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洪果:范美忠事件点评:那一刻我真他妈高尚

2008-07-06 作者: 谌洪果 原文 #智识 的其它文章
谌洪果:范美忠事件点评:那一刻我真他妈高尚

谌洪果:范美忠事件点评:那一刻我真他妈高尚

1、范美忠的言说有特殊的背景,脱离其背景而妄评或指责,都会批错地方。有人动辄拿美国或日本的教师伦理说事,认为范美忠的行为若在这些国家,是一定要被剥夺教师资格甚至受到法律追究的。我认为这根本就不是理由。美国或日本的教师职业伦理的确规定了教师在紧急灾难面前有保护救助学生的义务,但这是在教师从事这门职业之前就言之凿凿写好了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如何引导救助学生的路线,都不仅有具体的指导细则,而且还要进行经常性的专门训练,这是取得其教师资格的前提。更何况,即使这些国家规定了教师保护学生的伦理,但也都没有要求教师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助学生,其细致入微的规定恰好是要把生命而不是牺牲作为最高价值。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范美忠如果在美国或日本从事教师职业,那么他在地震时根本就不会逃跑。他跑是因为他在中国。这反过来说明,中国的教师资格考试和职业伦理训练完全是空话和侮辱,不过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又一次揽钱而已。这一点在更深层次证明,在中国,往往是有责任的没有权利;而有权力者却无需承担责任,比如教育部。

2、范美忠言说的第二个特殊背景是,这次地震是共和国史无前例的猝然不及的大灾难。人类苦心经营的文明和理性在巨大的自然灾难面前是无比脆弱的。在“一虎一席谈”的节目里有两位人士高调地说在地震来临时他们绝对能做到最后离开教室,对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在课堂上和几个场合都作过一个小小的试验:请那些宣称能够成为谭千秋的同学或同事站到我的身边,然后我突然大吼一声或猛地做出要打他们的动作,结果十之八九的人都惊吓一跳,瞬间躲开。所以我对他们说,你们连我这一吓都经受不了,难道还能保证在那种大地震面前坐怀不乱?所以我完全相信范美忠所言当时头脑是“一片空白”,既然空白一片,又哪能想得到要喊一声学生快走?还有人说范美忠的这种逃跑本能不是人性而是动物性。我不得不说,在很多时候,人们要是能具备起码的动物性就谢天谢地很不错了,人类的野心、残忍和虚伪又哪是动物能比得了的呢?所以,我们并不比范美忠更崇高,他也并不比我们更无耻。

3、范美忠言说的第三个特殊背景是,他试图通过这一事件来挑战中国几千年来的道德绑架及伪善传统。他并不否认在巨大灾难面前人们的真诚悲怆,也肯定救助过程中的各种英雄行为以及社会动员。但他坚决反对那种对牺牲道德的宣扬,反对无聊的歌功颂德和无耻的胜利者姿态。我们本就为生命的失去而悲伤,为什么反过来又要弘扬牺牲?我们因为人性的美好而感动,但又何必为了感动而把灾民的伤痛弄成舞台上的表演(像CCTV的一贯做法一样)?我们当然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但这与感激政府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抗震救灾不是政府份内的事情,那我们还需要政府干什么?因此,片面地弘扬道德恰好是对对人性复苏的巨大扭曲,更是遮蔽了背后必须履行和追究的制度责任,比如贪腐和豆腐渣。如果我们真是一个“多难兴邦”的国度,那就根本不应该让各种灾难尤其是人为的灾难重复上演,毕竟是“吃一堑长一智”啊。所以,范美忠反对的是感动的道德背后所隐藏着的非道德或者无德,正如他解释的那样,“一个成熟的民族应该趁这个机会反思历史,反思每一次灾难,让有些灾难不再发生。”

4、所以,大家对范美忠的批判,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提供了另一种道德判断标准,并从反面表明没有哪一种道德是天经地义不可置疑的。我们长期以来生活在一种泛道德化的氛围里,包括“八荣八耻”那样的东西。而这种臆想的道德感因为范美忠的出现而遭受了颠覆。我相信批判范美忠的人大部分都无法成为他们向往的道德楷模,但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要借助批范来确立自我的道德安慰甚至道德优势。范美忠对主流道德的玩弄,可以说已经使许多善良的人士产生了某种道德恐慌,那就是害怕他“妖言惑众”,引起这个社会的堕落。但事实证明,这种推断是没有多大根据的。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宣扬高尚的道德,树立了一个又一个的道德英雄,却没有使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提高多少。另一方面,范美忠本人作为一介中学教师,又何来那么大的能量能让大家趋之若鹜?有道德的人自然不会受到范氏流毒的影响,而那些无良之徒(例如推行大学评估之流)大概要比范美忠恶劣得多,又何须他来加以引诱?因此,人为地拔高道德标杆和树立榜样的模式,才是使道德败坏的真正根源。而那些真诚的道德家们,在面对范美忠时又何必如此不自信呢?如果你们真有道德,那就坦然面对并把范美忠作为一个镜子和考验吧,而不要纯粹打压。要知道,上帝也需要魔鬼的存在呢。

5、大家批判范美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傲慢。一个懦弱逃跑的人,却高调宣扬自己的行为,还找了很多堂而皇之的理由,这让许多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因为中国的另一个传统似乎是:可以做,但不能说,殊不知这一批判理由却充分说明了批判本身的荒谬。我们不是谴责范美忠的懦弱吗?但能够抛弃功名利禄甚至基本生存,为了某种教育的理想而甘愿到中学任教的人在中国能有几个?敢于在这种特殊的时刻承受千夫所指万人唾弃而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人,又能否找到第二个?所以,与其说人们是因为他的懦弱而批判他,不如说是因为他的勇敢而攻击他。不过我总是疑惑,为什么国人在指责别人的时候,总是不愿把别人文章全部看完、把别人的观点全部搞清楚后再作评价?事实上,从范文的整个思路来看,他其实不是自得,而是内疚和忏悔,他后来说过,他的批判不仅针对别人,也是针对他自己,因为他也大义凛然地指责过很多人,而少有对自己的反思;他还拷问自己对学生的爱是不是还不够,因为“瞬间的本能抉择却可能反映了内在的自我与他人生命孰为重的权衡”;他也接受妻子的“你离神还很远!”的批评。我因此相信,范美忠并不仅是“真小人”,他通过记述自己的心路轨迹,而迈向了走向“神性”的希望之途。

6、关于道德问题,还有一点与职业道德有关。有人认为,范美忠的逃跑虽然符合人之本能,但他并不适合再当一名教师。其主要理由在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应为人师表。范美忠的做法虽然没有大错,但他的主张却有可能消解教育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这一看法表面上比较理性,也不情绪化,但却蕴含着对教育理念的深深误解。到底什么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共产主义?还是儒家传统?五讲四美?一种健全的教育能否将上述价值之一确定为最高而排斥其余?我认为,所有这些价值实际上都不具有绝对性。就拿如今热闹的爱国主义来说,这届欧洲杯恰好提供了一个反例,荷兰籍主帅希丁克率领俄罗斯队痛快击败自己祖国的球队荷兰队。在这里,希丁克显然会因为自己的职业主义而非爱国主义受到尊重。在现代社会,任何职业伦理(比如医生、律师)都可能和大众伦理发生冲突,因为大众往往对某一职业有过高的期待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制度角色和现实条件。从教师职业来看,我认为,捍卫多元价值本身才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因此,教师基本的职业伦理恰好就是要放弃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姿态(因为教师不可能成为道德知识完美的楷模),而是通过对真理、人性、社会和时代问题的独立思考,来作多元主义的表率。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范美忠恰好最适合做一名教师,他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和诚实探索的勇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局限以及理性判断、独立抉择的重要性。

7、还有许多自由主义者,包括我非常敬重的梁文道先生和我在很多观点上比较认同的萧瀚先生,他们都认为,范美忠不该拿自由主义的普适价值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辩护,而且他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存在误会,因为自由和美德是联系在一起的,追求自由的人一定是学会放弃的人,人性的缺陷并不能作为自由主义的终极目标。这些评判似乎是想使自由主义和范美忠撇清关系,其实没有必要。范美忠并没有误读自由主义,当然也不会损害自由主义的名声。首先,自由主义本身不仅是一种言说,其更可贵而且更需要的是一种身体实践,范美忠敢于承受主流道德大棒的批判打压,就是展现了难能的自由主义精神;其次,无论是积极自由还是消极自由观,都主张对自由的追求所对应的概念并非美德问题,而是反对专制、强权和暴政。所以,自由主义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它力图抵制专横暴力、捍卫自主空间,从而否认“人们之间的道德差异对社会及政治秩序具有任何相关性”;第三,自由主义源于一种人性和社会的幽暗意识,它意识到人类无法达到神性,但人的堕落却是无限可能的。正因为人性不可靠,所以才需要制度。人类的发展确实需要追求向上的神性,但只有尊重个人欲望的自由观才能孕育出社会的道德感,我们不能把美德作为自由必须追求的目标,而要具有为了自由而追求自由的精神,也惟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塑造一颗颗面对自我的有反思能力的灵魂,才能内在地生发出我们需要的美德。

8、有必要说说范美忠存在的意义。我对此有三个评价:其一,范美忠是矛盾的人。他是范跑跑,却勇敢地站在风口浪尖岿然不动;他怀揣着理想主义,却对人性和社会有冷峻甚至冷血的批判;他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独立平等,却对不学无术的强权者和伪道德者尽情挥洒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嘲弄姿态;他表面反对道德甚至宣称不去救自己的母亲,却在坚守自身的道德立场并对家人充满温情和责任——请匆忙的批判者们注意,范美忠的《地动山摇》一文中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在记述自己如何为家人担心受怕,和家人共度难关的;所以,范美忠既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又展示了某种单纯的性情和纯粹的理想;其二,范美忠的初衷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产生了有益的贡献。李敖当年在北大关于自由主义的演讲振聋发聩,但其影响层面还仅限于知识界,而范美忠的一番言说则辐射到整个社会的层面,对人们惯常接受的道德观念直接予以巨大的冲击。我旗帜鲜明地赞同,我们不缺乏对主流道德的维护,真正稀缺的还是挑战主流道德的声音;其三,有人认为范美忠不过是一种炒作,他会像超女或许多网络名人那样很快成为过眼云烟。我认为这样的看法未免低估了范美忠的积累和价值。重要的是他一直在读书思考,在坚持发出独立的声音。这些声音或许错误,但他敢于把自己的错误亮出来接受无情批判,这就非常不错了。对于真正的思考者来说,只要他能继续阅读和观察,就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这次事件对范美忠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他将因此对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有更深切的体认,并继续锤炼自己的思想,保持对制度的正当性基础的质疑。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知识分子应担当的道义。作为教师和思考者的范美忠,应该都是问心无愧的。

9、我理解学生们在那一刻对老师范美忠的失落,但这种失落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是必要的,它与道德无关,而是证明在制度保障和紧急避险的专业知识方面,中国的教师和他们一样其实也是弱者,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拯救自己;我也相信郭松民先生的愤怒是真诚的,可惜的是人们的大多数愤怒都不是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是因为别人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想法和活法。在铺天盖地的对范美忠的批判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大概就是“无耻”一词了。人们往往喜欢收获别人高尚牺牲后的感动,并通过谴责范美忠这样的小人来使自己心安理得。我们会以仪式化的行为表示来取代应有的真情流露,捐完款后,就认为自己履行了神圣的道德义务,进而有资格指责别人;参加了某个抵制游行,就以为自己特别的爱国;为女士开门撑伞,就以为自己相当的绅士。人是很容易自我感觉良好并把自己陶醉进去的,用粗俗的说法,这就叫“装逼”。我也装过,在地震那天,我是行政楼里最先发觉地震的人,于是我赶忙让楼道里的人快跑出去,还在门口拦住那些正要进楼的人。几秒钟后,震感就非常强烈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他妈的高尚,但事后仔细想想,才明白根本不是那回事,我的反应之所以快一些,是因为我在老家四川西昌经历过地震,所以比别人多了些敏感。更何况当时也没想到会有那么严重,所以才能比较从容地叫大家离开楼房,而不至于“脑子空白”。我也经常胆小如鼠,遇事慌乱。这番评论基本与正文无关,属于自我的一个解剖。

10、正如有论者所言,“妖魔化范美忠不会使我们更善良”,反过来我要说,英雄化的一个个人物脸谱也不会使我们更崇高。就如黄纪苏先生描述,文革初期海淀区有片芦苇荡,有一天燃起了大火,附近的驻扎的子弟兵一马当先,与烈焰搏斗,其中一个战士奋不顾身,表现突出,后来查出来他就是纵火犯,原来是想当英雄没机会便创造机会。社会的风气由此可见一斑。在准备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我又看到了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对范美忠的盖棺论定“可以不崇高但不允许无耻”;教育部一向是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说话的,虽然在这个制高点下,它多年来并没有做过什么积德的好事,除了把异议者开除教师队伍之外。作为堂堂教育部的发言人,面对教育大跃进和腐败问题造成的那么多学生生命的消逝,面对各种各样的致使中国教育不断堕落的教育问题,居然还好意思说整天被英雄们感染和激动,真是太有闲情了。我真的想问一句:到底是谁在败坏我们的道德?与其忙于谴责别人,不如首先审问自己;与其贬低他人的人格,不如思考如何去建设一种公正和催人向善的制度。

5 Comments

  1. 呃…… · 2008-7-11 Reply

    第一个论点已经避重就轻了吧,职业素养训练?老范自己有教师证么?那间学校可是民办的哟,要是统一强制让教师那啥参加考试,又是怎样的“有效率”?又可担责?

  2. 回呃的路人 · 2008-7-12 Reply

    您的意思是其它的论点都落到了实处。对吗?

  3. 123 · 2008-8-22 Reply

    跑就跑了吧,总比大喊一句:“同学们,不要慌,一会地震就停了。”好吧??

  4. lianghonghong · 2008-9-6 Reply

    范老师是双重灾民.

  5. 范老师您也是人 · 2008-11-3 Reply

    在危急关头,人有求生本能;也会有惊慌失策;如何救人又救已,这是最理智的决策;如果只让人人活着走,自己却不会活着走,那是愚蠢的下策;如果只顾自己活不管他人能否活,那是走为上策;如果让自己活着能使更多的人活着,那是良策;如果不让自己活着能使更多的人活着,那就是崇高之策!

Leave a Reply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