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专题】大选前心照不宣,大选后继续互疑

2012-11-06 作者: 刘岩川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中美专题】大选前心照不宣,大选后继续互疑

□“政见”观察员 刘岩川

图片来源:英国邮报

</img>

自从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国几乎成了美国总统谋求连任时必须迈过的门槛。从1972年至今,似乎只有尼克松的对华表现为其竞选起了积极作用。至于其他在职总统,中美关系往往成为他们的“软肋”,挑战者们不约而同地承诺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而在职总统的对华政策好像总是“太过软弱”。

在奥巴马与罗姆尼的交锋中,中国再次被形容成导致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贸易逆差步步扩大的罪魁祸首。面对美国总统候选人的高调指摘,中国的表现可以用“宠辱不惊”来形容。在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专家卜睿哲(Richard Bush III)眼里,中国已经习惯并且不屑于揣摩美国总统候选人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更何况,历史上曾高喊制裁中国的总统候选人,往往在赢得大选后迅速收敛锋芒,务实地搭建与中国的关系——而那时的中国,论实力和国际地位,都不能和今天相提并论。

虽然卜睿哲把美国的指责和中国的克制形容成一场心照不宣的游戏,但他坚信大选后的中美双方不会享受同等程度的“默契”。中美关系面临的关键障碍是彼此间的战略互疑。互相信任的双方不会对对方的举动做出过分解读,但中美两国恰恰缺乏信任。结果,中国总在担忧美国的举动会损害自身的领土完整,而美国则日夜害怕中国将在海洋、网络和太空中威胁自身安全。

卜睿哲将中美互疑分为四类。第一,双方从某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中想象对方的敌意。在台湾问题上,曾经在美国驻台协会任职的卜睿哲认为中美存在理念上的差异:中国坚信美国阻碍了中国的统一,而美国认为台海问题的根源是中国大陆还没能提供一套台湾人民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第二,虽然中美在一些问题上有共识,但因为双方采取行动的进度不同而导致互相猜忌。例如,中国承诺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但许多相应措施无法在短期内达到美国预期的效果。反观美国,五角大楼也曾在中美军事对话的问题上拖拖拉拉。

第三,中美在某些目标上拥有共识,但因为各自采取的途径不同而出现分歧。中国与美国一样不希望在朝鲜和伊朗看到核武器,但中国很难将国际制裁甚至直接的军事行动看作解决争端的正当途径。

最后,中美之间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冲突直接加深了双方的疑忌。就像在军事领域,解放军的沿海和远程作战能力正突飞猛进,而长期在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的美国则不愿拱手让出自己的影响力。

对于如何降低中美双方的互疑,卜睿哲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中美之间的各种交流不胜枚举,而信任却未能随之提高。此外,由于中美都是多元化的大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干扰和不确定性。

在卜睿哲看来,最乐观的可能性是:中美在诸如气候变化的国际问题上加深合作,从而为建立互信铺设轨道。不过,合作的背后也有隐患:如果任何一方因为忽视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而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中美就无法走出互疑的怪圈。

【参考文献】
Richard Bush III, “Thoughts on China and American Elections,” Brookings Institution, 9 October 2012 <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papers/2012/10/09-china-bush> (30 October 2012). </br>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