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中国民族主义正与地缘政治思想结合
英国学者:中国民族主义正与地缘政治思想结合
#中国 #国际关系 #爱国主义
□“政见”观察员 刘岩川
中国从经济增长中提炼出的自信会反映到外交和军事政策上吗?在西方学者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就在西方密切关注中国军力发展的同时,海外有关中国民族主义的讨论也愈演愈烈。
在2011年9月出版的《当代中国》期刊中,任教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胡克礼(Christopher Hughes)指出:中国的民族主义正在与地缘政治思想结合。通过分析《狼图腾》、《中国不高兴》、《论中国权》以及《中国梦》这四部著作,胡克礼认为当前的中国民族主义带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和日本地缘政治思想的影子。换言之,一种带有地缘政治性的民族主义正在中国成型。
地缘政治究竟意味着什么?胡克礼指出,广义的地缘政治学旨在解释不同国家在某一地理空间内的纵横捭阖,但二战之前德国与日本的地缘政治学说更为具体:二者都认为国家是有生命的机体,只有通过扩张和竞争才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争取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胡克礼研究中,《狼图腾》、《中国不高兴》、《论中国海权》和《中国梦》都包含了“为国家争取生存空间”的论述。《狼图腾》的作者姜戎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带有两种性格的人:他既有汉族“绵羊”一般的温柔,又有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北方民族的“狼性”。在姜戎看来,为了让中国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和资源,狼性必须占据上风。
《论中国海权》的作者张文木也用拟人的手法解释中国的国际关系。在他眼中,虽然改革开放的政策打通了中国的经络,但西方种种制裁压迫着中国的神经。信奉“枪杆子里面出大国”的张文木建言,解放军应该起到骨架的作用,从而保护中国经济这套相对脆弱的经脉。
《中国梦》的作者刘明福相信,中国要像美国取代英帝国那样成为世界强国。然而,他认为外界大可不必担忧中国的崛起,因为中国与美国的发展轨迹大相径庭:前者遵循王道,后者遵循霸道。
《中国不高兴》的几位作者更加直白地表示,中国不该对西方国家抱有幻想,而应该在孤立中“自强不息”、拓展自身的空间。
“地缘政治性民族主义”为何在近年走俏?胡克礼参照丹佛大学教授赵穗生的理论,阐述了“地缘政治性民族主义”的由来。赵穗生将民族主义分为三类:实用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和种族民族主义。胡克礼认为,中国目前的外交政策带有实用民族主义的特点。韬光养晦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看似保守的策略,都是实用主义的体现。自由民族主义主张在对西方开放的同时,对外维护民族利益、对内重视个人自由。种族民族主义则强调“一个种族建立一个国家”。胡克礼认为,地缘政治性民族主义是种族民族主义的延伸,而地缘政治因素实际上是种族民族主义者打击自由民族主义、实用民族主义的工具。
信奉地缘政治的民族主义者如何打击其他两派民族主义者?根据胡克礼的观察,《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们把火力集中在以宣扬自由闻名的王小波身上。在他们看来,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中,像王小波那样一味宣扬自由主义、无视军事策略无异于损耗国家利益。
而在对实用民族主义的抨击当中,姜戎、张文木和《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之一王小东将火力对准了中国努力发展软实力的策略上。他们强调,过分重视文化、重拾儒家思想无益于中国崛起,而大力发展军事才是人间正道。张文木更用嘲讽的语气说:中国的宫女都会背唐诗,但火烧圆明园的英国军人有几个能背诵莎士比亚的诗歌?
胡克礼认为,中国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的结合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从“偶然性”的角度讲,因为中国不十分清楚地缘政治思想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破坏性影响,所以类似《论中国海权》这类明显带有十九世纪地缘政治印记的著作得以流传甚广。从“必然性”的角度讲,中国当前的实用民族主义从未摆脱近代史的阴影。胡克礼强调,因为中国曾在历史上倍受西方和日本的侮辱,所以任何主张军事崛起的论调都会在舆论界占据一席之地。
正如胡克礼所言,中国的一批文化精英已经开始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寻找中国的未来,而西方学者也迅速察觉到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思想在中国舆论界的上升地位。可以让胡克礼等学者稍感欣慰的是,民族主义和地缘政治思想并不是中国舆论界的主流,因为日益多元化的中国社会中也流行着类似《民主的细节》、《重新发现社会》等带有明显“自由”气息的著作。中国将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拥有怎样的外交、实行怎样的军事政策,不仅是西方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社会内部亟待讨论的话题。
【参考文献】
Hughes, Christopher. 2011. “Reclassifying Chinese Nationalism: the Geopolitik Tur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0(71): 601–620. </br>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