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學習與學「習」
自中共十八大後,漢語「習」字的地位發生變化。貴州的習酒,酒因習貴,華美廣告隨處可見。微博上出現了名為「學習粉絲團」的帳號,聲稱「這裡是喜歡、支持習的家園」。學習,原來是學「習」——向習總學習。
中共中央黨校的《學習時報》,曾發表不少談論改革的文章,予人印象不那麼僵化。但一月20日,該報頭版以通欄大標題刊出《總書記講話常學常新常用常新》,嚇人一跳。
該文作者是中央黨校副校長,被海外媒體稱為「元首智囊」。他評價「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陸續發表的一系列講話,思想深刻、觀點鮮明、文風沈穩、語言樸實,合國情、接地氣、入人心」,盛贊黨中央「一舉一措都是大手筆,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特別是,他提出了「常學常新常用常新」的口號。經歷過毛澤東時代的人,對此耳熟能詳。
當今世界,要民眾學習領袖的國家已寥寥無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的個人崇拜浪潮中,林彪號召學習毛澤東著作,他所說的「活學活用」、「立竿見影」成為當年熱語。他力倡學習毛語錄(小紅書)和「老三篇」(《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提出「要把『老三篇』作為座右銘來學,哪一級都要學,學了就要用」。「常學常新」,就是在此背景下問世的。
它第一次出現在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是在文革初。1966年10月5日,新華社電訊〈國防科委召開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會議交流學習經驗/毛澤東思想是攀登國防科學技術高峰的勝利旗幟〉稱:「〈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常學常新,是思想革命化的寶書,誰學誰進步,誰用誰靈,科學技術人員一個也不例外」。「常學常新」很快出現在人民日報標題上。
一時間,各地報紙上到處是「常學常新」。10月20日,《寧波大眾報》報道:「字字閃金光/句句是真理/學一次有一次收獲/『老三篇』常學常新越學越親 廣大革命群眾熱烈響應林彪同志號召,決心乾一輩子革命,學一輩子毛主席著作。」
「常學常新」衍生出「常用常新」。文革詞典中的「用」,意為遵循偉大理論,照領袖指示辦事。文革中的1968年3月26日,人民日報刊登報道〈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提高路線鬥爭覺悟/做無限忠於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堅強戰士〉。彼時,正進行以打倒國家主席劉少奇為目的的「路線鬥爭」,數月後,劉將被中共宣佈「叛徒,內奸,工賊」。報道稱:「老三篇是路線篇,狠學狠用老三篇,就是要為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而學,為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而用」,「把老三篇作為路線篇來學,來用,就常用常新,常用常靈。」
筆者親歷文革,對文革口號耳熟能詳。鄧小平發動改革開放後,紅色詞語一度銷聲匿跡。但2013年,時空錯亂的事一再發生。8月,當局發動「輿論鬥爭」,又稱「意識形態領域鬥爭」,這幾乎是毛時代「意識形態領域階級鬥爭」的翻版。10月,重新宣傳推廣毛澤東在1963年批示的「楓橋經驗」,這個經驗,是階級鬥爭年代管制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的經驗。現在,向領袖學習,對領袖講話要「常學常新,常用常新」的口號又重現政壇。
《學習時報》的文章出自智囊,值得注意。文革後,鄧小平對毛式個人崇拜較為警惕,他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初衷即為此。然而政改的遲滯,使中國至今不能從制度上徹底杜絕領袖崇拜。媒體上對領導人的諛辭,代代不絕,以至今日將學「毛」的口號,直接移植到學「習」。
「常學常新,常用常新」——那些成長於文革的智囊,他們是不知今夕何夕,脫口而出,還是刻意為之?而習聽到這樣的贊美,作何感想?是習焉不察,還是可能有所警覺?
*作者為中國知名報導文學作家及記者,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畫主任。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