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稳定增长,香港人为什么不满?

2013-11-29 作者: 杨鸣宇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经济稳定增长,香港人为什么不满?

State-Society-Conflicts-under-Hong-Kong's-Hybrid-Regime

□“政见”观察员 杨鸣宇

近年来,香港社会与政府之间的磨擦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发生了诸如皇后码头、菜园村高铁争议、反国教运动和最近的香港电视免费牌照等一系列事件。香港特区政府的政策和决定屡屡引起社会的不满,不过,单纯从统计数字来看,香港的整体经济自回归后事实上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社会不满?香港城市大学学者 方志恒 最近在学术期刊《Asian Survey》上撰文,认为关键原因在于:港英政府时期建立并有效运作的政商联盟(state-business alliance)在回归后的作用大不如前。

港英政府时期,主要权力都集中在港督手上,普通市民没有选举长官的权利。换言之,政府和市民之间并没有制度上的联系。因此,港英政府要对社会实现有效管治,必须借助一些中间媒介来完成。这个中间媒介就是企业家群体(business sector)。这些企业家不单对香港的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他们中的很多人同时亦是社会上的意见领袖。一方面,通过他们的居中调停,政府可以获得社会的反馈;另一方面,借助企业家的社会声望,政府和市民之间的矛盾往往能够得以平息。

九七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事实上延续了和港英政府相同的管治策略。然而,企业家的社会中介作用却在不断减弱,作者认为原因有三点:

其一,新进入政府管治联盟的企业家缺乏足够的社会威望,并且和新生的公民社会和团体之间缺乏联系。

其二,一系列社会事件(例如数码港、西九龙艺术区等)使社会日益怀疑政府和企业家之间存在利益输送,造成社会对这个群体广泛的负面印象。

其三,香港的结构性贫富差距日益严重,而企业家群体提倡的“政府积极不干预市场”主义并不能回应社会的要求。

因此,简单而言,今天香港面对的管治危机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一方面,贫富差距引发社会日益不满,而基本生活物质的满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又促使更多的社会群体(由传统的社会精英如律师、医生转向普通市民)更积极地向政府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且议题的类型越发多元,除了传统的房屋、医疗和社会保险政策,亦包括环保、文化、保育和城市规划等新型议题。另一方面,企业家群体的中介作用减弱,降低了政府回应社会要求的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Brian C. H. Fong.(2013). State-Society Conflicts under Hong Kong’s Hybrid Regime: Governing Coalition Building and Civil Society Challenges. Asian Survey, 53(5), 854-882.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