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粮食安全和耕地面积并无直接关系
天则经济研究所发布了研究报告,认为国务院规定保护 18 亿亩耕地红线并无必要。它是目前低粮价高房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它限制了耕地转换为开发用地,建房用地供应不足。各地政府都苦于土地使用的限制,许多发展规划受到极大制约。我们的这个研究报告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大部分是反对的。认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不保护耕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将造成危险。虽然我们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做了解释,但是似乎并不见效。下面我们举几个数据来说明耕地面积并非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
1950 年解放后的第二年,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开始思考国家的治理问题。摆在新政权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喂饱这 5.3 亿人口。老实说,让全国人民都能吃饱,这个问题在解放后的三十年从来没解决过。三十年中始终都有一部分人吃不饱,更不用说三年灾荒饿死三千多万人(约为当时人口的 5% )。如果那时候有人说,即使人口增加一倍半,粮食也不成问题。大家都会说:纯粹是痴人说梦话。 5.3 亿还吃不饱,要让 13 亿人都吃饱,岂非做梦。
六十年后的今天,人口增加到 13.6 亿,增加了一倍半。大家吃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饱,也吃得更好。不但吃饱了,还吃了许多鸡鸭鱼肉,吃水果牛奶,还要吃海鲜。全国的耕地不但没增加,反而还减少了几亿亩。这说明耕地多少绝非是决定粮食安全的唯一重要因素。这里的关键点是单产。由于科技的进步,粮食贸易的发展,使资源合理配置,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单产成倍地增加,因此耕地能够极大地节约。
我国原来也制定过耕地保护的目标,据说多年前规定为21亿亩。但是这一目标早已被突破,不得不退步到18亿亩。大家认为这是保护耕地的一个失败。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反倒是一个成功,说明我国的亩产在提高。其实这个趋势从改革开放以来没有中断。现在要求18亿亩红线不许突破,等于说以后我们的亩产不需要再提高了,岂非荒谬。
展望未来,科技的潜力远没有用完,粮食贸易也有巨大的机会没有利用。世界各国常常用控制粮食贸易来保护国内的粮价,使得资源配置扭曲。不论从全球来看,或者从全国来看,提高单产的前景相当乐观。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提高单产,而只从耕地面积上打主意,造成目前的房价奇高,泡沫严重的局面。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