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企下一步:到农村去?

2012-08-29 作者: 陈磊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在华外企下一步:到农村去?

□“政见”观察员 陈磊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已有30余年的历史,它们活跃在许多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外企在中国的投资和市场推广都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很少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针对这一问题,最新一期出版的日本《商业与经济观察》(Business & Economic Review)杂志发表了日本综合研究所创发战略中心特约研究员 菅野文美 的文章,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新一轮发展支招。 </img>

文章介绍所说,近年来,在沿海市场近乎饱和的情况下,中国内陆地区的市场正在飞度发展,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将内陆地区作为中国市场的新战略的中心。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内陆地区市场的繁荣仅限于部分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购买力低下是不可忽略的事实。但这并不能成为外企忽视农村市场的理由,在“三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的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惠农措施,农村地区的收入普遍增加,在此大背景下,农村市场的潜力值得外资企业重视。

作为日本学者,菅野文美在文中专门分析了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活动。文章介绍说,迄今为止,虽然已有超过1万家的日本企业在中国开展经济活动,但很少有向中国农村市场进军的案例。其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物流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难度大、成本高;

第二,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消费力度较低,企业要扩展农村市场,必须牺牲产品的部分功能使得产品价格降低,这对重视产品质量的日本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第三,农村地区的商业规则与经营环境还不够成熟,为了能够在农村地区取得发展,必须和当地建立良好的关系,投入额外的营销成本;

第四,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许多农村居民对日本人和日本企业缺乏信任感,甚至仇视日本,阻碍了日企对于农村市场的开拓;

最后,由于中国近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大城市转移,在流失了部分潜在的消费群体的同时,也使得想在当地开展业务的企业面临也缺乏劳动力的窘境。

作者接着分析说,日本企业要目前社会化商业在中国还不是很成熟,将农民融入产业链的商业案例也还很少,但有一些例子值得借鉴。比如,达能等公司在和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的基础上,着重于对农民的培养和市场的推广,将农民纳入到产业体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在中国进行社会化商业,作者也给出了建议:首先是通过在当地的商业活动,为地方政府在完成经济目标,增加就业税收等方面做出贡献,取得当地政府的信赖;其次,企业的工作人员个人要和农村居民多交往,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取得他们潜在的理解和信赖,为企业的营销营造良好环境;再次,企业要积极进行本地化,多招募本土人才,这会使企业的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注重和当地经验丰富的民间组织和民间企业开展交流,吸取他们在当地的经验,为企业做参考。

作者最后总结说,对于日本企业等外资企业而言,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开拓农村市场,企业必须对原有的资源分配做出调整,重新规划公司战略。在了解农村地区旧有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应致力于商业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并形成长期规划。中国的农村作为规模庞大的潜在市场,在中国的城市地区开发进入到一定阶段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农村市场进军,企业提早布局将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伝統社会が残る農村部の攻略に有効なソーシャルビジネスの手法とは
【原文链接】http://diamond.jp/articles/-/16228 </br>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