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对警察的不同信任

2013-10-08 作者: 缪莹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对警察的不同信任

W020080630565095701794 2

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带来了不安和冲突。作为应对,中国政府加大了以人民警察和武警为主要后盾的治安管理力量。那么民众们究竟怎样看待警察?在过去十年里,有关中国大众对警察的主观评估研究并不少,但类似研究很少涉及边缘化群体。美国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教授 孙懿贤 带领一些学者填补了这个空白,他们围绕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这三个不同群体对警察的信任度展开了对比调查。

在西方的研究中,民众对于警察的信任可以分为两类:程序信任和结果信任。前者指民众对警察公平执法这个决策程序的主观信任,后者则指民众对不同群体及不同地区的执法结果是否公平的主观判断。再细一些划分,民众对警察的信任可以分为四个问题:1)警察是否可靠?2)警察是否能胜任他们的工作?3)警察是否了解并共享当地居民的关切和担忧?4)警察是否能够尊重民众?前两个问题可以看做是对警察执法的结果信任问题,而后两个则是程序信任问题。

学者们在两个沿海城市以及一个沿海农村地区采集了近一千位调查对象。他们发现,在中国,对警察执法的程序信任和结果信任难以分开。西方研究曾提出“大众更重视程序信任而非结果信任”的理论,但在中国这一点并不能得到证实。中国依旧是一个“权力距离遥远”(high power distance)的国家,民众已经习惯很少参与执法程序的现实——在这样的基础上,对结果的看重是容易理解的。

其次,学者们发现中国大众对警察的看法根据社会分层而变化。在三个群体中,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外来务工人员对警察的看法是最不具批评性的。这颠覆了学者们的假设,因为农民工往往是受执法歧视最严重的群体。然而这一发现和近来中国的一些社会调查恰恰不谋而合——在那些调查中,农民工反而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水平是抱有最大希望的,而城市居民对收入不均、社会不公的反应更激烈。这样的主观反差或许是因为农民工是将自己的现状和更加糟糕的过去在做对比,而城市居民往往会将自己的现状和比自己过得更好的人而做对比。另外,学者们认为,中国民众对警察执法表现的期待值本身并不高,这就容易导致对警察偏高的友好度和支持度。

第三,调查发现民众对警察这个群体表达出的更多是象征性关切(expressive concerns)而非工具行关切(instrumental concerns)。换句话说,民众不仅认为警察是打击犯罪的主要力量,更认为他们应该维护社会秩序和民众的生活质量。这一点在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调查中更加明显——他们对警察的信任度和他们对所处地区居委会的信任度、生活质量以及小区的治安情况有直接联系。只有农民工这一群体对警察的信任度会受到自身和周边人的安全状况的影响,而他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评估则不影响他们对警察的信任度。

最后,媒体的作用对民众对警察的信任度也有极大的影响。城市居民更容易接触和相信有关警察的负面报道,并因此对警察表示不信任。但本研究的学者们认为,媒体并不需要对此负责任,而是警察中个别人的行为需要改进。

在学者们看来,民众对警察的信任度反映了他们对当地政府公信力和合法性(legitimacy)的认识。不少研究表明,当民众认为警察是一个合法的社会制度(legitimate social institution)时,他们更加愿意遵纪守法,并给予警察部门政治上的支持。倘若警察能够对民众和社会进行公平透明的保护,地方政府在民众眼中的合法性也能够得到增加。

【参考文献】
Sun, I.Y., Hu, R., Wong, D.F.K., He, X., Li, J.C.M., One Country, Three Populations: Trust in Police among Migrants, Villagers, and Urbanites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013) </br>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