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班是教育制度的创新 - 祝立人大学第三期暑期学校开学 - 祝立人大学第三期暑期学校开学 - 祝立人大学第三期暑期学校开学
编者注:维基百科页面对刘道玉校长的介绍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和义工们:你们好!
今天,立人大学第三期暑假学校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同时开学,我作为立人大学的一名坚定的支持者,作为立人大学的名誉校长,其实是一名老年义工,通过网络在线,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祝本期暑假学校获得圆满成功!祝学员们获得新的收获!
立人大学于 2011 年 7 月 1 日创立,迄今已经两周年了。她是一所草根性大学,是中世纪欧洲自发性大学 923 年以后在中国的再现,因此,在中国她是一个新生事物。回忆立人大学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充满了艰辛,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和打压,但「立人」依然屹立不倒,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敬佩立人大学的创办者们的卓识和胆识,我敬佩和感谢义务承担立人大学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和学者们,你们的贡献将记载在立人大学的创业史上。我也十分欣赏一批高中毕业生和在校学习的大学生来到这所草根性的大学学习,这是你们勇敢的决定,是你们明智的选择,历史将证明你们的选择是无悔的。
今年立人大学暑假学校的主旨是创办「游学班」,这是立人大学的一个创举,对我国僵化的大学制度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我国大学的问题太多了,不是一方面有问题,而是每个方面都有问题,用积重难返来形容是绝不为过的。总的来说是三大问题,即教育理念落后、领导体制僵化和教育制度腐败,其中的问题多得不可细数。其中,高考制度是最受人诟病的,中国每年有近 1000 万左右的高中毕业生,用统一试卷来衡量,用一条分数线来决定录取与否,这怎么能做到公平合理呢?这种统一的高考制度,每年不知酿成了多少悲剧,又不知扼杀了多少优秀的人才?
中国大学的两个坏制度
此外,我国大学还有两个很坏的制度,一个是 大学生在一个学校学到底,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甚至连北京大学正式规定,本校毕业生攻读研究生的不得少于 50%。这是错误的决定,是典型的「近亲繁殖」。另外,还有免试读博、推荐读博和高考加分等,这些都是极其不公平的,为托人情和走后门埋下祸根。美国大学淘汰率是75-80%,而我国大学基本上是零淘汰率,这是我国大学治学不严和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难怪,坊间流行一句十分广泛的口头禅,「大学的门难进,进来以后好混」,说明我国大学学习纪律松弛到了何等程度!
更有甚者,现在大学每年约有 190 天的假日,一年的学习时间还不到半年。每一届第八学期都以找工作为由,全部学生都等于提前放假了。对比 80 年代,每一届毕业生不到当年的 7 月 15 日拿不到毕业文凭。五十年代初我上大学,虽然家在湖北枣阳,近在咫尺,但十个寒暑假我都没有回过一次家,假日全部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只要有三天的假,基本上倾巢而出,或旅游或回家。现在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不买书、不读书和不藏书,这也预示着教育和文化的危机。
中国亚圣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试问,在今天的中国,有这样要求学生的大学吗?有这样教育子女的父母吗?有这样情怀的大学生吗?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可能只是「稀有元素」!而替代的是溺爱、迁就、放任、金钱和享受。因此,中国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产生不了大师,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中国大学另一个很坏的制度是 一个教授在一所大学工作一辈子,从来不敢挑战自己,也不敢超越自己。中国大学教师队伍「近亲繁殖」,已经到了十分可怕的程度,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比比皆是,而且越是重点大学,「近亲繁殖」的情况越严重。在科学研究中的「夫妻店」、「父子兵」、「兄弟课题组」,也成了家常便饭。在培养研究生中,儿子读老子的研究生,儿子做老子的博士后,也屡见不鲜。像这样封建家族式的教师队伍结构,居然见怪不怪,没有人质疑,也没有人敢于改革这个腐朽的制度。在这样的教授队伍结构中,怎么能够建立科学民主的学风,青年教师又怎么能够向自己的老师提出质疑和挑战?久而久之,大学教师队伍就成了一潭死水,养成了一批倚老卖老的所谓的「权威」,压制青年人,扼杀他们的创造性和批判精神。
中国大学这种教师制度,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比起民国时期的大学,是大倒退。在民国时期,大学都有规定,本校的毕业生不能直接留本校工作,必须在校外工作 5 年后,只有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方可重返母校工作。在民国时期,绝无「夫妻店」而言,教授的配偶不得在同校工作,要么到校外工作,要么做全职的太太。为什么会造成如今这样的情况?因为解放后全部否定了民国时期的正确制度,以计划经济的做法代之,遂形成了大锅饭的教师制度。
反观世界各国大学,大学教授都是流动的,基本上没有一个教授在一个大学工作一辈子,即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如此。例如,中国近代史著名学者、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先生,1986 年我见到他时,他是耶鲁大学教授,后来他到了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授,最后在普林斯顿大学退休。丘成桐先生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是世界仅有的两个荣获菲尔兹、沃尔夫和克莱福特三大顶级奖的获得者之一,但他也没有在一所大学吃老本。他先后在纽约大学、斯坦福大学、圣地亚哥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又如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弥尔顿·弗里德曼,他先后在罗格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读书,工作时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从不停止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在中国如果哪个大学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那一定把他作为神仙供奉起来。如果没有,也要从国外找一个退休的耄耋之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建一座皇宫式的别墅供奉起来。这不是大学的虚伪性又是什么?像这样的做法,世界任何国家都不会有,因为他们没有大锅饭可以吃!
对比一下民国时期和国外大学的教师制度,可以看出我国现今大学教师制度腐败到了何等程度!不改革能行吗?在这种制度的束缚下,怎么能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怎么能够实现诺贝奖零的突破?
追忆大师游学成才
现在,我再讲回游学班主题。立人大学这一期的主题是办暑假游学班,这是立人大学的创举!我为立人大学的创新感到无比高兴,我衷心祝贺游学班顺利开办。提到游学班,使我想起了几位学术大师们的成才之路,国学大师陈寅恪和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就是游学成才的典型代表。
自九十年代开始,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陈寅恪热,一直持续了 20 多年。陈寅恪的成才道路有许多供人们借鉴的经验,陈寅恪是中国有风骨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陈寅恪在国内并没有获得一所大学的毕业文凭,他先后留学东西洋 16 个国家,几乎游学了巴黎大学、柏林大学、东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在内的各个名校,可是他却没有获得所谓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令许多人不解。其实,读书的目的本来就有不同的追求,有的是为了获得真才实学,而有的人是为了文凭或是学位。陈寅恪先生并不看重文凭,他专注于学习真才实学,博采各国和各大学之长。他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在国外期间掌握了 13 种语言,除了英、法、德、日、希腊、拉丁语以外,他还精通蒙、藏、满、梵文、巴利、突厥、波斯语等,这是需要何等的智慧和毅力!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从 1949 年双目失明,在身陷困境的情况下,历时 20 年他凭口授完成了《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两本巨著,甚至连繁浩的注释,也是凭着记忆口授的。他的记忆力着实惊人,以至于美国余英时先生说,「要以全中国人的记忆力挑战陈寅恪的记忆力。」
朱光潜先生算是武汉大学校友,我曾亲自到燕京园拜访过他,先生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先生早年曾就读武昌高师,可是他不等到毕业,又转学到香港大学,后又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最后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在解放前后,先生在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和四川大学任教授,也没有坚守在一所大学坐井观天。他在四川大学任教时,国民党中央派了党棍程天放担任四川大学校长,代替受师生欢迎的张颐校长,朱光潜先生领导四川大学教授罢课 18 天,显示了他的大无畏精神,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其实,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科学家和诗人,都是在游历中学习和创作。我国唐朝李白、杜甫创作的不朽诗篇,都是在游历中学习和创作的。英国达尔文跟随海军巡洋舰贝格尔号,历时 5 年游历世界各大洲,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和化石,为他撰写《物种起源》和创立《进化论》奠定了基础,他也是游学的典型代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罗丹是法国伟大的雕塑家,他获得成功以后,有人问他在什么地方学的雕塑?他回答说:「我在森林里看树,在路上看云,在雕刻室研究模型,我到处学,只是不在学校里学。」同学们!这句话非常值得我们反思,也是对大学教育的极大的讽刺。我收集了不少资料,几乎所有的著名学者,对大学的教育都是不屑一顾的。例如,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教育?把学校所学的全部忘掉以后所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问题是我们现在不少办学人和求学人,都有一种虚荣心,不肯撕下假面具,不肯把真实情况告诉人们。
听了以上的事例以后,你们就知道我为什么特别青睐游学制度,我希望现在的大学打开围墙,允许其他大学的学生和自学的青年来旁听,参加学校内的各种讲座。也希望大学的教授们敞开你们的胸怀,也能够接纳校外的访学者。只有在这种开放的社会,在开明的指导思想下,游学制度才能得到很好地开展,为一切真正想学习成才的人创造条件,绝不能为那些为了混文凭、混学位和混官做的人做嫁衣,也绝不满足某些官员和企业老板带博士帽虚荣心的需要。
游学:以大社会为课堂
同学们!你们是立人大学创办的首期游学班的学员,那么怎么进行游学呢?所谓游学,就是在动态和开放的环境中学习,不是以课堂为中心。而是以大社会为课堂。游学并不是以获取文凭和学位为目的,而是为了提出和研究问题,为了寻求真知和真理。具体作法上,你们不要局限一校,不要局限于一地,不要局限于一师,不要局限于一个专业。总之,游学就是处处学,时时学,事事学,采取博闻强记,博采各家之长。尽管你们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或是学位,但是你们一定不要迷信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古今中外没有学历的大师多得不胜枚举。莎士比亚只是个中学生,但却是迄今无人超越的剧作家大师。台湾钱穆也是中学生,但却是章太炎、黄侃之后无争议的国学大师。齐白石只读过三个月的小学,57 岁到北京当「北漂」,但他是集绘画、书法、诗词和金石为一身的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贾兰坡也是中学生,华罗庚中学生出道,却是世界级数学家。有谁相信,华中师大的张瞬徽教授从未进过大学。这种例子实在是多得不胜枚举。
成才不决定于名校、名师,也不决定于学历和学位的高低,而只决定于自己是否有理想,是否能够执着地为实现其理想而不懈的努力奋斗。
立人大学是一个草根性大学,草根没有什么不好,她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 16 岁写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立人大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她扎根于广袤的大地,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摧毁她的。立人大学的宗旨是「立人」,这使我想起了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教育是人的建设,教育的功能可以说是完成人的建设。」我认为「立人」就是人的建设。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我国现在大学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偏离了方向,人的自由、民主、个性、兴趣、尊严、选择权等都被剥夺了。试问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怎么能够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我希望立人大学,走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虽然立人大学不能给你们颁发显赫的毕业文凭和学位,但立人大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立人」这个永恒的目标,希望每一个经过立人大学洗礼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地「立」起来!
我从自己正反两方面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两句箴言,愿意把它赠送给同学们,借以相互勉励:一个人只要自己不躺在地上不起来,就没有人能够把你打倒。反之,如果一个人赖在地上不起来,那也就没有人能把你扶起来。
立人大学还有一个宗旨是一起办学,你们是学生也是主人,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这也是中世纪自发产生的大学宗旨。我深信在这样的办学活动中,你们能够得到极好的锻炼,学到通常大学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这就是眼界、胸怀、思想境界和能力!
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胸无大志者无雄才」。我希望每一个来到立人大学的学生,既是胸怀大志者,又是脚踏实地耕耘者,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承担者和主宰者!立人大学暑期学校,每一期只有 15 天左右,显然不可能满足你们求知的欲望。但是,立人大学只是每个人成才的一个起点,今后的路要靠每个人自己去走。立人大学没有围墙,也没有毕业的限期,凡是进入到立人大学的人,永远是立人大学的人,相信立人大学这个雪球会滚越大。也许,再过 50 年,当你们再回首往事的时候,一定会为你们的这一段经历而自豪!到那时,人们对立人大学也将刮目相看,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学必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让我们共同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祝你们学习顺利!
时值盛夏,希望大家注意劳逸结合!
谢谢大家!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