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内置硬盘】全新安装 Windows 2000-XP-2003-Vista-2008-7-8(无需光驱和 USB)

2014-02-10 原文 #编程随想 的其它文章

如何用【内置硬盘】全新安装 Windows 2000/XP/2003/Vista/2008/7/8(无需光驱和 USB)

前2个月写了一篇《 如何用 ISO 镜像制作U盘安装盘(通用方法、无需 WinPE) 》,收到很多读者的反馈。有几个读者抱怨自己的电脑太旧,不支持“U盘启动”。他们希望俺介绍一下用“内置硬盘”的方式安装新系统。这个周末俺折腾了一下,今天分享一下折腾的心得。


★本文适用的硬件环境


首先说一下本文适用的环境——符合如下两个条件之一,可以考虑用本文介绍的方法。
1、电脑【没】光驱,并且主板【不】支持“USB启动”
2、手头“三无”——【没】物理光盘,【没】U盘,【没】外置移动硬盘


★全新安装 VS 升级安装


本文介绍的方法,强调是【全新安装】。所谓的“全新安装”有别于“升级安装”。“升级安装”有如下缺点:
1. 有些系统无法进行升级安装(比如无法从 XP 升级到 2003)
2. 无法进行“降级”(比如原有系统是 Win7,无法降为 WinXP)
3. 使用“升级安装”得到的系统不够“纯洁”(比如原有系统中的病毒或流氓软件会继续遗留在新系统中)
综上所述,俺通常不建议用“升级安装”。所以,今天不讨论“升级安全”的话题。


★“全新安装”的两种模式


◇概述


用【内置硬盘】进行“全新安装”,可以有两种模式:
“直接运行”模式
直接把新系统的安装盘解压缩到本地硬盘的某个目录,然后直接运行其中的 setup.exe 开启安装过程。
“重启动”模式
先用某种方式设置当前系统的启动项,然后通过“重启动”进入安装环境。

◇优缺点对比


“直接运行”模式具有如下缺点:
缺点1:无法降级
在“直接运行”的模式下,如果你要安装的【新】系统,版本号比现有系统更小,安装程序会拒绝安装。
缺点2:无法跨“32位/64位”
在“直接运行”的模式下,如果现有的系统是32位,就无法直接运行64位系统的 setup.exe。

◇小结


因为存在上述缺点,所以本文只介绍第二种模式——“重启动模式”。


★当前主流 Windows 的两个系列——扫盲 NT 版本号


在进入正题之前,俺先卖弄一个技术常识——关于 NT 的版本号。
如今主流的 Windows,不管其产品名如何变幻,其内核都是 Windows NT。NT 是洋文“新技术”的缩写,以区别于更落后的 Win95/Win98/WinME(90后的同学估计没接触过这些老系统)。
NT 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代,具体如下:
----------------
Windows NT 3.1          版本号 3.1(为啥第一代不是 1.0?因为要跟当时 DOS 上运行的 Windows 3.1 保持版本号一致)
Windows NT 3.5          版本号 3.5
Windows NT 3.51         版本号 3.51
----------------
Windows NT 4.0          版本号 4.0
----------------
Windows 2000            版本号 5.0
Windows XP              版本号 5.1
Windows Server 2003     版本号 5.2
----------------
Windows Vista           版本号 6.0
Windows Server 2008     版本号 6.0
Windows 7               版本号 6.1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版本号 6.1
Windows 8               版本号 6.2
----------------
NT3 和 NT4,如今基本不用了;从 Win2K 一直到 Win2K3,都称为“NT5”;从 Vista 开始一直到 Win8.1,称为“NT6”。NT5/NT6 两个系列,差异是很大滴。这两天,俺企图找到某种“通杀”的硬盘安装方法——能同时搞定 NT5 和 NT6——可惜没能如愿 :( 所以捏,只好勉为其难,分别介绍两种“半通用”的方法,分别针对 NT5 和 NT6。这两种方法的操作完全不同。


★针对 Windows 2000/XP/2003 的方法


如果你不需要安装 2000/XP/2003,请直接跳过本章节,直接到下一章节(以免浪费时间)。

◇原理说明


先依靠【grub4dos】这个开源的小工具,在当前系统中加出新的启动项,然后再配合 DOS 镜像,就可以启动出一个 DOS 环境。所有 NT5 系列的 Windows 都支持在 DOS 下运行安装程序。如此一来,就可以用本地硬盘进行“全新安装”。

◇和其它方法的对比


对比“直接运行模式”
直接解压缩 ISO 然后运行 setup 的方式(也就是刚才提到的“直接运行模式”)存在若干缺点,前面已经分析了。

对比“用 grub 直接启动 ISO”
还有一种类似的安装方法,也是用 grub4dos 来添加启动项,然后让 grub4dos 直接启动 ISO 镜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缺点1:兼容性不够好
比方说:假如 ISO 文件在硬盘上【没有】连续存放,grub4dos 直接启动这个 ISO 会失败。虽然 grub4dos 有一个 --mem 的参数可以把 ISO 镜像载入内存再启动(以此来解决“连续存放”的问题),但对于小内存的电脑,这招显然不合适。
缺点2:灵活性不够好
因为 Windows 安装程序自带的硬盘分区功能比如弱。而如果用 grub4dos 先启动出 DOS 环境,就可以用 DOS 下专用的分区工具(比如 PQmagic)调整分区布局/分区格式。

对比“用 grub 直接启动 ntldr”
这种方式比“grub 直接启动 ISO”的兼容性好一些。但依然存在“灵活性不足”的缺点。

◇步骤1:准备一个硬盘分区


首先,你要准备一个硬盘分区,用来存放 Windows 的安装文件。该分区必须使用 FAT16 或 FAT32 文件系统。这个硬盘分区必须具有足够大的“空闲空间”。需要多大的“剩余空间”,主要看你要新装的是哪种 Windows。
为了叙述方面,下面俺称这个分区为“安装文件分区”。

◇步骤2:安装 grub4dos


先到它的官网下载 grub4dos 的软件包,文件名是 grub4dos-0.4.4.zip (下载页面在“ 这里 ”),接着下载 grubinst 软件包,文件名是 grubinst-1.1-bin-w32-2008-01-01.zip (下载页面在“ 这里 ”)
把下载好的 grubinst 解压到某个目录,运行其中的 grubinst_gui.exe ,参照如下截图进行设置。

不见图 请翻墙
选“分区”的时候要记得选“整个磁盘 (MBR)”

不见图 请翻墙

接着在 grub4dos 压缩包里面找一个名叫 grldr 的文件,把这个文件放到前面提到的那个“安装文件分区”的【根目录】下。

完成上述步骤,grub4dos 就替代了原有硬盘的 MBR(主引导扇区)。

◇步骤2:配置 grub4dos


俺准备了一个现成的 grub4dos 配置文件,这个文件的文件名必须是 menu.lst ,它也跟 grldr 一样,必须放在“安装文件分区”的【根目录】下。
menu.lst 的内容如下:
timeout 10
default 0

title old system
chainloader (hd0,0)+1

title install
chainloader (hd0,1)+1

title DOS
find --set-root /dos.img
map --mem /dos.img (fd0)
map --hook
chainloader (fd0)+1
rootnoverify (fd0)

title command line
commandline

title reboot
reboot

title old system 那一段对应你原有的系统, title install 那一段对应“安装文件分区”, title DOS 那一段对应 DOS镜像(等一下会说)。
一般情况下,你需要稍微修改一下 menu.lst 配置文件(因为你的硬盘分区跟俺的硬盘分区,可能有差异)。【可能】修改的地方有两处,俺分别标注了红色。
grub4dos 的配置文件采用如下方式表示硬盘分区:
(hdX,Y) 表示:第X个物理硬盘的第Y个分区(X 和 Y 是以0开头的整数)。
X=0 表示第一个硬盘,X=1 表示第二个硬盘,以此类推。
Y的含义稍复杂,列表如下:
0 第1个主分区
1 第2个主分区
2 第3个主分区
3 第4个主分区
4 第1个逻辑分区
5 第2个逻辑分区
(以此类推)
稍微解释一下:对于传统的 MBR 分区布局,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为了让分区数超过4个,特地增加了“扩展分区”的功能,一个硬盘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内部可以分“任意多个”逻辑分区。

◇步骤3:准备一个 DOS 镜像


如果你喜欢折腾装机,或许你自己已经有一个现成的 DOS 镜像。如果没有的话,自己去网上搜一个。
把你找来的 DOS 镜像放到“安装文件分区”的【根目录】下,文件名改成 dos.img

◇步骤4:测试一下 grub4dos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grub4dos 应该准备妥当了。你最好先测试一下 grub4dos 是否能正常工作。
只需重启系统。如果硬件自检完之后,出现如下启动菜单,就说明 grub4dos 已经 OK 了。

不见图 请翻墙

◇步骤5:准备安装文件


然后你找来要安装的系统盘( 强调一下:必须是“微软官方镜像” )。只要是 Win2000/XP/2003 的官方镜像,ISO 里面会有一个名叫“i386”的目录。你把这个目录从 ISO 里面解压缩到“安装文件分区”。
说到这里,顺便抹黑一下山寨的安装盘。在咱们天朝有不少山寨的安装盘,里面可谓是鱼龙混杂。某些低档的安装盘,充斥着流氓软件甚至木马。所以,(要装 Windows 的话)俺一贯推荐用微软原版的镜像,以确保系统的“纯洁”。

◇步骤6:启动到 DOS


重启系统,在 grub4dos 的启动菜单中选 DOS 这个选项(截图如下)。

不见图 请翻墙

◇步骤7:运行安装程序


不见图 请翻墙

不见图 请翻墙

不见图 请翻墙

不见图 请翻墙

不见图 请翻墙

不见图 请翻墙

不见图 请翻墙

不见图 请翻墙

后面的操作就跟光盘安装一样了,俺就不贴图了。


★针对 Windows Vista/2008/7/2008R2/8 的方法


◇原理说明


利用“NT6 HDD Installer”这个小工具添加启动项,同时这个小工具还会完成相应的配套设置。重启动之后直接可以全新安装 NT6 系列。

◇和其它方法的对比


首先,直接解压缩 ISO 然后运行 setup 的方式(也就是刚才提到的“直接运行模式”)存在若干缺点,前面已经分析了。
对于 NT6 系列的硬盘安装,还有一个很流行的方法:先把 ISO 解压缩到某个分区的【根目录】,然后运行 /boot/bootsect.exe 进行设置,再把该分区设置为“活动”状态。然后就可以通过重启动的方式,启动该分区的安装程序。
这个方法虽然很简单,但有个缺点——【无法】跨 32位/64位。比如说:当前系统是 32位,而你想安装 64位 的 Win7或Win8。对于 64位 的Win7/Win8,ISO 镜像里面的 /boot/bootsect.exe 也是64位,无法在 32位 的系统中运行。

◇步骤1:准备一个硬盘分区


首先,你要准备一个硬盘分区,用来存放 Windows 的安装文件。这个硬盘分区必须具有足够大的“空闲空间”。然后把安装光盘的内容解压缩到这个分区的【 根目录 】下。
为了叙述方面,下面俺称这个分区为“安装文件分区”。

◇步骤2:下载/运行 NT6 HDD Installer


这个小工具的官网也就是作者自己的 SkyDrive 网盘(链接在“ 这里 ”)。找到最新的版本并下载(截至俺写本文的时候,版本是 3.1.4)。
这个小工具是绿色的,无需安装。RAR 压缩包里面只有一个 exe,把它解压缩到随便哪个目录。然后以管理员权限运行它,一键设置(截图如下)。

不见图 请翻墙

不见图 请翻墙

一键设置完成后,它会自动找到你存放安装文件的那个分区(挺智能),然后它会在你的系统中添加两个新的启动项(分别是“mode 1”和“mode 2”)。这两者的区别不大:“mode 1”使用 grub4dos 方式进行引导(也就是前面提到的 grub4dos),“mode 2”使用微软自己的引导方式。

◇步骤3:重启动


然后重启动,默认选“mode 1”。如果你的机器比较古怪,导致“mode 1”无法启动,就换另一个 mode 试试看。

不见图 请翻墙

接下来,你就会看到熟悉的 Windows 安装界面。看到这个界面,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不见图 请翻墙

◇步骤4:两种版本的操作差异


到了这个界面,要小心喽。

不见图 请翻墙

对于“Win7/Win2008R2/Win8”
请点击“现在安装”。后续的步骤就跟传统安装方式一模一样了(俺也可以省点力气,不用贴图啦)

对于“Vista/Win2008”
请点击左下方的“修复计算机”。然后会出现一个“系统恢复选项”的界面,在该界面上点“命令行提示符”,出现一个黑色的命令行窗口。然后你在这个命令行窗口中运行“安装文件分区”中的 setup.exe


★结尾


本文介绍的两个方法(分别对应 NT5 和 NT6),是俺这几天尝试了各种硬盘安装方式之后,挑选出来的。如果你有其它方法,欢迎到俺博客分享。如果有说得不对的、不严密的地方,欢迎大伙儿批评指正。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如何用 ISO 镜像制作U盘安装盘(通用方法、无需 WinPE)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 编程随想 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02/hdd-install-windows.html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