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素影响国际油价
中国因素影响国际油价
#欧洲 #经济
9月13日,“发改委”发布通知,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90元和85元。本次价格调整是中国自2013年3月实行成品油定价新机制以来的首次“三连涨”,也是年内油价第6次上调。统计显示,自7月20日以来,国内成品油每吨的累积涨幅已经超过650元,引发人们普遍关注。
据报道,“发改委”之所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三次调高油价,与国际油价变化直接相关。由于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并一度出现恶化可能,9月以来多个品种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都飙升至了数月乃至数年以来的新高位。而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紧密联动,则深刻地反映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市场要素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
其实,中国油价一方面受国际油价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国际油价。随着中国原油供需缺口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在相当程度上需要进口原油助燃;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因素对国际原油市场发挥着重要影响。最近,欧洲中央银行经济学家 白尔尼(John Beirne)和他的合作者 在 《中国经济评论》(China Economic Review) 上发表论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白尔尼等学者指出,随着中国成为在世界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式,不仅与中国人民的生活直接相关,更产生了许多全球性的深远影响。以原油市场为例,研究表明,最近十余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需求扩张而非供给缩紧,而中国原油需求增长的速度则位居全球第一、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
中国目前的原油需求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生活服务和交通运输等三个方面。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超过八分之一的世界原油总需求和三成以上的新增原油需求将来自中国;其中,近一半原油将被用于工业生产,另有约三成将被用于生活服务、近两成将被用于交通运输。
通过使用1965年至2011年全球油价和63国经济数据构建统计模型,白尔尼等学者发现,中国对原油的需求确实显著影响着国际油价,而且这种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在排除干扰因素和交互作用的影响后,2011年中国因素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的比率为1%,而这个指标到2030年将上升至3%到4%。
白尔尼等学者认为,从短期来看,中国因素对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有关各方亦可采取行动平衡损益、争取共赢。然而,从长期来看,如果原油价格居高不下,而中国如果不能改变目前低下的原油使用效率,那么随着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发展成本亦将持续攀升。
由于国际油价水平与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因素对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加,中国所承担的连带压力和期望也必然会越来越重。随着中国将在年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中国必然会被认为需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承担更多责任,而一些国家也难免将原油价格上涨归咎于中国。
为了更好地应对上述挑战,中国应及早主动采取措施、未雨绸缪。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允许中国采用单纯依靠扩大规模来提升收益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来发展经济。只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扩展能源供给渠道、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才能逐步降低中国经济发展对于进口原油的依赖,避免陷入“生产越多、能耗越大、成本越高、利润越少”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John Beirne, Christian Beulen, Guy Liu, Ali Mirzaei, Global oil prices and the impact of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27, December 2013, Pages 37-51. </br>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