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系列:你是如何看待【成败】的?——兼谈【有效归因】

2010-04-11 原文 #编程随想 的其它文章

“心智模式”系列:你是如何看待【成败】的?——兼谈【有效归因】

上次的帖子 提到了【心智模式】的重要性,不过那个帖子比较务虚。所以今天俺想找个具体的话题来聊聊——分析一下周围的人在是如何看待成功/失败滴?


★先来看几个例子


俺一直在软件开发这个行当里混。所以先说说程序员的例子。
干咱们这行的,常碰到软件开发的延期问题。每当项目进度 delay,俺如果问相关的当事人为啥会 delay,大都会得到如下的回答:
1. 搞需求的家伙太土鳖了,需求一直都没整明白,老是变来变去的!
2. 搞设计的家伙太傻B了,这种设计根本没法实现嘛!
3. 团队里的其他人太弱了,我被这帮菜鸟拖了后腿!
4. 某某工具/某某语言/某某数据库/某某操作系统太难用了,耽误了不少时间!
5. 测试那帮家伙太没用了,好几个Bug到快发布了才发现,我哪来得及改啊!
6. (还可以列出很多)

从上面这些抱怨,不知大伙儿是否看出一个共同点——都把问题的原因定位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中。俺观察了好几年,很少听到哪个开发人员会主动承认 delay 是因为其自身的原因。
除了开发延期,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随手都能举出来:
比如,每当我问某个开发人员,为什么这几年技术没长进,经常听到的回答是“太忙,没有时间学习”。
比如,解放战争片的那句经典台词:“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
比如,项羽临死前的那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为啥人们总是归罪于外部因素?


为啥在出问题时,人们总是怪罪外部环境因素捏?俺分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可能。

◇和心理上的感受有关


如果归罪于自己,会产生一种负疚感,心情肯定会不太爽;而归罪于外部因素,则可以逃避这种负疚感,自我感觉会好一些。

◇和幼年时期的教育有关


比如俺经常注意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学步的小孩,如果不慎撞到了椅子并号啕大哭,他/她的父母经常会一边装作打着椅子,一边哄小孩:“宝宝不哭,是椅子不好,我打它”。如果在童年经常受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之后,容易有“归罪于外”的倾向。


★什么是【归因理论】?


那么,“归因于外”和“归因于内”,哪一种更好捏?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来说一下心理学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洋文叫“Attribution Theory”。(维基百科的解释在 这里 )通俗地说,就是当人们碰到成功或失败的时候,总是会企图去寻求一个原因,以此来解释成功/失败的根源。
通常,人们会找到如下一些原因: 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努力程度、事情的难易程度、运气的好坏、其他人的帮助/妨碍、其它事情的帮助/妨碍
对于上述的每一个原因,又分别包含三种属性:来源、稳定性(也叫易变性)、可控性。俺大致解释一下。

◇来源


来源分为外因和内因。“能力”和“努力程度”属于内因,其它属外因。

◇稳定性


稳定性表示这些因素是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可控性


可控性表示这些因素是否能被自我所控制、影响。

至于哪些因素是稳定和可控的,哪些是不稳定/不可控的,就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了(关于心智模式,可以回顾 之前博文 的介绍)。比如大部分人会把“能力”看成是稳定的;把“努力程度”看成是可控的;把“运气”看成是不可控的。


★【不好】的归因方式


前面啰嗦了一大堆,现在要进入正题了。先来批判几种俺觉得不合适的归因方式。

◇失败时,归因于外部(运气、其他人、其它事),且认为外因是不可控的


这种心态很普遍。当你具有这种心态时,不会反省自身的不足。每次失败后都是怨天尤人。因此,即使经历很多次失败,你的能力也始终得不到改进。

◇失败时,归因于能力,且认为能力是稳定的


通常,比较自卑的人容易有这种心态。虽然在每次失败后,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但由于这种心态把自己的能力看成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所以就容易导致破罐子破摔。心想,反正我不行,再努力也没用,不如随便应付了事。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

◇成功时,归因于能力


比较自信的人,容易有这种心态。每次成功了,都觉得自己特牛。从来不思考自己的成功是否得益于客观条件,是否得益于别人的帮助。结果捏,容易骄傲、盲目自大。而且这种人,也不太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

◇无论成败,皆归因于外部因素,且认为外部因素不可控


具有这种心态的人,会认为自己对环境完全没有办法掌控,只能随波逐流。长此以往,人会变得消极,凡事都无所谓。


★【好的】归因方式


说完了坏的归因方式,最后来说一下,俺认为比较好的归因方式。

◇失败时,归因于能力,且认为能力是不稳定的、可控的


前面说了,失败时归因于自己会产生一种负疚感。由于这种心态认为能力是不稳定的(可变的),可控的,因此在负疚感的刺激下,会产生提高自身能力的动机。所以,这种人就会通过失败来获得能力的提高(俗话说,失败是成功它妈,就是这个道理)。

◇成功时,归因于努力,且认为努力是不稳定的、可控的


如果你具有这种心态,当你成功时,归因于自身的努力,会在内心产生自豪感。下次再做类似的事情,由于有之前成功的记忆,会刺激自己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当你付出的努力更多,则成功的概率会加大,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总结


在归因理论里有一个重要的论点: 归因会对个体以后的成就和行为产生影响。不同的归因倾向会导致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 。所以,咱们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看待成败的观点,以利于个人(在心智层面)更好地成长。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心智模式”系列:如何面对【逆境】?——兼谈“斯托克代尔悖论”
“心智模式”系列:认识你自己——心智模式扫盲介绍
书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天朝民众的心理分析:圣君情结
天朝民众的心理分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思维的误区:忽视沉默的大多数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 编程随想 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0/04/how-to-attribute-success-failure.html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