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办大学 - 立人大学暑期学校开幕式致辞
谢谢各位!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们,今天日子还不错,风和日丽又不是很热。从前天开始见到从各地赶来的同学,我就在想,不知道你们在路上想到些什么?比如说万永生同学从河南骑自行车来,你一路上有哪些见闻?比如说姚小东同学从惠州坐火车到湖北来,比如说刘恕从南京坐火车到蕲春,然后骑车到青石中学来,不知道你们在这一路上想了些什么?我看到你们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很久以前的一所大学,1937 年 11 月 1 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岳麓山下开学,1938 年 2 月搬到了云南,怎么去的?大部分人是走路去的,没车可坐,也没有自行车可骑,1938 年 5 月 4 日,这所大学在昆明开始上课,后来它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传说,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有一点点关系,因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让我们看到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当我们说中国的大学如何如何不济,没有让中国的老师和学生找到如何在大学里生存、工作、学习的感觉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引用西南联大,那么西南联大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去历史中找也可以在现实中探索。
当年西南联大有一位学生,他喜欢写诗,在去西南联大的路上,他写了很多诗;再后来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孙立人率领的远征军部队,在过野人山的时候差点儿死掉,又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在去昆明的路上,他写下这样一首诗《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在这里我为大家读一小节:
我们终于离开了渔网似的城市,
那以窒息的、干燥的、空虚的格子
不断地捞我们到绝望去的城市呵!
而今天,这片自由阔大的原野
从茫茫的天边把我们拥抱了,
我们简直可以在浓郁的绿海上浮游。
我相信,去昆明的路上一定是非常艰苦,抛弃了在城市的优越的生活,到乡下经过远征,到了一个破败的城市(当时昆明并不是很发达的城市),后来西南联大校舍的屋顶都是茅草的,教学楼是铁皮顶的。可是就在那样的地方,产生了真正的学术。这位学生就是查良铮,他有个笔名,叫做穆旦,我们知道,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写现代诗写得最好的一个,到今天也没有汉语诗人超越他。有那样的学生,有那样的老师,就有了那样的大学。
今天各位来到的这个地方还是小有一点儿历史的,刚才熊校长提到,这个图书馆是以黄侃先生命名的,我们都知道他是国学大师,他与章太炎先生一起创立了章黄学派,后来他有非常多的学生,比如说杨伯峻、龙榆生、陆宗达、殷孟伦、程千帆、潘重规、徐复等等这些在国学门派里后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大量的人都是他的学生。这样一个人当年就是在离这里3公里远的大樟树村长大的。黄侃先生在四川成都出生的,他的父亲当时在四川做按察使,在那里出生,后来回到这里受教育,他故里的房子叫仰山堂,故居还在,黄侃先生的墓地也还在那边。
很多人想到黄侃先生,不就是一个弄小学的吗?音韵之学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黄侃先生在做音韵之学之前是做什么的?1905 年 8 月的时候,同盟会在日本成立时黄侃是第一批会员,后来从日本回到青石,开始运作成立一个反清组织:孝义会,当时运作的范围包括安徽和湖北的八个县,孝义会的人数规模大概有几千人到几万人之间。
而且,黄侃先生在一百年前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百年前,我们知道爆发了辛亥革命。今天我们讲辛亥革命,但当时的人们可是没有感觉的。当时的人们与我们今天的感觉差不多,因为经济蒸蒸日上,发展得挺不错的,国家的改革搞了好多年,宪政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五大臣出洋考察写了考察报告,工商业发展得非常不错,国家气象看起来很新,可是这时有很多人感受不太一样。一百年前,同样是蕲春人的詹大悲,当时在汉口办了一份报纸《大江报》,《大江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黄侃先生。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这篇文章,我读一下全文,一共只有 217 个字。
中国情势,事事皆现死机,处处皆成死境,膏肓之疾,已不可为。然犹上下醉梦,不知死期之将至。长日如年,昏沉虚度,软痈一朵,人人病夫。此时非有极大之震动,极烈之改革,唤醒四万万人之沉梦,亡国奴之官衔,行见人人欢戴而不自知耳。和平改革既为事理所必无,次之则无规则之大乱,予人民以深痛巨创,使至于绝地,而顿易其亡国之观念,是亦无可奈何之希望。故大乱者,实今日救中国之妙药也。呜呼!爱国之志士乎?救国之健儿乎!和平已无可望矣!国危如是,男儿死耳,好自为之,毋令黄祖呼佞而已。」
很短的一篇文章,据后来的学者研究,这篇文章的发表是武昌起义的序曲。因为这篇文章的发表,导致湖北的都督在新军中搜捕,因为文章直接提出了和平是没有希望的,可能提前引致了新军的起义。这篇文章的作者黄侃先生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成了国学大师,他之前做过的事情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后来他做得很成功(当然他在各个大学中做教授的时候也很多为人诟病的地方,有很多人批评他),可是当年那样的教授才能教出那样的学生。今天,那样的教授在哪里?当然,学生总是不缺的。各位远道而来的学子就很有西南联大学生的气象,那么西南联大的教授在哪里?我想,这次来的老师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你们可能更多知道的是这些老师的名声,不太知道他们的学问,也不太知道他们自己的治学历程,这次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分享。
下面我想分享一下什么是立人?立人有很多的出处,在这里我引用一个最为经典的出处,鲁迅先生在 1908 年写了一篇文章《文化偏至论》,其中有一句话「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这是后面所说鲁迅先生立人思想的基本出处,这也是立人乡村图书馆「立人」的意义所在。
跟鲁迅先生同时代的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一些讲法跟立人也有关系,我在这里稍微引用一下,比如说,胡适先生曾经说,易卜生说得好:真正的个人主义在于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这是胡适先生引用的易卜生的话。
梁启超先生有两篇文章非常重要,一篇是《新民说》,影响非常大,其中有一句话: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另外一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70年代80年代的学生上学时都背过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这里再引用一下,「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里稍微打个岔,后来有一批青年,一批很有意思的人,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今天我们很多人可能不太知道他们了,李大钊、王光祈等等这些人。少年中国学会后来影响很大,这是从《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里来的。
再引用一下陈寅恪先生悼念王国维先生的文字,「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也是立人的基本品格之所在。
谈到立人,还有必要追溯一位先生,他的名字是晏阳初,今天也有很多人不太知道他了。晏阳初先生实实在在地把鲁迅所讲的立人、梁启超所讲的新民实践了几十年之久。他有一本传记《晏阳初传》,说他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那时候晏阳初先生还没有去世,其实晏阳初奋斗了不止六十年,他从二十岁一直奋斗到将近一百岁,七十多年。)我们在他的家乡做了晏阳初图书馆,要往前追,我们承继的历史乃至晏阳初先生所代表的那样一种「除天下文盲,作世界新民」的思想,这是何谓立人。
何谓大学?很多人一说到大学,就会想到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有时候我也想,有大师就有大学吗?也未必。大师如果不想教呢?大师如果不认真教呢?只想著述,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大学能成立吗?也不一定。我的感觉,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老师,其次要有好的学生,他们愿意相互交流,大学就由此成立。那么何谓大学?《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也是比较老的一个说法,那么今天的大学之道何在?没有定论,我们一起探索。
最后要分享的是,何谓立人大学?刚才主持人在开场白中提到,立人大学是自由的、开放的大学,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始的只是一个序曲,只是一篇序文,这半个月的时间只是开始而已。你们不仅仅是立人大学一期生,而且是我们一起来创办立人大学,一起来把立人大学从一个概念变成一所真实的大学,我们是创业伙伴。
今天你们不幸上了「贼船」,被张健先生刘瑜女士的巨大名声所诱惑,跑到穷乡僻壤来读立人大学,可是不幸地被李英强告知,你们不是来读大学的,你们是来办大学的。希望你们心里不要有恐惧,要有大欢喜,因为在我的理解里,大学之道就是所有的成员都有办大学的心。你们来这里,不只是要学习,而是我们一起来办这所大学。这所大学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请了一些老师,邀请各位一起来。这所大学的校歌迄今为止,没有,校训没有,校规没有,课程设置没有,什么都没有,可是我们居然成立了。在座的有一百多位热血男女,立人大学居然成立了。既然成立了,就让我们一起来谱写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有意思的未来的传说吧。
@湖北蕲春青石中学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