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新手的通病[3]:缺少良好的编程习惯
Java 新手的通病[3]:缺少良好的编程习惯
上次聊了“ 缺乏面向对象基本功 ”,今天来说说编程习惯的问题。今天说的这些坏习惯大部分都是跨语言的(C++、Python 新手也有),而且大部分都需要靠平时不断地努力才能慢慢改掉。
有些新手写程序,当需要定义某个变量名(也可能是函数名、类名、包名等)时,随意地一敲键盘,名字就起好了......若干星期后,碰到某 bug,再来看自己写的代码时,心中暗自嘀咕:“这代码是我写的吗?咋都看不懂捏?”
所以我常跟新来的菜鸟说,命名不规范害死人啊!鉴于该问题相当普遍,我整理了几种典型的作为反面教材,具体如下:使用单字母命名变量;使用一些没太大意义的变量名(例如 s1、s2、s3);对同一个业务概念使用不同的术语/缩写(容易让读代码的人神经分裂);使用拼音命名(如果你团队中有港台人士或者老外,就惨了)。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新手写代码的时候,如果发现要写的某个函数和前几天写的某个函数差不多,就把原来的那个函数贴过来,然后稍微改几下,心中还暗喜:“又快速搞定了一个功能”......
同学,如果你也喜欢这么干,可要注意了。这种做法是代码臭味(借用《重构 - 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的提法)的主要来源,导致代码可维护性大大下降。当你将来需要增加功能或修改 bug 的时候,要同时改动多个地方,而那时你估计已经想不起来这砣代码有几个克隆了。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Magic Number”,先看“ 这里 ”了解一下。
为了说明Magic Number的问题,咱找个例子来说事儿:假设有个业务逻辑中需要进行10秒的超时等待,你会怎么写这个sleep语句?我估计大部分人不外乎下面三种写法:
1、直接写上
2、定义一个常量
3、在配制文件中加入一个超时项,然后程序读取配制文件获得超时值,然后调用 sleep。(此处提到的“配置文件”是广义的,泛指各种可用于存储配置信息的机制,如:xml 文件、ini 文件、数据库 ...)
如果你的做法类似于写法1,你多半喜欢随手硬编码。硬编码不光缺乏可读性,而且具有和“代码拷贝粘贴”类似的代码臭味(可能会存在多个 Magic Number 克隆),不利于日后维护。
至于写法2,比写法1稍好(至少可读性好了)。但是,将来一旦发生需求变更,要求在【运行时】调整超时间隔(甚至要求让用户来配制超时间隔),则写法2的缺点立马暴露无遗。
每当说到 MVC 或者设计模式,几乎每个 Java 开发人员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说归说,真正写代码的时候,鲜有人写出的代码是层次清楚的。至于说到代码耦合分别由哪些情况引起?什么是正交的设计?(关于耦合与正交设计,我后面会专门讨论一下)能完全搞明白的人就更少了。
所以很多 Java 新手的代码耦合度大也就不足为奇了。我曾经抽查过试用期员工的代码,各种业务逻辑纠缠在一起,代码臭味都要熏死人。想重构都无从下手,只好让他推倒重写。
由于 Java 在语言层面提供了内存的垃圾回收机制,程序员只管申请内存,不需要再关心释放的问题。因此很多新手养成了坏习惯,对于其它资源(比如数据库连接)也只申请不释放(有些人甚至天真地以为 JVM 会帮你搞定资源回收)。
还有些人虽然知道资源需要释放,但是常常忘记(比如写了打开数据库连接和相关代码,【即将】写关闭数据库连接时,突然有人叫你去吃中饭,回来后就把这茬给忘了)。
这个坏习惯会导致资源的泄露,而资源泄露往往比内存泄露更要命。如果你写的程序是长时间运行的(比如运行在 Web Server 上),时间长了会由于资源耗尽而导致整个进程出问题。
下一个帖子,聊一下“ 异常处理使用不当 ”。
★随意地命名
有些新手写程序,当需要定义某个变量名(也可能是函数名、类名、包名等)时,随意地一敲键盘,名字就起好了......若干星期后,碰到某 bug,再来看自己写的代码时,心中暗自嘀咕:“这代码是我写的吗?咋都看不懂捏?”
所以我常跟新来的菜鸟说,命名不规范害死人啊!鉴于该问题相当普遍,我整理了几种典型的作为反面教材,具体如下:使用单字母命名变量;使用一些没太大意义的变量名(例如 s1、s2、s3);对同一个业务概念使用不同的术语/缩写(容易让读代码的人神经分裂);使用拼音命名(如果你团队中有港台人士或者老外,就惨了)。
★习惯于代码的 copy & paste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新手写代码的时候,如果发现要写的某个函数和前几天写的某个函数差不多,就把原来的那个函数贴过来,然后稍微改几下,心中还暗喜:“又快速搞定了一个功能”......
同学,如果你也喜欢这么干,可要注意了。这种做法是代码臭味(借用《重构 - 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的提法)的主要来源,导致代码可维护性大大下降。当你将来需要增加功能或修改 bug 的时候,要同时改动多个地方,而那时你估计已经想不起来这砣代码有几个克隆了。
★Magic Number 满天飞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Magic Number”,先看“ 这里 ”了解一下。
为了说明Magic Number的问题,咱找个例子来说事儿:假设有个业务逻辑中需要进行10秒的超时等待,你会怎么写这个sleep语句?我估计大部分人不外乎下面三种写法:
1、直接写上
sleep(10*1000);
了事 2、定义一个常量
TIMEOUT_XXX = 10*1000;
然后
sleep(TIMEOUT_XXX);
3、在配制文件中加入一个超时项,然后程序读取配制文件获得超时值,然后调用 sleep。(此处提到的“配置文件”是广义的,泛指各种可用于存储配置信息的机制,如:xml 文件、ini 文件、数据库 ...)
如果你的做法类似于写法1,你多半喜欢随手硬编码。硬编码不光缺乏可读性,而且具有和“代码拷贝粘贴”类似的代码臭味(可能会存在多个 Magic Number 克隆),不利于日后维护。
至于写法2,比写法1稍好(至少可读性好了)。但是,将来一旦发生需求变更,要求在【运行时】调整超时间隔(甚至要求让用户来配制超时间隔),则写法2的缺点立马暴露无遗。
★代码耦合度太大
每当说到 MVC 或者设计模式,几乎每个 Java 开发人员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说归说,真正写代码的时候,鲜有人写出的代码是层次清楚的。至于说到代码耦合分别由哪些情况引起?什么是正交的设计?(关于耦合与正交设计,我后面会专门讨论一下)能完全搞明白的人就更少了。
所以很多 Java 新手的代码耦合度大也就不足为奇了。我曾经抽查过试用期员工的代码,各种业务逻辑纠缠在一起,代码臭味都要熏死人。想重构都无从下手,只好让他推倒重写。
★被 GC 宠坏
由于 Java 在语言层面提供了内存的垃圾回收机制,程序员只管申请内存,不需要再关心释放的问题。因此很多新手养成了坏习惯,对于其它资源(比如数据库连接)也只申请不释放(有些人甚至天真地以为 JVM 会帮你搞定资源回收)。
还有些人虽然知道资源需要释放,但是常常忘记(比如写了打开数据库连接和相关代码,【即将】写关闭数据库连接时,突然有人叫你去吃中饭,回来后就把这茬给忘了)。
这个坏习惯会导致资源的泄露,而资源泄露往往比内存泄露更要命。如果你写的程序是长时间运行的(比如运行在 Web Server 上),时间长了会由于资源耗尽而导致整个进程出问题。
下一个帖子,聊一下“ 异常处理使用不当 ”。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 编程随想 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09/02/defect-of-java-beginner-3-code-style.html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 编程随想 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09/02/defect-of-java-beginner-3-code-style.html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