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总统支招: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前瞻

2012-08-02 作者: 宿亮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给新总统支招: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前瞻

(本文已刊发于2012年8月1日出版的《青年参考》)

□“政见”观察员 宿亮

从太平洋西岸看过去,美国国内大选政治堪称乏味。最近几次大选,候选人总喜欢拿中国以及中美关系说事。不过,任何一个在选战中极力抨击中国为自己“拉分”的候选人,上台后都无不谨慎小心地对待中美关系。这一点,在中国事务专家李侃如、乔纳森·波拉克看来,是最合适的选择。

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 乔纳森·波拉克(Jonathan Pollack) 今年发表了布鲁金斯学会大选系列论文《建立信用和信任:美国下任总统必须管理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为明年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提出建议。

金融危机是中美关系如今面临的最重要背景。危机前,中国认为美国的金融体系全球领先,至少在2013年前无法超越;危机后,中国看清这场危机是“美国制造”的事实,对美国金融体系的看法发生转折。相对而言,中国对自身在全球的重要性迅速提升也准备不足。

在这两位中国事务专家看来,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算不上太成功。奥巴马上任之初,自称美国“首个太平洋总统”,认为911恐怖事件后亚太地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在2009年首访中国,就表明促进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意图,要求中国加入涉及金融体系改革、全球气候变暖、核武器扩散等议题的全球机制重构中。然而现实是:2009年之后,中美在货币币值、国企补贴、外资审查等方面频起纠纷,加之美国国内问题不断,奥巴马政府对华态度趋向强硬。

李侃如和波拉克认为,真正的战略互信并没有建立。中美关系虽然没有形成对抗或零和关系,但双方领导人都没有做好准备达成基于共同利益上的共识。

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末段,开始采取“双轨道外交”:一方面与中国推进高层次接触;另一方面与忧心中国崛起的东亚国家发展政治、经济与安全关系,如发展泛太平洋伙伴协定。

不过,企图发展与第三国关系来遏制中国的战略效果不大。一方面,美国预算赤字高筑;另一方面,包括美国的亚洲盟国在内,没人愿在中美之间“二选一”。

共和党呢?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支持美国积极发展亚太战略,要求遏制中国快速崛起。他强调,自己并非要建立一个“反华联盟”,但要通过强化美国安全地位来阻止中国“通过强力扩张影响”。

罗姆尼批评中国“滥用商业手段”,认为奥巴马因为“害怕得罪中国”而不敢采取强硬措施。

这名企业高管出身的候选人认为防务预算应维持在GDP的4%以上,确保国际霸主地位,因为“中国很明显想成为军事和经济霸权”。

不过,罗姆尼“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没有意识到,抵制中国进口将会违反世贸组织协定,而且也没有任何亚洲国家乐见中美直接经济对抗。而军事支出方面,大举增加军事预算不仅不现实,还会加剧美国金融危机。

当然,竞选时所说的话并不一定等同于获选后的政策,但这种声音会导致中美紧张氛围产生,复杂化两国关系。

李侃如和波拉克为新总统“支招”:无论谁当选,都得看到只有美国回归世界经济引擎,中国才会更谨慎考虑对美政策,所以经济和内政才是关键。另外,新政府应该尽可能建立对话沟通和互信,同时在国际问题上展开实质性合作。

虽然这两方面看上去都比较宽泛,但两位学者认定,完全可以通过在中美存在问题的各领域一步步的努力来实现目标。

从阿甘打乒乓球的年头开始,中美关系就在交流中靠近、在对骂中疏远。这点相信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清楚。不过,基于国内政治和选举需求,与中国若即若离似乎是政客的“安全阀”。全球化时代,中美关系“一发”,牵动世界政治“全身”。今年年末大选上台的美国总统是否会按照智库学者建议、谨慎调处中美关系,还是增加东亚太平洋地区政治风险,值得观察。

【参考文献】
Kenneth Lieberthal, Jonathan Pollack, Establishing Credibility and Trust: The Next President Must Manage America’s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hip, March 16, 2012/7/22, 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papers/2012/03/16-china-lieberthal-pollack </br>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