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动用武力?

2012-09-14 作者: 缪莹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钓鱼岛争端: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动用武力?

□“政见”观察员 缪莹

(图片来源:http://task.70.com/view/3865.html)

领土争端是当今国际舞台上最可能导致武力争端的问题。在钓鱼岛事件骤然升温的当下,或许很多人会问:如此重要的争端问题,为什么日方和中方都从未动用武力解决?事实上,学者们也普遍认为,到目前为止,钓鱼岛争端并未升级,实在是一个“奇迹”。美国学者 M. Taylor Fravel 曾在2010年对这个问题做了简单讨论。

为了研究这种特殊的现象,Fravel主要将目光放在中国,因为中国有能力解决领土纠纷,也的确曾经使用过武力解决其他领土纠纷。其次,Fravel认为,中国的确可以利用武力征回钓鱼岛加强自己的地位。而作为“防御者”(defender),日本没有必要主动武力出击,但在一定情况下,武力防御也是有可能性的。Fravel认为,中日双方迟迟没有动静主要出于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 钓鱼岛“三方舞台”的威慑作用。 一般而言,领土问题是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但钓鱼岛问题是三方舞台:倘若日本与中国的争端升级,由于1960年的《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美国也不会袖手旁观。Fravel认为,中国并没有足够的军事能力做到在夺回钓鱼岛的同时守住一切有可能的反攻,不将事态搞大。在东亚,日本的确拥有强大的海军,而中国仅有的几次武力领土争端都是针对并没有多少海军的国家,如越南。更何况,日美安全条约对中国的震慑作用恐怕比日本海军力量要大,毕竟中国并不想和美国打仗。

第二个原因是日本从1972年起便“实际占有”了钓鱼岛,拥有实际上的管理权。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一方占有领土的时间越长,对另一方夺回领土就越不利,所需的花费也更高。一旦中国真正发起挑战,国际社会将很有可能将其看做“修正主义”(revisionist),并加以谴责。也就是说, 在一方占有的情况下,会加深国际社会对不要改变现状的偏见 。(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中,中国武力上取得了胜利,但最终退回了战争爆发前的边界领地上。)

第三个原因是 中日双方在亚洲的地方性竞争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中日双方都希望在东亚可以保持一个好的名声。中国现今的发展和外交政策十分注重“和平发展”以及让周边“安心”的保证,倘若运用武力,将会让人怀疑中国长久以来发展的目标和动力,进而影响大国名誉。

第四个原因,也是Fravel最想指出的,是 中日双方一直在努力以非武力的渠道解决钓鱼岛争端 ,或者说,在努力将争端保持现状而不升温。让钓鱼岛事件升温最快的方法无疑是民间人士登岛,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而在Fravel的论文刊发之时,钓鱼岛的所有权还在所谓的日本民间人士手中。倘若日本政府允许日本民间人士登岛,那么中国的保钓人士自然会奋起而争之,进而使争端激烈化。从2002年起,日本政府控制了钓鱼岛不被私人“所有”的三个岛,从而避免了任何一方的保钓人士登岛,同时也避免了日本激进分子使用钓鱼岛而达到政治手段。04年,日本在钓鱼岛附近放了两艘海监船,次年,又控制了岛上的灯塔。尽管这样的举动使得北京和台北爆发抗议,但在Fravel看来,日本此举反而使得事态平静下来,因为它控制住了争端中最激烈,最难以控制的因素:民间保钓人士。的确,从新闻来看,日本保钓人士从03年起就没能登岛过。

其次,Fravel指出,中国一直在避免在钓鱼岛事件上引发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尽管当事态激化时,当局允许群众游行抗议,但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严重度来看,都是十分保守的。当05年反日情绪高涨的时候,钓鱼岛也没有被官方用作火药。

再者,尽管日本从72年开始就控制了钓鱼岛,它并未大幅度地利用岛屿,也并未开发过钓鱼岛。日本并没有在钓鱼岛上建设军事措施――尽管这样会加强它对钓鱼岛的控制,但会引起北京的警觉,并有可能使事态激化。实际上,中方媒体在用词上会区分日方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以及更有侵略性的“侵占”或“占领“――后者需要军事措施的建立才能成立。

最后,每当事态激化,或者中国保钓人士登岛,美国都会出来发表声明,表明他们的态度:在对钓鱼岛主权保持中立的同时,确认钓鱼岛属于日美安全条约保护之下,希望可以达到震慑的作用,使事态降温,和平解决。

尽管努力避免使用武力,但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 也都不愿退步

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钓鱼岛的重要性:谁拥有了钓鱼岛,谁就能得到更多的东海主权,而东海下人尽皆知有石油。从军事角度来看,钓鱼岛也可以作为发射反航船导弹的基地。在国际社会上,一块领土越是重要,双方在和谈之前越是要斟酌一番,以免造成不可挽回和改变的局面。对日本来说,推迟和谈对自己更有利,因为国际社会的“保持现状偏见”会更有利于现有实际控制权的一方。而对中国来说,由于现在情况对自己并不利,推迟和谈或许是在等待机会,等待事态的扭转。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宣示不需要很大的精力:只需要外交方面发表声明就可以了。在当今情况下,中国无需急着解决问题,可以等待更好的局面出现。

另外,无论是中日两方哪一方做出退步,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由于中日双方的历史问题,无论哪一方放弃对钓鱼岛主权的声明,在国内都会引起激烈反响,进而影响到领导人的名声。由于中日在东亚的竞争,无论哪一方先做出退步,都会被国际社会看做示弱,不利于国家的名誉。中日双方在东亚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都很难做出退步――在Fravel看来,唯一的可能性是:倘若未来有不可解决的能源危机,那么两国有可能合作开发和分配东海的石油。

综上所述,钓鱼岛争端一直保持现状到如今的主要原因是中日美三方的互相震慑,各自保持现状的努力,以及坚持不退步的决心。这些原因使得钓鱼岛这个不稳定因素在东海上稳定地存在了这些年。不过,早在10年Fravel就认为,倘若事件如此发展,钓鱼岛“稳定”的争端政策可能会起变化。事到如今,钓鱼岛争端再次升温,这一长达几十年的争端究竟该如何解决,是否能够解决,我们继续等待答案。

【参考文献】

“Explaining Stability in the Senkaku (Diaoyu) Dispute,” M. Taylor Fravel, in Gerald Curtis, Ryosei Kokubun and Wang Jisi, eds., Getting the Triangle Straight: Managing China-Japan-US Relations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0)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