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今日中国与1992年时有何不同
中国的思想、政治正在处在胶着而混沌的状态。这一次,要走出这种状态,主要依靠公民社会联合发出声音,以赢得观念上战争的胜利,为中国重新启动体制转型打开通道。
二十年前,中国同样陷入这种状态。八十年代末,市场化改革陡然中断,计划体制全面回潮,结果是中国经济走向崩溃。是继续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等死,还是在市场经济中找活路? 1992 年初,邓小平南巡,一举打破僵局,重新启动市场化改革进程。由此,中国人重新走上活路。
最近几个月,某些并不边缘的官方媒体持续发表反对宪政的文章,为此不惜否认历史。这些文章无不诉诸陈腐的意识形态话语,"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资本主义"、"专政"等等,与 20 多年前呼唤计划体制的话语没有任何区别。在青年人眼里,这些词汇不知所云。过来人看到这些词汇,无不胆寒,它们令人回忆起可怕的过去。
大概除了写文章的那几位,中国社会各阶层,从官员到知识分子,从企业家到中产阶级,从大学生到农民工,都陷入巨大困惑中:中国怎么了?过去二十多年,中国都走错了?中国要回到 1990 年前后那两年?中国要回到四五十年前?那么,过去二十年发生的一切,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融合,企业家积累的巨大财富,中产阶级获得的社会地位,农民在城镇生活的权利,难道都要收走或者退回?近来国内外投资界对中国经济走势的悲观看法,恐怕与此不无干系。
不过,从一开始,对这场政治旧观念之回潮,我就当作笑话看待。它不可能成气候。因为即便在执政党内部,它也不可能是主流。当然,它制造了一种诡秘的政治气氛,让民众陷入困惑,让社会陷入混乱。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廓清迷雾,走出混乱?
首当注意者,在当下政治结构中,已无人可重复 1992 年的邓小平故事。不过,这并不足以让人悲观。今天,没有邓小平,相信中国人也同样可以廓清迷雾,因为正是 92 年启动的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观念、社会与政治结构。
从观念角度看,二十多年前,旧意识形态尚有一定魅力,最起码写作那些反市场文章的人士,对自己的理论还有一定的忠诚。那些意识形态论说在社会中也能得到相当数量民众的支持。
今天的情形则完全不同。写作反宪政文章的人士,对于那些意识形态不要说忠诚,甚至不能说熟悉。他们只能以极为粗鄙的语言,运用一些极为粗疏的论据,阐述一些浮泛而荒诞的观点,缺乏逻辑,也缺乏事实论证,完全没有说服力。也因此,这些文章每次刊登,得到的只是知识界的哄笑。一种观念,若无一定魅力,就难有政治整合与动员之效果。
反之,过去二十多年来,私人产权、市场、法治、民主、宪政等观念,通过诸多新兴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广泛地传播。它们已经在构成中国人的主流观念,官方媒体也相当积极地参与过这种主流观念的塑造。这种主流观念具有道德优势,人们普遍相信,时间在这种主流观念一边。这样的信念,具有自我实现、并在现实中构造制度的能力。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伴随着市场化驱动、全球化塑造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阶层兴起,并成为中国社会之支配性阶级。其包括大多数城镇人口,即企业家、白领,高级中高级蓝领,也包括农村中接受过较好教育的精英,还可以包括政府公务员、文教人员等。在各阶级中,他们的数量也许不是最多,但因为处于社会最为重要的部门,因而具有最大影响力。
这些新兴中产阶层从市场化、社会自治和个人自由之扩展中享有巨大好处,而经由教育和日益发达的大众媒体之塑造,他们的观念基本一致:他们都希望自己新近获得的财产受到保障,希望享有更多自由,希望更有力地参与公共事务。任何人都不能无视这个阶层的力量,任何违背这个阶层意愿的政治设想,都是愚蠢而不可行的。换一个角度看,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让旧意识形态话语丧失了意义,也让原有的政治动员机制无法有效运作。
同样,政治结构也在过去二十多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显著特征就是在各个层级上权威的分散。需要提及的是,党政官员几乎全部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们的观念与新兴中产阶级之间没有多大差别。
权威的分散让反宪政的言说有一定空间,然而,同样是权威分散,加上观念、社会结构中新兴力量的成长,让宪政的声音,仍有相当广泛的表达空间。比如,在网络上,人们痛斥反宪政言论。有些媒体仍然在发表支持法治、宪政的文章。即便情况再严重,宪政言说不能公开表达,新兴的社会结构也仍有足够力量抵制反宪政言说,使之不能具有正当性。
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国,可以看到一种明显的社会政治变动:反宪政的胡言乱语刺激了社会普遍的宪政意识觉醒,社会主义宪政派公开自己的理论立场;自由主义宪政、社会主义宪政、儒家宪政等几种宪政学说在竞争中合作;尤其重要注意的是,成长了二十多年的企业家群体,面对身家性命之选择,被迫思考自己与政治的关系,并隐然已有政治的觉醒。
凡此种种,均不同于二十来年前。社会已经成长起来,已经具有自己清晰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意志,并构筑了多样的表达渠道。也就是说,社会已经有能力抵制、消解、反击违背自己观念、权利和利益的任何力量。所以,中国的前路其实一点也不迷茫。公民已在通往自己理想的路上了,并且越来越多,越来越坚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 霍默静 mojing.huo@ftchinese.com )
【
秋风
<span 1.0pt;="" ar-sa'="" calibri;="" en-us;="" mso-ansi-language:="" mso-ascii-font-family:="" mso-bidi-language:="" mso-fareast-language:="" mso-font-kerning:="" mso-hansi-font-family:="" new="" rom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9pt; mso-bidi-font-family: " times="" zh-cn;="">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span> 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2013 年 8 月9 日
中评网
- 与 FTP 中文网同步首发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