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见合辑(2013年夏秋)下载

2013-12-09 作者: 政见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政见合辑(2013年夏秋)下载

2013年的夏秋两季就这样过去了。新的一期《政见·合辑》集中的两季共52篇文章、1篇访谈、1张信息图,依旧着力“生活中的政治学”。希望团队与读者一同在变化的社会聚焦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触发思索。

PDF版下载地址: 新浪爱问 Dropbox

“政见”与基于深度阅读的社区“拇指阅读”合作,读者可以在拇指阅读下载阅读本期合计,并分享阅读心得: http://mzread.com/books/966521

限于制作精力,EPUB和MOBI版本暂时无法提供,抱歉。

[Obi_small]CNPolitics_Complitation_2013_Summer_and_Autumn

编者的话

□本期轮值主编 宿亮

夏天悠长,秋日短促。时光匆匆,论辩不绝。

农民伯伯常说,春种秋收,夏秋两季的关键词是成长与收获;从政治学研究意义上看,夏秋两季却不能看作一个研究阶段,短暂的时间无法在政治演变中独立成章,但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成为那只蝴蝶的翅膀,在某个时点决定未来的模样。

作为一个观察者,“政见”团队一如既往,凭借集体力量,在细微处理解时代,在独立的研究中寻索思维的火花、精辟的洞见,或许政见就是一个捕蝴蝶的孩子,与读者一起成长。

在团队的前行中,“观察员”们有很多讨论,我们应当如何用新的形式和方法拓展政见的“触手”,如何更生动、有趣地描绘那些精妙的研究和深刻的思索。观察员@夕岸在自己的博客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社科研究很有意思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从研究‘有’,到研究‘无’。”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当我们把目光停留在那些能够看得到的政治动态、国际大势或经济演变时,也许恰恰忽略了某些关于“为什么没有”的逻辑。

中国研究为什么没有像美国研究成为中国社科研究主流一样出现在美国学术主流世界?为什么南海局势没有随经济发展趋向平静?为什么中日博弈没有引出良性互动?

许许多多的“没有”构成了我们身边的世界。如果说,研究“有”是为了解释我们眼下的世界,那么研究“没有”就能够为我们的前路提供“线索”。因为那些没有的可能成为今后的“有”,它们会长成什么样?政见团队的观察虽是“管窥”,却也有可能拼出清晰的图案。

同样夏秋之际,政见团队的创始人@方可成在职业和人生转折点写道:“……心术纯正的人,将理想和责任的旗帜举久了,也容易陷入两种结局:或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麻木,变得钝感;或自我感动,自我中心,变得偏狭,甚至偏执。”

这段话有的放矢,写得实在、真诚。

这段话也对政见团队适用。经历两年起起伏伏,团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套路,换句话说,我们有了自己的体制、模式。正如我们的社会在不断打破窠臼中前进,政见也要在探索中不断创造新的文体,保持热忱和开放。唯有如斯,我辈才能保持“专业、趣味和信息量”的承诺,跟得上那些研究中国最聪明的头脑。

而我,远没有团队成员那样的理性与勤劳,在每日写字的生活中总想着“逃离”。夏初,在冲绳那霸机场,我惊讶于北京—那霸航线受中日关系波及停飞又复航后,冲绳旅游局和从业人士的激动,体会微观经济在宏观外交中的“自处”;秋末,我站在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那幅尼基塔接受宗教审判的著名油画前,看画家用细节描画为信仰和立场声嘶力竭的形象,体会观点冲突的历史感叹。
夏秋两季就这样过去了。环境在变,我们每个人也在变。变化就像是一出“碎碎念”,把政见和读者联系在一起。新的一期《政见·合辑》集中的2013 年夏秋两季52篇文章、1篇访谈、1张信息图,依旧着力“生活中的政治学”。依旧还是要重复每次编辑合辑时的“碎碎念”,我没有奢望,不指望合辑给大家带来太大的价值或改变;我所希望的是,团队与读者一同在变化的社会聚焦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触发思索。 </br>

作为一个志愿者团队,发展中的“政见”渴望获得大家的批评、鼓励和支持,始终期待来自读者的建议与批评。能够在读者电脑浏览器的收藏中看到cnpolitics.org、在读者邮箱中看到 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img>

宿亮

2013年11月于北京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