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独立于政治?乌托邦式想法而已
体育独立于政治?乌托邦式想法而已
#中国大陆 #体育 #外交
体育与政治之间有什么关系?社会学理论学者C.L.R·詹姆斯曾有经典研究。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他,1963年在回忆录《出界(跨越界限)》一书中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关注板球在政治中的作用。他用板球分析政治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不同阶层种族之间的联系以及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的联系,探讨板球如何在英国殖民统治中发挥作用,又如何影响西印度群岛的去殖民化进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学者 Chenxi Pan 在 《亚洲社会科学(Asia Social Science)》 撰文,援引了詹姆斯的理论,在中国社会背景下探讨体育与政治的关系。
体育是否应该、又能否独立于政治?很多学者认定,体育精神不能成为政治利用的工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就要求体育脱离政治。这种说法有其自身逻辑——如果赢得比赛算运动员归属国的巨大荣耀,那么输掉比赛算什么?
不过,Pan认为,尽管较为纯粹的环境有利体育自身发展,但当代政治不会停止影响体育。体育独立于政治只是一种“乌托邦式”想法。
体育本质就有政治性。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捕猎、互相攻击和防御等活动而进行的训练就是体育的前身。随着战争的产生,体育开始服务于人们战斗技巧的发展。不同民族都有独特的体育项目,反映了这些民族的政治、文化和科技水平。
尽管国际奥委会宣称体育应脱离政治,还是无法阻止一些国家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以抗议苏联出兵阿富汗。这也证明了体育的政治属性。
不少国家每年都增加对体育的投资,并通过官方媒体渠道吸引民众注意体育比赛,此推动政治稳定。对于中国而言,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是一贯的政策,以此增强人民体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特别是推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凝聚力。1998年,作为整个政府机制改革的一部分,中国体委改制为国家体育总局,也体现了体育的管理受到政治影响。
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政治和体育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通过带有“非政治形象”的体育与西方国家打交道,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乒乓外交”。另外,体育活动也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联系。
著名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口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体育的外交属性。
作者认为,体育与政治关系紧密,体育也服务于政治。
竞技体育最吸引人的是结果。多数国际比赛都以国家为单位,因此运动员的表现也被赋予了政治内涵。胜利和失败不仅代表运动员个人,更代表了国家。民族精神成了体育了政治之间的“连接符”。就中国国内而言,56个不同民族之间的体育活动也能够增加民族之间的理解、增进友谊。
另外,体育比赛中的竞技水平体现了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发展的水平。中国曾在国际赛场上被称为“东亚病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水平。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体育产业增长迅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体现了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对中国国际地位、民族意识、社会团结、政府行政能力产生影响。
在多数国家,体育都关联政治。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在体育比赛中同场竞技,打破外交僵局。在作者看来,政治决定体育的特性,体育为政治服务,体育和政治的关系在全世界都存在。体育与政治之间的难解之缘值得更深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Chenxi Pan, Paradox of Sport and Politics in China – Applied to C.L.R. James’ Theory, Asian Social Science, Vol. 7, No. 12; December 2011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