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眼中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

2012-03-01 作者: 陈磊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日本学者眼中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

□“政见”观察员 陈磊
“爱国主义”是一个引人关注也不乏争议的话题。在中国,爱国主义为何受到官方推崇,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又有哪些形式,爱国主义未来将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主题情报部主任冈村志嘉子围绕中国的爱国主义,发表了题为 《中国的爱国主义及其有关信息》(中国の愛国主義教育に関する諸規定) 的论文,阐述了他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 </br> </img>

在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法律层面的保障。1982年宪法在第二十四条中首次加入了“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等与爱国主义有关的内容。除了宪法外,中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条文中都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论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的经过。文章说,因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曾经多次强调发扬爱国主义的必要性,因此中国开始大规模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到了江泽民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不断扩大,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为了适应时代,1994年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随后十多年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开展,形式也走向多样化,政府通过举办博物馆展览、影片放映、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歌唱比赛等形式来推动活动的进行。爱国主义被作为强化民间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论文第三部分介绍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看到,中宣部仍然是主导机构——1997年7月,中宣部向社会公布了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以此影响和带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2001年6月11日,中宣部公布了以“反映党的光辉历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11月20日,中宣部公布了第三批6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2009年5月,中宣部公布第四批8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地方本身具有传奇的历史,在入围了教育基地后,吸引了大批游客和青少年学生,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作者在论文的最后总结说,在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一部分,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学生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对国家的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他同时也不无担心地表示,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多的是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工具被强加在广大学生身上,许多学生抱有抵触的情绪。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