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帮助执政党掌握党外精英的思想

2014-01-06 作者: 刘岩川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政协:帮助执政党掌握党外精英的思想

Political-Consultative-Conference-in-Post-Mao-Chinese-Politics

中国的政治协商会议是连接执政党与党外社会精英的桥梁。香港大学学者阎小骏在研究河北某县政协后提出:政协机制的作用超乎外界的预期——它不仅为中共提供了团结党外人士的平台,而且为执政党采集社情民意提供了支持。

政协机制在国共内战时期诞生,并在建国期间成为中共凝聚社会共识的平台。文化大革命中,政协与很多党政机构一道被打入冷宫,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重新启锚。1983年,中共中央的文件称,政协的职能是帮助共产党与党外精英、社会领袖团结合作。

在阎小骏走访的县,当地政协重启时的主要任务是抚平文革造成的创伤和提高社会包容度。当年,成为政协委员的非共产党员有九类:党外知识分子、私营企业主、少数民族、爱国宗教人士、移居台湾的国民党人的亲朋、归国华侨、投诚的国民党军官、民主党派成员或有影响力的无党派人士,以及台湾人。同时,政协委员候选人还必须有过硬的政治和道德情操,有知识和影响力,经常接触共产党,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并且提倡祖国统一。其中,对共产党和现行体制的认同尤其重要。

政协委员的筛选由四步组成:乡镇党委和下辖的单位提名,县委统战部核实候选人背景,县委常委裁决,政协通过最终名单并对外公布。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的比例被控制在4比6。

政治学习和联络工作是地方政协的重要任务。在阎小骏调查的县政协,党委和政府通过组织政治学习向政协委员传达最新精神和政策。此外,党政官员不时探望政协委员,给予相应照顾。例如,在政协重启初期,当地干部曾帮助文革中丢掉饭碗的国民党亲属回到岗位。近年来,政府和党委通过分享相关政策讯息、降低市场门槛和提供国有银行贷款,大力帮助政协委员创业。统计表明,1984年到2008年间,当地政协委员建立了238座工厂。

为了支持对港澳台的统战工作,该县政协优先帮助港澳台居民在大陆的亲属致富。成功的企业家、意见领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也享受相似的待遇。由此,一位受访的政协委员称:“政协给政协委员办实事,坚定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除了政治学习与联络工作,政协委员还肩负着视察的责任。从教学楼质量到清真食品的制作流程,供政协委员视察的目标包罗万象。此外,政协委员还可受邀担任公共医院、税务局和电视台等单位的特约监督员,甚至对当地党政干部的表现做出评价。而政协发现的问题,往往会引起党政部门的积极回应。阎小骏认为,政协委员的视察职能增强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进而提高了他们和对现行体制的认同感。

在视察之外,政协还通过提案工作和民意采集,帮助执政党搜集社会对执政表现的反馈。在阎小骏寻访的县,政协的提案必须得到党政部门的书面回应甚至当面咨询。当然,政协也不能无止境地提供意见,涉足国家机密和党内人事决定的问题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该县政协还负责多方面的信息采集工作,如地方精英对政策的态度,潜在不稳定因素,群众心态的变化,可能造成群情激愤的贪腐案件,以及宗教活动。

阎小骏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政协机制通过政策宣传和利益倾斜,使非共产党员在认同现行制度的同时,在规定范围内对党政事务提出建议,并且帮助执政党掌握社会舆论和党外精英的思想。相较于通过选举和媒体表达民意的西方,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无疑更可控、更稳定。

参考文献

  • Yan, X. (2011). Regime Inclusion and the Resilience of Authoritarianism: The Local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in Post-Mao Chinese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66 , 53–75.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