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地铁涨价不能语焉不详

2013-12-23 作者: 张林 原文 #天则观点 的其它文章

北京地铁酝酿提价,讨论早已有之。最近,提价消息又出现在一份旨在加强交通运营安全的文件当中,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首都刚刚提高了出租车价格,此时又准备提高地铁价格,可以预见的是,在地铁提价之后,公交车也一定会随后涨价了。
从纯粹经济理论的角度,假定其他的一切市场都合理有效,无论地铁服务是不是基本公共物品,毫无疑问,没有人会反对它涨价,因为一个长期依靠大量补贴的低价市场一定是没有效率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如果将眼光放在真实世界,一涨了之未免太过简单。
这并不是说,公众生活成本增加一定不妥,政府减少支出责任一定不对,相反,这些对于市场化改革往往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一项政策实施的后果,仅是为了让公众承担所谓的市场化成本而并没有得到任何体制改善的好处,也一定会对让人们对效率的追求失去耐心。因此,至少应该把涨价的前因后果讲清楚。
回头来看,出租车提价,更容易得到公众理解支持。一是由于北京出租车定价确实偏低,拥堵时段有价无市,根本无车可打;二是由于习惯打车出行的一般是收入较高的阶层,再进行低价补贴乃是补贴富人。出租车涨价了,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在没有急需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他出行方式。但地铁涨价不同,一般情况下乘坐地铁和公交的普通上班族,便只能接受涨价而没有其他选择了。
支持地铁涨价的一个理由,是认为公共交通补贴加剧了财政支出负担,这个理由似乎牵强。举例来讲, 2012 年北京市财政总收入 4500 多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300 多亿,市级财政支出当中对公共交通运营的补助约 100 亿,轨道交通专项资金略少于 56 亿,再加上燃油补贴等支出,按照 160 亿来计算,对公共交通的补贴也不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 5%
如果公共交通与医疗、教育等公共物品相比较没有特殊的性质,那么,也很难讲政府将税收资源配置到其他用途就能提高效率、改善公平。
支持涨价的另一个理由,便是认为地铁拥挤不堪是定价过低所致。供给不足是公共物品普遍的一个特点。在地面公交运营能力和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不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即便地铁涨价,拥挤不堪的状况也不能被解决,除非价格高到一定程度——那时地铁不能再被称之为基本公共服务,而变成了高价格的俱乐部产品。
因此,北京地铁提价与否,与财政补贴捉襟见肘无关,与改善地铁拥堵不堪也无关,而只能在地铁公司经营本身的维度上考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会面对理论上的一个难题,如果地铁服务是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应该怎么为此公共物品定价?如果它不是基本的公共服务而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又该怎样用市场化的手段改革?
从经济属性上来看,地铁服务属于自然垄断产品,前期需要大量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多增加一名乘客使用的边际成本则非常低,这也就意味着这项服务是非竞争性的——在没有拥挤的情况下。即便出现了拥挤的情况,大部分成本也是由乘车者支付的,它包括拥挤带来的不舒适,等待较长时间等。地铁运营公司增加的成本则是管理的成本,比如高峰时段需要疏导员等。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公共交通对整个经济运行具有外部性,它便利了工作者的出行,企业也不用再为劳动力资源支付高的交通成本。
对自然垄断而言,理论上可以用边际成本法来定价,这大体上也就是北京地铁的定价方法。在经济理论里,自然垄断的边际成本定价会低于企业的平均成本,也无法弥补固定成本的支出,从而企业一定是亏损的,因此需要政府补贴维持运营。而这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投资经营地铁服务的情况下,投资、经营本身和补贴本身都很难有效率。这个矛盾才是目前地铁涨价故事的核心,提价与否只是次要问题。
事实上,人们不能免除纳税的义务,既然交了税,政府也有责任提供相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如果税收果真难以承受公共物品的提供,涨价也未尝不可,只是运营公共服务的制度和信息应是公开透明的,如何投资、如何经营、如何使用补贴,应该受到公众的监督。
举例来说,纽约地铁由捷运局负责经营,是公立机构纽约大都会运输署的下辖机构,但其活动受到纽约州立法的严格监管。从历史上来看,纽约的第一条地铁是政府投资,私人运营的。当时由于地铁建设成本高,收益不确定,政府的建设招标没有私人企业愿意回应,因此政府不得不进行了投资。这条地铁在私企经营下拥挤不堪,因为它的自然垄断性质,拥挤才能给经营者带来更高利润。之后纽约政府在公众要求下,由政府投资经营了第二条地铁。 2003 年纽约地铁单程票涨到 2 美元时也遭到了公众强烈抗议。如今地铁单程票价为 2.25 美元,考虑纽约当地人均收入、政府财政收入,与北京 2 元的地铁票价相差不大,甚至更便宜。
虽然这也没有办法保证一个公共部门可以像私营企业那么有效率,比如纽约地铁的管理运营也有很多问题,但至少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了。另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便是地铁不再作为公共物品,政府减少征税,便也可以减少支出责任,让市场发现这项服务的真实价格。
这两种办法只能选择一种。如果一边仅是公众的生活负担增加,一边也没有办法监督税收如何被使用,公共品价格涨的越高效率损失的越多。如今关于地铁涨价与否的讨论,便让人隐隐有这样的担心。
因此,最好先行研究清楚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经营问题和困难,和所有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样,以便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甚至也可以为其他企业的经营改善或体制改革提供样本。如果仅是价格一涨了之,除了掩盖了问题,加大了公众生活成本,任何实质进步都没有,最终结果会像是诗里说的,该得到的没有得到,不该失去的早已失去。
2013 12 21
文章来源 :经济观察报天则评论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