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教育探索的困境和希望 - 关于2012立人大学暑期学校情况的一些说明 - 关于2012立人大学暑期学校情况的一些说明

2012-07-22 作者: 2012立人大学暑期学校筹委会 #立人大学 的其它文章

各位关注和支持立人的朋友们:

在我们写这篇「说明文」的时候,2012立人大学暑期学校已经于7月16日正式结束,大部分来京参加活动的同学都已返回,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在京游玩或游学。许多朋友对这次的立大暑期学校遭遇了什么,我们如何应对,其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我们有什么样的回应和反思……等等很关注,谢谢大家的关心,希望这篇小文能对您关注的问题有清晰的回答。

中国的大学教育问题多多,朝野之间多有批评,立人作为一个民间教育机构,希望在「教育问题求解」方面做一点积极、正面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暑期学校、LAT分享会(学思分享会)、立人大学公开课等方式,帮助高中毕业后的青年人找到自己的「大学之道」,帮助他们开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开放学习,从而「突破大学围墙,实现自我成长」。

这种探索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在大环境之下所有民间机构都要面临的一些困难,如资源匮乏、信任脆弱、管制严厉等等;而和其他在教育领域行动的同行一样,立人大学也受到政府相关部门之关注,行动空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凡组织过集体活动的NGO同行,甚至是在大学校园中举办公开讲座的学生社团,都曾遭遇过一些或明或暗的困难。立人大学去年和今年的遭遇、经历,与此有相似之处。如何在限制中得以生存并发展,是中国民间社会面临的常态挑战。立人与其他民间同行一样,都走在一条探索的道路上。

1、去年第一届立人大学暑期学校的情况如何?

2011立人大学暑期学校7月1日至15日在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举办,由当地的一所中学免费提供教室、食堂、学员宿舍支持。共有来自全国的77名学员和20多位志愿者参加这次活动,刘瑜、熊培云、张健、秋风、安猪、郭宇宽、刘业进、莫志宏、朱海就、杨汝清等十几位导师自费前往。学员大部分是大学生,少部分是高三毕业生,「这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们开读书会、吟诵诗歌、排演戏剧、仰望星空、饮酒畅聊,共同参与创办一所理想中的‘大学’。」

在项目整体的顺利实施背后,我们也遭遇过一定的压力。7月13日下午,学校出现停电停水,校方提出第二天上面有领导要来检查,要求我们停止活动,撤出校园。校方表示不能说得更多,只是希望我们能够谅解。这所学校是立人的长期合作伙伴,我们之前的合作一直很愉快,在此情况之下,我们在当晚的烛光课堂之后,第二天一早撤出学校,将两场讲座和毕业晚会等活动挪到附近的一条河的沙滩上举行。

活动结束后,《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博客天下》《长江商报》等媒体对立大活动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因为《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的转载而被更多人了解。

2、今年为什么选在北京?

有朋友提出,作为活动举办地,北京太敏感。实际上,民间组织举办一些带有聚众性质的活动,在哪里都敏感,并非外地就比北京安全。立大去年第一届暑期学校遇到的干扰即是明证。

相比外地,北京反而有一些优势:作为首都,交通便利,与立大类似的活动比较多,相关部门视野宽广、包容性强,加之导师多来自于北京,如有意外,方便更改方式继续活动。因此我们选择北京作为今年立大暑期学校的举行地。

当然,为了化解风险,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这些努力的共同点是:让所有的活动都公开透明。我们认为,在来自有关部门压力不明朗的情况下,最好的应对手段是公开所有活动以示活动之堂堂正正。所以,其一,我们加强了活动筹备期间的透明,将活动形式与内容、授课导师嘉宾、招生录取的情况予以提前披露;其二,通过网络预录取和入学挑战环节,实现从4月到7月不间断的人际和网络传播,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开化。

另外,我们同时也预备了风险应对预案,包括更换场地、更换讲员、更换课程等。

3、为什么没有把风险告知学员?

有朋友批评我们未能在事前将活动风险告知所有学员,对此我们要向所有的学员和志愿者致以诚挚的道歉。活动前,我们考虑过此问题,但最终决定不强调此信息。坦率的说,面对国内大环境,这方面的考量与决定,即是否要明确告知学员可能的政治敏感性,背后都对应着一种复杂心态。这种心态也并非立大独有,所有民间机构在发展中都会有类似的犹豫与踌躇。

从谨慎的原则来说,立大应当告知所有学员,我们的大学活动或许会遇到有关部门阻力,甚至或许会面临被强迫终止的风险。采取这种谨慎态度的好处显而易见,如真遇到风险,我们的压力将大大减轻;甚至还能让活动带上一种神秘色彩。

但从我们的初衷来说,我们又希望立大能一直在一种安全的气氛中发展。我们愿意将各种民间社会都面临的敏感或压力都挑在身上,不传递给参与活动的这些青年们。我们更愿意通过公开活动的形式释放我们的善意,让有关方面放松他们过分紧绷的神经,选择与立人大学直接沟通,让立人大学这样一种有益于社会的形式得以存在并发展。

立大暑期学校今年是第二届,我们希望它能持续下去,第三届、第四届…未来我们还会推出更多帮助青年人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项目和活动。为了一个长远的发展前景,作为活动组织者,我们确实不愿意过分强调所谓敏感性,尤其在活动甫始的环节。立人大学去年的活动虽有一些有关部门施压的小插曲,但总体来说,得到了社会主流的积极回应。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善意持续释放,只要我们不刻意强调有关部门的可能的「恶意」,立人大学会慢慢拥有更大的空间。

所以,尽管今年的活动遇到了意料之中的有关部门的压力,但我们考虑立大长期发展的初衷不会改变。我们认为,在中国,任何一个优秀的民间组织,都要学会如何承担风险与切割风险。立大与整个民间社会一样,都在探索,都在吸取各种教训。

4、7月8日的突发情况与后续活动

7月8日下午多个相关部门突然造访2012年立人大学暑期学校场地,要求立即将活动撤离此场地。沟通中,我们提出由于多数学员已经在路上,为了安全考虑,希望可以在第二天(7月9日)报到后统一说明和撤离。但他们显然一刻都不能容忍我们继续停留在此学校场地,所以我们不得不连夜撤离寻找住处,并紧急商讨应对。

事情发生的比较突然。虽然我们事前考虑过各种情况并备有预案,但在终于得以正面接触到有关部门后,基于对他们态度的把握,又基于赴京学员为数不少,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因此我们决定更改此前的预案,将集中教学更改为小组游学活动,共将已到京并且愿意留下参加游学的90余名学员和志愿者分为7组,每组由筹委会与志愿者一同带队联系导师、安排住宿等。活动自7月10日起至7月16日正式结束,持续一周。部分小组的活动持续更久。

2012年7月10日到16日之间,各游学小组陆续拜访了多位老师,其中既包括此前联系好的立大导师周濂、毛喻原、余世存、秋风、安猪、杨汝清、郭宇宽、王建勋、张健、熊培云、孙恒、方可成等,也包括后续透过各种渠道邀请的薛野、刘苏里、徐晓、崔卫平、郭玉闪、章诒和、胡释之、五岳散人、章文等老师。

本次立大游学的日程表尚未完整汇总,待汇总后我们会统一公布。部分老师的课程已拍摄视频和录音,我们会与导师沟通后决定是否以公开课的形式发布在网络上。

7月8日以及随后几日,有些关心立大的朋友们在网络上公开表达了焦虑。对朋友们的关怀与焦虑,我们深为感激,同时为未能及时发布公告向朋友们致歉。当时的情况是有关部门的态度较为强硬,但我们理解,他们的强硬主要是不准我们在某个具体场地举办集体活动,并非特定针对立人大学这届暑期学校活动,此乃有关部门对民间机构活动常有之态度,并不算新鲜;因此,若我们应对得当,依然能获得举办活动的空间(但需修改此前的各种预案)。我们这个判断的基础是以往其他民间机构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应对先例。为此,作为筹委会,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程度上的低调。后续活动亦证明,我们的低调有助于活动的继续举行。在立大分为小组游学活动后,有关部门全部知情但并未阻拦。

我们希望,我们当时为处理事态而采取的紧急方法能得到朋友们的理解,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能得以消除。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接收到立大的善意,以后更光明正大的与立大联系。立大今日之所为,目的只为中国当下教育增加那么一丝进步,为青年人的成长提供多一点点的出路和可能,我们相信今天的社会能给予立大充足的发展空间。

5、本次暑期学校的财务问题如何处理?

2012年立人大学暑期学校的收入主要由三项构成:报名费、学员筹款和定向捐助(定向支持筹委会工作)。7月14日在北京皮村通过多数学员和志愿者的民主决策,由于活动未按原有计划进行,所有学员的筹款将按打给立大的数额全额退还,由学员负责退还给捐款人(如捐款人不接收退款,可授权学员捐给「立人大学发展基金」);筹备期间所发生的制作、购置T恤等周边产品的费用由所有正式录取的学员和参与游学的志愿者分担(未领相关物品的学员后续将邮寄送达),游学期间所发生的费用由参与游学的学员和志愿者分担,其他费用从报名费和立人筹集到的定向捐款中支出。

同时,我们将对募书和赴分馆做短期志愿者的正式录取学员给予一定补贴(主要对邮寄捐书的费用和赴分馆的路费做部分补贴)。本次活动所有的收支明细会随后公布。

6、为什么这么晚回应?

第一,筹委会的成员也散布在各组安排活动,无力组织会议讨论回应。第二,如第四点所说明,在适当时候保持低调是保证活动继续进行的重要方式。但由此令一些朋友产生焦虑甚至误解,我们在此一并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并对迟来的回应深表歉意。

亲爱的朋友们,这是一个有太多理由可以悲观、失望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更多人从自身出发,行动起来的时代。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同为行路人,何处不相逢!请大家继续关注立人大学将要推出的LAT分享会、立人大学公开课等活动,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我们明年夏天继续举行的第三届立人大学暑期学校!

2012立人大学暑期学校筹委会

执笔者:李英强 寇爱哲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