生放,无钱的少过活分骨肉无承望;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哥!便秋收鬻妻卖子家私丧。小民好苦也么哥!那主旋律里说的“喜,喜,五谷丰登,万民乐业,四方宁治”的大好局面呢?谁都能相信“小民好苦”的社会真实,但它非得被说成是“万民乐业”。这就是不好也好。饿殍遍野的五八年大跃进,民不聊生的十年文革,也是这样。

杂剧《陈州粜米》里有老百姓骂贪官的话:你正是饿狼口里夺脆骨,乞儿碗底觅残羹。我能可折升不折斗,你怎也图利不图名?有一首无名氏的散曲《[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内容其实也是贪官写照: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非主旋律声音代表了民间最广泛的声音,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百姓生活的真实,人性的真实,所以它们永远打动人心。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从历史高度观察变迁中的百姓生存状况,高度凝练又能高度震撼: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知道百姓心里有多苦吗?《窦娥冤》: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真实的、人性的东西,跟主旋律要求说的东西,差距太大了。

(责任编辑 李 晨)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