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拿粮票买粮和拿钞票买粮

2009-06-24 作者: 茅于轼 原文 #天则观点 的其它文章

粮食安全是老百姓的第一安全。五十年前我们经历过一场空前的大灾难,饿死了几千万人。五十年后的今天大家又讨论粮食安全问题。这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过拿粮票买粮的日子(事实上除了粮票也还要钞票),现在大家都拿钞票买粮。拿钞票买粮安全不安全?这个问题似乎从来没有谁去想过。我们拿钞票不但可以买粮,还可以买几乎一切东西,从家电到鞋帽,从文具到家具,更可以买其他吃的东西,可说没有什么不能拿钱买的东西。拿日常生活来看,只要超市开门,农贸市场不被驱赶,身上有钱,不怕买不着粮食。

拿粮票买粮食可没有那么自由。主动权操纵在别人手里。给你几斤粮食,你就买几斤粮食。粮票给得少了,就会饿死人。更何况三年困难的时候农民根本就没有粮票,只能靠卖公粮余下的一点粮食充饥。公粮卖多了就会饿死。你手上有钱也白搭,因为没有粮票,不卖给你。干部虽然有粮票但是给得太少,尤其是右派等被改造的人,给的粮票根本保不了命。所以有那么多的人饿死。

很可能不少人认为,超市之所以能够自由买卖是因为有足够的生产。能够买到粮,是因为有18亿亩红线的保证。可是就没有想一想,你在超市能够买到牙膏,那是什么红线在保证?超市供给的商品成千上万,是不是都有成千上万条红线在保证供给?事实上这里提出了经济学最根本的问题,社会消费什么,生产什么,如何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

光有耕地红线也未必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如果没有足够的化肥,粮食还是生产不出来。所以同时还要有化肥红线。可是生产化肥需要电力,因此还要有电力红线,又因为生产电力要有煤炭,所以又要有煤炭红线,生产煤炭的挖煤机上的一颗螺丝钉也要有红线保证,这个红线系列一环扣一环,永远没完。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所以想用耕地红线来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因为实际上无法实施。拿粮票买粮食就是想通过一系列的红线保障,达到一定数量的粮食生产,分配给每个居民。其实这完全是一个空想。生产岂只是耕地数量能保证的。我国在1981-1983,通过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面积没有变化,而粮食产量在徘徊了十几年后两年之内就增加了19%。

再进一步看,我们口袋里的钱可以买任何一种东西。比如说,我有两块钱,可以买一双袜子,或买一支冰棍。如果我买了冰棍,如何将我的购买状况通知冰棍厂?这还不算,还要通知冰棍厂的原料生产者,包括牛奶,白糖,鸡蛋等等,而且还要通知为原料生产提供原料的生产者,比如饲料,甘蔗,乃至于化肥等等一系列的有关单位。如果我拿了两块钱没有买冰棍,而买了袜子,情况又完全不同。这个信息传递的问题复杂得无以复加。可是相信计划经济的人,异想天开,想用计划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粮食问题上就是设红线,耕地红线,化肥红线,电力红线等等。可是不管从理论上或者从事实上都证明这条路走不通。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永远是许多商品供不应求,又有许多商品堆积如山。更何况人们的消费也是一个变数。现在全国人均每年消费粮食385公斤。它取决于许多别的因素。比如水果价钱降低的话,大家会多吃一点水果,少吃一点粮食等等。所以粮食的需求量也是一个变动中的数。这样一个复杂问题用计划的方法根本是没有希望得到解决的。

怎么办?市场经济解决了这个复杂问题。一切商品都通过价格调整余缺。供不应求时涨价,涨价之后生产增加,消费减少,供求恢复平衡;供过于求则相反,通过降价恢复平衡。这样一个简单办法使化肥,电力,牛奶,白糖,一直到螺丝钉,统统都能够大体上供求均衡。这就是我们在超市上能够拿钱买任何一样东西的诀窍。而且这个过程不需要政府协调,人的自利目标就能使供需均衡。涨价使生产增加,消费减少,这是出于自利的自动调整。想到这儿,人们不得不惊叹市场的巧妙。如果没有这样的自动均衡,人类社会不可能得到发展。

粮食的供需不断处于变动之中,可能多一点,也可能少一点,它取决于水果,海鲜,等各种替代品的供给,又取决于耕地,化肥,电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如果这个调整还可以通过外贸而扩大到全世界,人们能够得到更高的安全保障,更有效的选择和替代。

人们也许会问,不错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变化使供需平衡,但是有一条红线总比没有红线更安全,设红线有什么不好呢?这里发生两个问题。首先是为什么是18亿亩,而不是19亿亩?19亿亩岂非更安全吗?可见安全的考虑只有在它受到威胁时才有意义。当没有安全问题时,无限制地讲安全是没有意义的。第二个问题是,土地不仅仅用于生产粮食,它有许多其他的用途。我们不能光顾着生产粮食而不顾其他对土地的需求,比如盖宿舍,修马路,建仓库等等几百种用途。设了红线就会妨碍土地用途的调整,虽然有利于粮食安全,却不利于其他目的。目前的情况是不论国内国际,粮食供给都绰绰有余,在安全不成问题的情况下,设红线的结果是降低了人们其他方面的生活质量。

除了粮食,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安全问题,比如交通安全。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大约是九万左右,每天都要死几百人,每天还有上千人因伤致残。限制车速肯定有利于交通安全。但是我们也没有把车速降低到撞车也不会死人的程度。相反,人们往往开车超速。因为人们还有别的目的。可见强调安全是有代价的。不论粮食安全或交通安全,都有其限度,绝不是越安全越好。因为人们还有其他的需要。

事实上因粮食安全而设的红线,不断和土地其他用途的需求发生冲突。过去设的21亿亩的红线就因为土地的其他目的而被迫修改。现在每天都有改变土地用途的申请,主管土地的政府部门虽然有红线的限制,迫于现实生活中的强烈需求,也不得不网开一面,允许有例外处理。过去的红线就是这样被突破的。应该说,土地的买卖不能完全靠自由市场,像黄金或其他商品那样。因为土地的使用会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而且土地的用途一经确定很难再改变。比如有时候当地居民会反对在附近修核电站,修高速公路等等。黄金的买卖就没有这些考虑。一般的交换买卖双方同意就可以成交,但是土地的买卖要考虑交换双方之外的利害关系,所以对土地交易作某种限制是必要的,有第三方的管理(一般是政府)也是必要的,但是也不是不可逾越的数量红线。

设置红线的一个不良后果就是增加了以权谋私的机会。多一个审批就多一个以权谋私的机会。现在有不少贪污腐化的案子就是因为土地审批引起的。所以管理学的一个基本论点是:凡是能够由市场解决的问题都不需要政府的介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