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重新启航?
中美关系重新启航?
#中国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国际关系
随着奥巴马新的国家安全团队组建完毕和中国“两会”的到来,中美这两个当前最具影响力的大国都将完成政府换届,步入新的历史阶段。2009年以来,中美关系走过了一段比较曲折的道路。中国在西方世界眼中“日益强硬”的对外政策和“霸道”的作风,让美国人觉得很不舒服;奥巴马政府的“转向亚太”(PIVOT)战略,也被广泛认为直接针对中国,更愈发加深了一些中国人对美国早已根深蒂固的敌视和提防心理。“中美战略互疑”甚至一度成为两国政界和学界热烈讨论的议题。
从近期奥巴马新安全团队的表态看,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华政策出现了一些变化: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讲话中只提到一次“中国”,较前几年大幅减少;国务卿克里在任命听证会上表示支持与中国深化关系,并称不确信美国有必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的军力;国防部长哈格尔也在听证会上表态支持增进中美两军交流,加强沟通对话,避免“因误传、误解、误判带来的风险”。这些迹象似乎暗示:美国对华政策正进入新的轨道。
事实上,去年以来,美国学界已出现了一些对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质疑和反思,“转向亚太”战略更是美学界着重批评的对象。美国学者认为,奥巴马政府误判了中国的战略意图,而在此基础上的“转向亚太”战略反而刺激了中国对美敌对心理。 波士顿大学教授陆伯斌(Robert S. Ross) 去年发表在 《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 上的《问题重重的“转向亚太”战略》一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作者指出,中国对外姿态日趋强硬,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对外战略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社会不稳定苗头增多,中国领导层需要通过对外展现强硬姿态获取国内民众的支持,从而增加执政的合法性。
美国有很多人对近些年来中国军力的快速增长感到“担忧”,但在作者看来,这是杞人忧天。目前中美在军力上相差甚远,美国对中国仍然保持着相当的优势。在短期内,中国在亚太地区还不具有挑战美国海上统治地位、打破地区局势平衡的能力。中国的所谓“示强”,仅仅是“纸老虎的咆哮”(Paper Tiger Roars)。
作者认为,中国领导人已意识到,相比于军事现代化方面的不足,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遇到的问题更加值得警惕。2009至2010年间,中国的通胀率增长近十倍,房价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群体性事件频发。面对日益加剧的内忧,中国领导人“对外示强”以图增强国内凝聚力。而2010年以来美国对台军售、中日岛争等一系列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民众感到中国外部安全环境恶化,民族主义情绪急剧增长。
作者指出,奥巴马政府误判了形势,没有认识到中国政府的真正关切,转而全方位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中美之间的互动出现恶性循环,刺激中国对外姿态更加强硬,直至发生中日钓岛危机等一系列棘手难题。总之,奥巴马的“转向亚太”战略不仅没有促进亚太地区稳定,反而使地区局势紧张,发生冲突的危险加大,美国自身卷入周边国家与中国冲突的可能性也在上升。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美国的一系列举动,让中国怀疑美国是否已经放弃了长期以来奉行的对华“接触”战略,两国可能陷入直接对抗。
作者建议,美国未来的对华政策,应在维持地区秩序的同时,规避中美冲突的风险。新一届奥巴马政府应认识到,增加在亚太地区军力部署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也不应该陷入东亚国家错综复杂的历史和领土争端。由于美国海上军事力量仍在亚太占绝对优势,美国有足够的实力与中国博弈。面对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保持警惕,而非过度反应,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可以看出,学者们提出的建议已有一些被美国新国家安全团队采纳。这说明奥巴马新安全团队听到了美国学界对其对华政策的批评,也再次表明美国政界和学界之间的沟通是畅通的,美国学界的思想成果可以有效转化为国家政策。然而,就中美关系而言,能否一扫阴霾,重新走上双赢的、建设性的道路,可能仍然需要双方的具体行动和进一步努力。
【参考资料】
The Problem With the Pivot: Obama’s New Asia Policy Is Unnecessary and Counterproductive,By Robert S. Ross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 2012 </br>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