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企仍是未来中国经济主导力量

2012-08-24 作者: 宿亮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为什么国企仍是未来中国经济主导力量

□“政见”观察员 宿亮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单一直光鲜亮丽,其中国企堪称最好的“学生”。随着加入WTO和经济国际化趋势发展,国企在市场中受到更多挑战,在未来经济中的地位似乎有所动摇。

不过,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研究人员 Andrew Szamosszegi Cole Kyle 在一份名为《中国国有企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分析》的报告中认定,国企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无法被撼动。

事实上,这里的“国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根据不同性质,国企可以分成几类:第一类是国家所有、通过各级国资委管理的国企;第二类是国企直接控股的企业,这类企业虽然不属于国企,但由国企控制;第三类由国企或其下属机构间接控制的企业,这类企业可能驻扎在中国境内或境外,数量不明。另外,城市集体企业、村办企业等都属于国家控制,但通常不被称之为国企。

这些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份研究报告推算,中国国企或其直接控制的下属机构掌握中国非农GDP的40%;如果算上集体企业、村办企业,这一份额将超过50%。但同时这一数据也体现了另一个事实:私营企业和外国投资公司的份额也在中国经济中占到“半边天”。这体现了非公经济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增长的趋势。

不过,这一趋势却无法动摇国企的关键性地位。

从经济政策上看。首先,中国并非完全自由市场经济,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也就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其次,国资委圈定一系列对中国经济、国家安全重要的产业,规定这些战略产业完全或大部分由政府控制;其他支柱产业中,政府虽不占绝对多数,但要发挥主导作用。第三,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要求在重要产业中建设大型国际化企业。这些产业不仅仅包括战略产业,还包括前沿产业和朝阳产业。依据当今中国经济组成,这些大型国际化企业更可能是国企或其控制的下属企业。例如,在钢铁产业中,国企并购私营企业的趋势就较为明显。第四,国企是政府鼓励科技创新的关键渠道。

从制度设计上看。首先,银行贷款仍旧是未来中国经济在最重要融资渠道。国有银行倾向于贷款给国企。其次,国企是中国政府政策的重要工具。政府通过国企对经济进行结构调整,获取先进技术,并保证在中国境外获取原材料。2009年,中国政府四万亿刺激计划就是通过国企和国有银行实施的。第三,政府对国企的经营管理层有巨大的影响力。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盈利会给高管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决定高管调动和离任后的发展去向。因此,高管会听从政府的政策引导。

另外,国企还能够得到政府大量优惠,使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格外强大。例如,国企在政府采购市场中就占据主导地位。

两位美国政府研究人员认为,在中国市场上那些政府鼓励开放的产业中,外企还是有“赚头”;而在政府主导的战略和新兴产业中,外企投资环境并不看好。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中国政府曾承诺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干扰国企做出商业决定。这一点似乎对于任何立志发展民族经济的政府而言并不现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国企占据主导地位的未来中国经济中,经济成果如何惠及百姓以及民企如何获得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Andrew Szamosszegi and Cole Kyle, An Analysi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State Capitalism in China, October 26, 2011.
研究报告原文下载: http://www.uscc.gov/researchpapers/2011/10_26_11_CapitalTradeSOEStudy.pdf </br> </br>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