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亮起来背后的故事
[ 2008年第11期 王府井亮起来背后的故事 作者:张颂甲 ]
破题
王府井是首都北京的一条主要商业大街,这里白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夜晚灯烛通明,火树银花,完全可以与美国纽约的时报广场、法国巴黎的拉迪方斯广场和日本东京的银座相比美。
然而,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白天顾客还比较多,每到黄昏,沿街商店便纷纷关门谢客。入夜,整条大街除路灯外,一片漆黑。只有行色匆匆的过客,没有欢声笑语的交易。这种状况自60年代相沿至80年代初。
那是计划经济年代,王府井主要是国营商业的天下,商业职工八小时工作制是不容突破的,再加上吃“大锅饭”,职工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以致每到华灯初上时,商店和企事业单位一样同时下班。这种情况全国各城市概莫能外。难怪许多访华的外国友人诧异地问道:中国的城市为什么没有夜生活?
1984年2月,刚刚创刊一年的我国主要经济报纸《经济日报》编辑部萌发了借助舆论,改变这一落后状况的想法。报社当时就在王府井大街办公,于是想从王府井夜间购物困难为切入口,开展一次批评建议性的报道,促使王府井首先亮起来,进而推动北京市亮起来,以方便群众,繁荣商业。倡议和主持这一宣传报道的是时任副总编辑兼记者部主任的我,赞同并支持这一计划的是总编辑安岗。
提出倡议:让王府井亮起来,延长营业时间,服务广大群众
1984年3月15日,《经济日报》一版右上方显著位置发表了由我撰写、安岗总编辑审阅的本报评论员文章,题目是《让王府井大街亮起来》。文章在介绍了王府井大街的现状后,提出“让王府井大街亮起来”这一呼吁。
当天的报纸同时发表了题为《王府井大部分商店晚间关门过早,广大顾客希望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的新闻,配发了本报记者在王府井实地调查的情况:从王府井南口到灯市西口一公里长的大街上,当时共有130家商店,其中26家在下午5时到6时太阳还没落山时就关上店门,78家从6时30分到7时30分先后关门停业,有21家营业到8时或9时,只有5家小门市部营业到10时,占商店总数的4%。特别是经营日用百货、家用电器、服装、鞋帽、书籍和修理、服务业等92家较大的国营店铺,全部在7时30分前闭门停业。
是不是在晚7时30分以后商店就没有顾客了呢?答案是否定的。3月14日晚,本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百货大楼规定晚8时关门,还没到点,大门就关了一半,开始送客。人们蜂拥着从半扇门往外挤,而一些还想购物的人又心急火燎地往店内拥,互相碰撞,狼狈不堪。当日8时过3分,一位家住北京站附近的大娘领着小外孙,由姑娘陪同,急匆匆地来到百货大楼,可惜晚了一步。原来,这位老大娘想给小外孙买顶帽子,吃完晚饭就奔赴王府井,先到儿童用品商店,吃了闭门羹,又急忙赶到百货大楼,没想到也关门了。
那时每到下午和晚间,在王府井吃饭也很难。记者于3月14日下午4时多来到百货大楼南边的地下餐厅,只见售货窗口高悬“面条售完”的通告,玻璃柜内只剩几盘花生米,十几张餐桌空无一人,服务员已经把店堂清扫干净,准备打烊了。
这位记者当天还看到,有些商店不到规定的停业时间便提前关门。精工牌钟表专修店不到6时半就有人提前把门看住,许出不许进;不少商店虽然开着门,但不再往货架上进货;全素斋餐馆到下午5时多就只剩下一种豆制品菜了;懋隆外宾服务部、东华门供销经理门市部、王府井家具店等于下午5时或5时半关门;云峰皮鞋店、北京照相机厂修理部等在下午6时也关了门。对上述情况,报纸都做了如实报道。
这一天《经济日报》一版显著位置还刊发了由摄影记者李保国、王正桂拍摄的一张王府井夜景照片,说明是:“一到晚上8时以后,王府井大街店门紧闭,行人稀少。”从中可以看出,入夜后王府井街道两侧漆黑一片。
《经济日报》的这组批评报道见报后,立即得到众多读者的共鸣和欢迎。
上级斥责:事关全国财贸职工的工作安排和生活问题,宣传前为何不请示?
改革和突破一些旧事物,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阻力。3月16日下午,报社编辑部接到上级领导机关国务院财贸小组主要领导同志的电话,指问这组报道是谁让发表的?事前为什么不请示?事关几百万财贸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你们解决得了吗?你们如此轻率地提出批评,如何收场……
安岗总编辑接电话后,立即嘱我停止发稿。对上级的命令,我们只有服从。自3月17日起,《经济日报》有关让王府井大街亮起来的报道立即停止。读者不知出了何事,有的打电话询问:“这方面的报道以后还登不登?”半个月过去了,报纸始终保持缄默。
对于这一组批评报道不仅报社的上级领导有意见,北京市商业部门的某些领导也有一大堆意见。一时间,对报社的批评意见铺天盖地而来:
“八小时工作制是法定的劳动时间,为什么财贸职工要加班加点?”
“不搞夜市,可以大大节省电力消耗,符合勤俭节约精神。”
“不搞夜市,可减少一些青年的生活腐化行为,有利于培养第二代。”
“不搞夜市,不给宵小提供活动场所,可减少偷窃案件,有利于治安。”……
对这些似是而非的批评,我们无法作答,只能啼笑皆非地倾听。
一天夜晚,本报北京记者站副站长李志贤悄悄告诉我:有人在调查主抓这个报道的张××是什么人,为什么给北京市添乱……?
中央支持:总书记九个字的批示改天换地
1984年初春,安岗总编辑和我商量,要我把有关情况直接反映到党中央。于是,由我执笔并署名的一份《内部情况》很快绕过了报社的领导机关,直接送进中南海。当时有同志劝我不要冒这个政治风险,我认为一个共产党员有权利直接向党中央总书记反映情况。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组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闻报道很快惊动了党中央,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看到我所写的材料,当即于3月24日批示给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段君毅同志:“可否从王府井先改起?”总书记的批示,力量无穷,对后来全国亮起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这一时期对新创刊的《经济日报》表示出很大兴趣,其后不久,他亲笔为《经济日报》题写了报头,以示支持。
陈云同志专门让他的秘书朱佳木同志给报社打来电话:“这张报纸办得不错,方向明确,敢于碰硬,面对实际,很有生气。”陈云同志明确表态:“王府井搞夜市,这个宣传抓得好。”
曾任北京市委书记、常务副市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万里同志,也让他的秘书打电话给报社支持让王府井亮起来的报道。
就在王府井大街亮起来稿件停发的当天(3月17日),曾任北京市第一常务副市长,时任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的张友渔同志在接见本报记者庹震、李洪波时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商店关门过早给群众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他说:公私合营前,人们晚间在王府井大街要吃点啥、买点啥都还很便当。直到建国十周年前夕王府井大街的商店也通常在晚上9点以后关门,甚至更晚一些。二十多年过去了,首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市区人口增加多了,二是就业水平提高了,三是国际交往频繁了,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外国客人大量拥来,内地群众来首都办事、开会、旅游的也与日俱增。白天,国内群众要上班、开会、办事,海外来客要谈生意、赴宴会、会朋友、游山玩水,只有晚上才能抽点工夫来逛马路。因为商店关门早,往往要吃“闭门羹”。为什么群众批评我们有“官商”作风?“官商”就是商店机关化,人家上班你上班,人家下班你下班。白天拥挤不堪,晚上关门大吉,这合适吗?
谈到延长营业时间的可能性时,张友渔具体建议,通过合理调配劳力,使商店的营业时间方便消费者购买,市场自然繁荣起来。至于由此增加的费用,则完全可以从延长时间而增加的收入中得到补偿。
张友渔对《经济日报》这组报道给予充分肯定,他说:王府井开夜市是方便全市、全国、全世界的好事,凡是方便群众有利国家的事,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办。
宣传受挫:王府井亮起来第一天,春雨潇潇,顾客寥寥
有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过问和支持,国务院财贸小组收回成命不再干预了。报社同志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报道工作中来。有关报道在停摆了半个月后,于3月30日以更大的规模和声势重新开始了。
当中央领导同志重视繁荣首都市场的信息传到了北京市后,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立即向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转发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件,并要求有关部门迅速研究延长王府井大街等商业区营业时间问题。
在各级主要领导同志过问下,北京各城区财贸部门和几个大百货商店(场)的负责人连夜对有关问题作了研究,多次听取基层干部、职工的意见,最后作出决定:从4月1日起,包括百货大楼和东风市场(东安市场)在内的王府井大街商业区的大部分商店,延长营业时间半小时到1小时,城区其他商业区商店也根据具体情况,延长半小时或1小时。
北京市有关部门还要求各区、局、公司提前和交通、治安、环卫等部门相互通气,协调工作,对职工的福利、小孩入托、倒班吃饭、上下班乘车等实际问题要尽可能解决好,以便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凡事开头难。用行政命令每天仅延长营业时间半个到一个小时,就费了这么大的周折,以后繁华商业区发展成为不夜城,是当时人们难以想像的。
报纸的批评终于有了着落,4月1日王府井就要开办夜市了,负责这项采访任务的本报记者都在摩拳擦掌,准备报道王府井延长营业时间第一天、开启夜市的盛况。
但是天公不作美。4月1日下了一天雨,入夜雨势更大。春寒料峭,冷风刺骨,再加上是第一天,许多市民还不知道这个新规定,外出的很少,虽然夜晚的王府井大街灯火齐明,但前来购物的顾客并不多,营业员站在那里无所事事。
夜晚10时多,负责探访夜市的记者陆续冒雨灰溜溜地归来,各位记者的笔记本上几乎都没有记录到多少素材,编辑部夜班一位一直不大同意搞这组报道的负责同志带着嘲讽口吻说,要发新闻,标题只能标:“王府井夜市第一天(肩题)春雨潇潇,顾客寥寥(主题)”。
我说,当然不能发这样纯客观的新闻。我们既要按照新闻报道必须实事求是的原则,又要善于从积极的正面去引导,既然破天荒地开放了夜市,就需要写新闻来加以介绍。于是,我们坐下来,由《经济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郭仲义执笔,字斟句酌地写出了下面的新闻,刊登在4月2日《经济日报》第一版上:
王府井商业街即景
延长营业时间第一个夜晚不少顾客冒雨进店买东西
本报讯4月1日,是北京王府井商业街延长营业时间的第一天。傍晚,恰逢第一场春雨,街上灯火通明,不少顾客冒雨进店购买东西。据记者观察,八时以后仍然营业的商店,有王府井百货大楼、东风市场(东安市场)、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等二十多家。这些商店的营业员都坚守工作岗位,直到规定的停业时间。在百货大楼食品部,虽然已到八点半下班时间,三位营业员仍热情地替一位冒雨前来的老太太挑选盒装糖果。
这天晚上,北京市财贸部门的领导也到王府井巡视。第一商业局一位领导看到满街商店灯火通明但顾客不多的情况,愤怒地拍案:“今晚的电费让张××出!”
春潮涌动:王府井夜市人流熙攘,顾客盈门,财源茂盛
次日(4月2日)阳光灿烂,温度上升,我们对第二天的夜市抱着希望。果然,王府井办夜市的信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像春节赶庙会一样蜂拥赶来王府井,于是,这一天夜市与昨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报记者在4月3日《经济日报》二版以《昨晚王府井大街人流熙攘商店顾客盈门群众称赞商店延长营业时间确实好,要是再延长些时间就更好了》为题如实做了报道,介绍了顾客购物的踊跃、购物人数和商店营业额增长的幅度及大多数顾客对进一步延长营业时间的愿望。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赶到王府井拍摄了电视新闻,王府井商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的情况在电视屏幕上和广大观众见了面。王府井办夜市后,顾客日益增多,销售额逐日猛升。北京市西单、前门等主要商业区见到这个景象,也不约而同分别延长了营业时间。
借势推动: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逛夜市,向全国推广王府井的经验
王府井亮起来转瞬已七天,这一周的营业情况如何?商业从业人员有何想法?有何新的矛盾与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作为连续报道,我派出记者分别走访了百货大楼、东风市场、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和春元楼饭庄四家大型商店(场)的领导,进一步交流情况,以便推动这一改革举措更好地向前发展。
4月9日本报一版摘要报道了各店场负责人的谈话,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发表了《编者按》。
……王府井部分商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以后,广大群众无不拍手叫好,相形之下,有的商业人员却显得有些被动,甚至积极性不高。何以如此?主要是经济利益还没有同企业和个人挂上钩,不能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强调自身困难多,考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少,看来,商业要继续进行必要的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和完善零售商业和服务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希望王府井以亮起来为起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有关商业的有益探讨,力争开创一条新路子,做到“三兼顾”“四满意”,更好地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王府井亮起来一个月后,我又以编辑部名义在报社主持召开了王府井十五家商店负责人的座谈会,反映了他们的强烈要求:上级应给企业“松绑”,让商店经营有自主权。
基层商业部门在媒体的呼吁,很快有了回应。5月6日下午,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有商业、服务、轻工、税务、财政、物价、银行、工商管理等部门的领导以及王府井十五家商店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市长陈希同和分管财贸的副书记、副市长都到会。这是一次带决策性的重要会议。与会人员一致表示:“《经济日报》的报道,是对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现在,改革商业势在必行,我们一定要从‘亮起来’破题,给商业企业‘松绑’,抓好城市经济改革。”同时指出:《经济日报》刊登的“王府井十五家商店负责人座谈会对商业改革提出了好意见,我们完全支持。”商业部部长刘毅也到会,表示完全支持《经济日报》的宣传报道,赞同北京市的改革意见。
就在王府井亮起来之后不久,全国六届人大和政协会议在北京举行。为了扩大亮起来在全国的影响,并征求“两会”代表和委员的意见,我派出采访两会的记者汪洋、赵健、姜波等先后邀请并陪同安徽、广西、湖南、陕西、四川、山东等省的部分人大代表在夜晚来王府井浏览、购物。其他省、市、区的代表也纷纷闻讯前来观光。
代表们边逛街,边称赞,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促进本地商业区也尽快亮起来,以美化城市面貌,繁荣经济建设;与此同时也热情地向本报记者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
要真正把夜市办得热热闹闹,光国营商业不行,要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许多商店的商品还不够丰富,反映了目前商品流通渠道不畅,基层商店没有进货的自主权,以致消费者和商品见不了面;办好夜市的根本出路在于彻底打破“大锅饭”,不折不扣地实行经济责任制,明确每一个职工的责、权、利,认真做到物美价廉,童叟无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顾客……
各地的代表和委员们期望王府井商业大街的改革有新的突破,为全国带一个好头。在记者的努力下,这一时期的《经济日报》充分反映人大代表的意见。对集体前来参观的代表,我在经济日报社附设的王府井茶馆内设茶款待。
面对这些热气腾腾的议论,北京市代表团的代表们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外地代表们的意见提得对,提得好,北京市一定要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延长营业时间、方便群众、克服“官商”作风为突破口,认真改善商业工作,更好地为全市、全国人民和外国友人服务。一些代表主动找到本报记者提出不少具体意见。北京大学副校长朱德熙说,在商业改革中,各个商店、饭馆都要建立责任制,保证服务质量,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尽量使顾客满意。清华大学名誉校长刘达说,过去北京的风味小吃很多,像爆肚、炒肝、炸丸子、老豆腐等等,既便宜,又方便。现在这些小吃大为减少,而且吃饭排队。人们呼喊“吃饭难”。相声大师侯宝林看了《经济日报》后说:我觉得北京的商业和工业改革都比较落后,有人就是愿意保持现状,不思改革;有些事集体、个体可以干的,可是不让人家干。他认为,商店延长了营业时间,增加了经济效益,就应发加班费,多劳多得嘛!六届人大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洪丝丝转达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要求:王府井延长营业时间只是小改革,算不上大改革,多数商店应延长到晚十点左右,夜宵店还应延长到午夜以后。
后记
王府井亮起来的连续报道自3月14日开始,到6月15日大体上告一段落。除开始时中间被迫停止宣传十三天外,在其余的两个半月内,几乎天天发消息,版版见报道。根据总书记的批示精神,我们组织和采写的数以百篇计的新闻、通讯、速写、评论、文章、专论等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引起各地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关注,立竿见影地扩大了宣传报道效果。
乘着党的改革开放的东风,在王府井亮起来的推动下,北京市各条商业街道争先恐后地都亮起来,而且营业时间一延再延,市民们晚上逛街购物不再困难了。与此同时,不用发红头文件,不要开会传达,不必层层布置,不须作出规定,由新闻媒体一竿子插到底,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业街区不约而同地纷纷自动亮起来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从王府井发展起来的各地夜市又有了新的发展。北京天安门十里长街、上海外滩及浦东、天津海河两岸、重庆整个山城以及其他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特色景区,每逢节假日的夜晚,都是灯明如昼,光辉璀璨,色彩斑斓,晶莹剔透,形成了一道道美轮美奂的风景线。今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和各协办城市的灯饰更增加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内容。庆祝奥运的花坛造型,在灯光照射下,绽放出欢乐祥和的异彩。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转眼间二十多个年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耀邦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力的支持与鼓励,为改革开放的报道指明了方向,心情便激动不已。亮起来虽然只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激起的一朵浪花,但它是在党中央英明正确指引下,解放思想,做出的一个毅然的抉择。亮起来,让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中外人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作者系《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建材报》原社长兼总编辑)
(责任编辑 李 晨)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