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学科“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014-05-09 作者: 茅于轼 原文 #天则观点 的其它文章

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参加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是一个经济学的跨学科会,科学的对象就是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的宇宙,我们的社会,它是一个大的整体。所以,早期的科学家,他们的思考的对象就是宇宙和社会,那时候他们不分科,在公元前的科学家,像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伯拉图,这些人他们的好奇的对象就是整个环境。但是,到了 18 世纪以后,学科开始分化,在此以前我们知道对人类知识有影响的人,他们是不分科的,往往是数学家又是天文学家,还是工程师,最突出的就是达芬奇,他是个艺术家,他会画画,他又是工程师,他设计了一个飞行的机器,他还是一个生理学家,他解剖人体。这些科学家是以整体的环境作为对象。但是, 18 世纪以后,学者开始分化,跟我们整个社会的分工一样,出现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各式各样的学问。由于学科的分化,人的精力集中在某一个方面,所以学科的知识的积累非常快,这是 18 世纪以后的事。

现在各个行业的专业知识都互相不太了解。在以前的时候,没有什么互相不懂的东西,现在就拿经济学来讲,也是分化的很深,也不是每个经济学家都能听得懂别的经济学家的言论。所以,使得我们学科的隔阂越来越大。但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还是一个整体,还是社会和宇宙,所以这种学科的分化,对于我们认识这个整体世界都是很不利的。这两个趋势我们不能否定任何一个,我们不能说分化不对,但是我们要注意分化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互相听不懂,知识越来越偏,没有照顾到其他知识方面发展的影响。所以,我们今天开这个会,就想纠正这个趋势,其实据我所知,在学科的综合方面,就是反分化方面,过去我们国内有不少人做过这个工作,我手头有一本汪丁丁编的书,他倒不是讲研究,他是跨学科的教育要发展,其实跟我们跨学科的知识是一回事。

所以今天我们邀请到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讨论这个问题,我想对于我们今后的经济学的发展会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特别要感谢耿丹学院给我们提供了物资上、人力上的巨大支持,使得这次会议能够成功召开。下面,请其他几位专家发言,谢谢大家!

(本文为作者在 2014 5 6 日在 中国经济学跨学科理论创新研讨会 上的发言稿,经本人修订。)

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