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学年会专题】中国走入非洲的两种模式

2013-09-25 作者: 宿亮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美国政治学年会专题】中国走入非洲的两种模式

cn-africa-big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国家援建多个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在电信领域,中国企业已经逐渐崛起为非洲电信领域的竞争参与者。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介入非洲目的是获取能源,这种说法是否靠谱?中国“走进非洲”奥秘何在?美国学者 罗斯林·薛(Roselyn Hsueh)和迈克尔·尼尔森(Michael Byron Nelson) 提交给 美国政治学学会2013年年会 的论文《中国如何影响非洲国家—市场关系:以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为例》,分析中国电信企业在非洲的作为。

在非洲,电信业正在进行革命。2000年以来,超3亿人成为手机用户,数量每年超过40%的速率增加,并将持续到2020年,市场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非洲的基础建设投资从2001年至2007年,每年增长46.1%,在南撒哈拉的技术设施投资承诺从2005年起就超过了世界银行。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是在非洲谋求获取自然资源,指责中国没有帮助非洲建立更好的治理状况,是新殖民主义。

两位美国学者选取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作为案例。安哥拉和尼日利亚都是石油出口国,过去十年里经济增长迅速,特别是电信业成长显著,出现中国企业身影。但就石油进口而言,大量安哥拉石油输入中国,在尼日利亚,情形正好相反。

就安哥拉而言,长期内战影响市场环境,在十年前电信业起步时,几乎不存在正常运营的西方企业,竞争环境初期比较单纯。在西方企业对安哥拉政局判断不明、徘徊犹豫时,中国政府基于“基础设施换能源”的方案容易获得接受,中国电信企业也因此进入安哥拉。由于电信产业的战略意义,安哥拉倾向于政府主导产业,私营化程度不高,便于在政府协议框架下展开合作。

所谓“安哥拉模式”指的就是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合作。中国政府“搭台唱戏”,引入政策性银行、财政部门提供资金保证;中国企业履行承诺,把适合非洲使用、价格优惠的技术带到非洲,建立合作关系。

比较而言,在非洲最大的电信市场尼日利亚,“安哥拉模式”无法复制。尼日利亚市场中本身就存在不少西方电信企业,有一定自由化、私营化水平。

中国电信企业介入尼日利亚市场,最明显的作用是改变了市场的竞争态势,扮演“规则改变者”的角色。这种市场多元化变化有助于尼日利亚政府在全国选举中赢得更多选票,促使政府支持中国企业介入,形成“政府—市场同盟”关系,实现了中国企业和当地政府的“共赢”。

罗斯林·薛和迈克尔·尼尔森认为,无论是“安哥拉模式”,还是“政府—市场同盟”同盟,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非洲民众对电信业的需求。企业、政府、民众三方面获益决定了中国扩大了在非洲的影响力。

中国电信企业在进入安哥拉的过程中锻炼了国际竞争能力,同时获取一定经济利益。不过,中国企业在劳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不足也招致非洲工人批评。另外,中国产品的低价位也触发了关于中国给予企业不合理补贴的怀疑。

研究者认为,尽管遭遇西方国家批评,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成功推动了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具体方式上存在“安哥拉模式”和尼日利亚式的“政府—市场同盟”,并不一定以获取能源为根本目的,客观上也推动了产业发展。这种做法决定了在非洲政治经济博弈中,中国取得“先手”。
【参考文献】
Roselyn Hsueh, Michael Byron Nelson, How China is Impacting Business-State Relations in Africa: The Cases of Angola and Nigeria,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on the “Business and State in Africa’s Emerging Markets” panel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Friday, August 30, 2013 </br> </br>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