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企业考虑撤离中国?

2011-11-18 作者: 陈磊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日资企业考虑撤离中国?

□“政见”观察员 陈磊
</br>

部分日资企业可以考虑向中国之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规避部分风险——这是日本神户女子学院大学文学部退休教授、专栏作家 内田树 日前发表的观点。尽管这是中国所不愿听到的声音,但是显然,我们应该仔细听听他的缘由,并进行针对性的反思。

内田树的文章题为“再见美国,再见中国”,他对日资企业在中美两国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再见中国”部分,内田树首先分析了日本投资中国的背景。他认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是上世纪80年代后能吸引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外资进入中国的最大因素。但作者同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最近30年得快速增长,中国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能够进行过度奢侈型消费新兴的富裕阶层,社会大众心理也早已发生变化,通过各种手段追求金钱的欲望之火被点燃。对于这些中国社会的变化,日本企业应有充分的了解。

在介绍中国的体制时,作者列举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比如:学校在聘请教师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收受贿赂,而部分老师在入职后,只关心能为自己带来名誉的学生(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和家境优越的学生),而对其他学生置之不理;在住院后如果能给主治医生“好处”,那么病人的住院费用就会下降,给医生红包成为社会“潜规则”;企业如果被政府部门罚款,在对政府官员行贿后,罚款额会大幅下降,企业也会得到更多的方便……作者认为,这种广泛的腐败不容忽视,而“拜金主义”已将社会原有的价值观颠覆,其后果是人才被埋没,财富向权力靠拢。

“拜金主义的盛行,也深深影响了基层劳动者的观念。”作者进一步说,曾经的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不复存在,而在劳动力成本上涨之后,劳动力的素质却没有明显提高。不少日本企业只好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劳动者道德水平较高的国家去。

中国大多数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产品营销等上游环节还处于很落后的状态,而在中游的产品材料的采购、制造上也处于不利地位,现在还在开始失去作为“制造工厂”的优势。作者提醒说,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文章最后说,在经济蛋糕做大的时候,人们对于分配的公平关注度可能不那么高;而在蛋糕开始缩小的时候,分配上的不公就不被允许了。中国原来推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认为经济上有了差距才更能激励人去致富,但这只是在特殊阶段才能推行的政策,在现在越来越不被接受。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将会出现“政府不能控制的局面”,中国政府应该认真考虑这些问题。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