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定量方法探索中非资源贸易的后果

2013-10-18 作者: 王绍达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用定量方法探索中非资源贸易的后果

sinoafrica_trade

中非关系,尤其是非洲对中国的资源出口,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西方主流媒体和民间舆论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与非洲的资源贸易对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Meyersson等三位经济学家 的研究挑战了上述“常识”。他们在研究中指出,与中国的资源贸易为非洲国家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同时,他们发现,虽然与中国进行贸易的确对一些非洲国家的人权状况造成了负面影响,但是这一结论也同样适用于美国等其它一些与非洲发生贸易的国家,且这种破坏作用不分轩轾。

那么,如何证明中非贸易实质上导致了这两方面的后果?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问题。例如,即使各国经济发展和对中贸易存在正相关性,也并不一定说明对中贸易导致了经济发展,而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越快的国家越愿意与中国开展贸易。同理,如果一国的人权状况随着对中贸易的上扬而走下坡路,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对中贸易导致了这种恶化,而可能是由于某国越发独裁暴力的政府愈发倾向于和中国开展贸易。

为了在因果推断的层面排除上述干扰,研究者采用了工具变量的识别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中国对非洲某国所拥有的特定资源的需求情况”和“该国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在逻辑上并无关系,但却与该国和中国的资源贸易总量紧密相关。如果统计分析显示中国的资源需求实际上和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权状况高度相关,那么基本可以认定,经济发展、人权状况实际上是该国与中国资源贸易导致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方法,研究者发现,平均而言,对中国的出口每增加1%会导致非洲国家当年的GDP增长率上升0.2%、之后三年的GDP增长率上升0.7%。作者检验了美非、印非贸易是否同样有此作用,结果发现,美国、印度的对非资源贸易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小于中非贸易。由此他们认为,中国的介入对于非洲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而这样的贡献常常被以往的媒体报道所低估甚至忽略。

政治层面上,研究者发现,如果非洲国家出口更多自然资源到中国,该国人权状况的确出现一定的下滑。然而,他们同时指出,如果对美国进行类似的检验就会发现,美非贸易也会导致类似的人权滑坡,且美国的负面作用并不显著低于中国。作者认为,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不过这至少可以提醒我们,资源贸易对非洲政治环境有何影响,并不完全取决于与其贸易的是不是西方民主制国家。

作为第一篇用较为严格的定量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献,本文采用了比较新颖的实证设计,得出了有些出人意表的结论,具有较大的价值。不过,工具变量方法原则上只是对因果关系的“逼近”,而非百分之百的证明,且本文选取的工具变量合适与否还存在争议,因此文章的结论还难以称得上是“一锤定音”。这也要求未来的研究者要使用更加微观、详实的数据和更加令人信服的识别策略,来对本文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Meyersson E, i Miquel G P, Qian N.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 in Africa. available via The World Bank http://www.worldbank.org accessed, 2008, 12: 08-09. </br>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