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缅甸:合作式的三国演义?

2013-12-24 作者: 刘岩川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中国、美国、缅甸:合作式的三国演义?

□“政见”观察员 刘岩川

CUB

随着缅甸步入政治改革的轨道,美国的对缅政策也经历了从孤立到和解的转折。曾与缅甸紧密合作的中国,对美国的转变抱着谨慎的态度。美国与缅甸的亲密接触是否意在遏制中国?外界猜测颇多。美国乔治城大学的石眼山(David I. Steinberg)认为,中美对缅甸政策的变与不变,无法用“遏制”和“反遏制”的言论简单概括,而且三方还有可观的合作空间。

根据石眼山的判断,中国对缅政策所遵循的原则直截了当而且始终如一:保持边疆的和平稳定,避免大批难民流入中国,为中国贸易和投资(尤其是云南)提供市场,在国际社会表态时不妨碍中国利益,为中美提供地理上的缓冲空间。如此五项原则广泛适用于中国所有的邻国。

如果说中缅关系有任何特色,那便是双边的能源交易和缅甸给中国提供的海上交通便利。由于中国无力控制马六甲海峡这一能源进口的咽喉要道,与缅甸进行能源陆路交易便减轻了中国的后顾之忧。其次,缅甸的港口还为中国船只提供了直接驶出印度洋的机会。

尽管缅甸对中国的意义看似价值连城,石眼山却找不到证据表明美国走近缅甸是在迂回包抄中国。在他看来,奥巴马政府仅仅需要在东亚收获一场外交胜利,完善克林顿与布什的未尽事宜,并拉近与东盟的关系。此外,与美国言归于好也是缅甸社会发出的信号。不过,石眼山也没有找到证据表明美国在缅甸的利益不存在中国因素。

如果中美在缅甸并非遏制与反遏制的冲突关系,那么合作的空间是否存在?石眼山认为中国、美国和缅甸在打击贩毒、边境医疗、灾害救援和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大有可为。一个允许多元文化和平共处的缅甸符合美国的价值观,而目前的改革也会增加缅甸的社会稳定性,进而使中国从邻国的改革中获取红利。

虽然合作的空间看似广阔,但石眼山认为缅甸自身的态度至关重要。曾经长期被外来影响束缚手脚的缅甸人,主体意识尤其强烈。在1895年之前,缅甸还是清帝国朝贡体制的一员。今天,数以百万计的华人在缅甸经商,时而引起排华的情绪。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也曾“偏袒”缅甸国内某些武装群体和异见人士,给缅甸人造成“心怀不轨”的印象。因此,如果要促成有效率的三方合作,缅甸应占据合伙人主体的位置。

【参考文献】
Steinberg, D. I. (2013). Myanmar-China-US: the potential for triangular cooperation.http://www.eastwestcenter.org/publications/myanmar-china-us-the-potential-triangular-cooperation </br>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