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换资源?——以中国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为例

2013-10-30 作者: 周航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援助换资源?——以中国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为例

W020060405542027954692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对外援助资金增长迅速,援助方式也日趋多元化。与此同时,中国在海外积极运筹资源外交,以保证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所需。国外逐渐有学者和媒体将这两个现象联系起来,认为中国尝试向资源供应国提供更多发展援助,以获得更多和更稳定的资源供应。

来自澳洲罗伊国际问题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的研究员 Dr. Philippa Brant 以中国向南太平洋岛国提供的发展援助为例,对此进行了探讨。

在作者看来,要想研究中国对外援助,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尽管中国政府于2011年发布了首份对外援助白皮书,详细的对外援助数据仍难以获得,透明度不高。二是目前国外研究大多采纳经合组织对“海外发展援助”给出的定义来计算一国对外援助的总额,但是中国政府对援助的定义与经合组织给出的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经合组织将奖学金与减免债务视为发展援助的一部分,并将军事援助排除在外。中国政府的计算方式则正好相反。

在经贸和援助方面,中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加大投入,一方面使得该地区的传统大国澳洲和新西兰感到忧虑,另一方面也让其它西方传统的援助国对该地区的兴趣大增。总体上,中国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援助金额大致与日本、新西兰和欧盟相当,与澳洲仍相差距大。大概58%的中国援助流向巴部内亚新几内亚。在2006年斐济政变后,西方主要援助国已暂停大量对斐济政府的援助,并对中国维持对当地临时政府的援助颇有微词。

通过与政府官员的访谈,作者发现中国的“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原则是其在南太平洋地区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西方批评中国外援不够透明尽管有其合理性,但也低估了受援国自行评估中国援助利弊的能力。

分析了中国在各岛国的援助项目之后,文章并未发现中国的援助与其在当地的资源投资项目有明显的联系。中国的赠款项目主要涉及农业、医疗、军事、海岸保护等。其优惠贷款项目也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部分受访官员反映中国的优惠贷款款项规定不清(如偿还期限以及在何种条件下贷款可被豁免为赠款),也难以核实援助项目的具体花费。此外,中国在各岛国的援助项目通常由中国公司从国内招募工人负责承建。尤其是在巴布内亚新几内亚,中国工人的涌入在当地百姓中造成的异议颇多。

文章最后以中国在斐济和巴布内亚新几内亚的资源投资项目为案例,进一步讨论中国的对外援助与其在当地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中国政府的确有利用其对外援助来促进中国企业商业利益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援助减少当地百姓对商业投资项目的负面观感,但是这并不等同于“资源换援助 (resources-for-aid)”的模式。

【参考文献】

Philippa Brant, Chinese aid in the South Pacific: linked to resources?, Asian Studies Review, 2013, vol 17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