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人民币升还是不升?

2012-09-12 作者: 宿亮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内外交困”:人民币升还是不升?

□“政见”观察员 宿亮

米特·罗姆尼在大选年放话:如果中国继续保持人民币现有汇率,自己一旦获选就将宣布中国为币值“操纵国”。小小粉红纸片具备强大魔力,足以在中美经济关系中“翻江倒海”。

最新一期《当代中国(Chian Current)》刊载学者 Lee Taylor Buckley 的文章《中国对美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反应》,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升与不升。

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客观需要,但另一方面,升值过快会影响早已成型的出口型经济,导致失业等社会问题产生。所以人民币缓慢、稳步的升值才是中国利益所在。不过,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在7年时间里快速增值40%。Buckley认定,如此快速升值源于美国的压力。

Buckley分析每次人民币升值的时间点,发现升值均是在美国公开威胁实施报复性措施之后进行的。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增值明显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出口稳定。但美国国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2010年3月联合其他13名参议员提交法案,要求财政部向操纵汇率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矛头直指中国。这一事件后,人民币在4个月内相对美元升值大约3%。

2012年4月,中国政府又在美国压力下,将人民币每日波动幅度从2007年的0.5%提高到1%。与之类似,2005年、2007年和2008年进行的四次币值调整都有美国施压在前。

不过,中国官方并不承认升值是受到美方压力的结果。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在考虑货币币值议题时,仅会考虑“国内经济状况和收支平衡,而不会注意与某一国家的双边贸易赤字或盈余”,美国贸易赤字是源于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而不应归咎于人民币币值;中国的汇率改革将“以我为主”,会在“合适”的时间采取动作。但这没有解释,为什么“合适的时间”往往是在美国压力之后。

眼下,多重因素证明,人民币不应快速增值。

首先,币值上升意味着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滑,特别是在首要出口市场美国。出口对于维持中国经济稳定的作用不容忽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2001年至2008年间GDP增长60%依赖出口;而在G7国家中,出口依赖度仅为16%,欧盟的这一数字是30%,亚洲其他地方是35%。

其次,人民币增值导致的经济波动会影响社会稳定。经济波动后,要么工厂倒闭,要么工资下降,这两者都会导致社会问题。

最后,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也会随着人民币增值而下降。升值后的人民币将会导致外国农产品相对价格下降,进口增加,农业出口利润下跌。大量集约型农业人口收入将面临问题,他们会更多地来到城市寻找机会,社会问题随之而生。

事实上,中国政府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就曾明确表示,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之前,过快升值人民币可能威胁国内经济稳定。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整体经济结构改革的一部分,但不处于首要位置。中国政府也在第一时间雇佣律所游说美国国会。

Buckley指出,在币值问题上,中国政府亦不希望自己独立决策的形象受损。官方媒体也表明,人民币升值与否关乎国家尊严,政府不应因受外国压力而低头。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贝纳表示,要求美国政府把中国列入“操纵国”的法案通过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是体现部分美国政客对对华政策不满。中国经济不稳定也会危及美国经济,并非所有美国人愿意看到中国因美国国会压力而升值人民币。人民币币值的未来取决于中国政府对美国压力的理解与反应程度。

已故国际政治经济学先驱苏珊·斯特兰奇曾提出,国际议题都应追问“谁从中得到什么?谁受益,谁受损?”对于人民币增值同样如此,只要看清利益关系,“纸老虎”的威胁自然会不攻自破。但微妙的认知分析和复杂的度的把握,依旧“颇费思量”。

【参考文献】 Lee Taylor Buckley,China’s Response to U.S. Pressure to Revalue the RMB,China Current, Vol. 11, No. 1, 2012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