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二元分化的国际观

2011-12-09 作者: 王磬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中国中产阶层:二元分化的国际观

□“政见”观察员 王磬
</br>

越来越多的海外媒体开始用“进入中产时代”来描述中国社会近年以来的新变化。作为中国社会变迁进程的见证者和利害相关者,中国中产阶层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它是如何看待国际事务的?又如何影响了中国外交?

《中国中产阶层的国际观》 一文中,国际关系学院的青年学者 朱东飞 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可划分为“政治型”和“市场型”两种类型,前者主要依赖政治资本获得资源,认为中国应专注于发展内部,在国际事务中“搭便车”即可;后者主要依赖市场资本,认为中国不仅仅要融入国际社会,更要积极发挥“主角”的作用。

阶层内部分化为两种类型,其源头在于中国中产阶层形成的特殊过程。不同于兴起于工业化过程的西方中产阶层,中国中产阶层的兴起与工业化本身并无直接联系,而是与1978年后出现的中国社会的市场化转型息息相关。作者认为,“中国市场转型是在政体连续性背景下进行的一场渐进式改革”,因此在资源的分配上,形成了“政治-市场”的二元分配形式。根据在“政治”和“市场”这“二元”的不同地带资源获取能力的不同,可将中国的中产阶层划分为“政治型中产阶层”(如基层公务员)和“市场型中产阶层”(如外企白领)。

基于以上分类,作者认为,由于存在于不同的所有制里,中国中产阶层的国际观是“结构性”的,而非西方中产阶层的“高同质性”。换言之,中国的中产阶层内部的差异性远大于西方中产阶层。具体来说,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极其赖以活动的制度影响着其偏好。

“政治型中产阶层”的资源是政治原则主导的制度,主要依赖于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因此,他们认同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倾向于支持中央财政能力的强大。他们所拥有的政治资本在市场化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所以他们不乐于见到过多的国际竞争。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排外”,如利用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等极端的口号,尽可能地减少掌握着外资的外国势力在国内过分发展。他们认为中国应更多地专注于国内的发展,而不应在国际事务中浪费过多力气,适当地“搭便车”就好;对中国外交战略更多地强调“韬光养晦”,国际观偏向于保守主义。

相反地,“市场型中产阶级”的资源则是市场原则主导的制度,主要依赖社会资源的初次分配——市场。由于所拥有的经济资本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他们非常欢迎外资的进入,甚至希望借用外资的影响打破国有资本的垄断地位。因此,他们不仅仅认同经济增长,更强调市场分配资源的主体性。在国内层面上表现为强调减税,不太关注中央财政能力。在国际层面上表现为认同“走出去”的战略,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并并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以保护其海外利益。

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政治型中产阶层”和“市场型中产阶层”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目前看来,这种转化的趋势并未十分明显。

参考资料:
朱东飞:中国中产阶层的国际观,《二十一世纪》2010年二月号,总第1117期,72页-82页。 </br>

【延伸阅读】

成长中的中产阶级:维护稳定还是催化变革?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