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此或彼|恐怖主义袭击为何屡禁不绝?

2014-05-20 作者: 陈硕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非此或彼|恐怖主义袭击为何屡禁不绝?

陈硕专栏·非此或彼

african civil wars

恐怖主义活动对其实施者而言有用吗?许多研究认为恐怖活动并不能给实施者带来更政策优惠(policy concessions),因而价值不大。但恐怖袭击事件在现实世界的屡禁不绝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上述结论。面对这一困局,密西根州立大学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Jakana Thomas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上的论文“Rewarding Bad Behavior: How Governments Respond to Terrorism in Civil War”试图解答这一悖论。作者认为促使政府坐下来协商也是恐怖主义活动的一个目标,并从这一角度对恐怖活动进行再考察。

本文首先综述了恐怖主义活动是否能够获得既定目标。对恐怖主义活动效率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然而始终没有获得一致性结论。有研究认为,自杀式恐怖袭击可以推动政策向有利于实施者的方向调整;但也有研究并不这样认为:恐怖主义活动带来的政策优惠并没有实质性意义,尤其当涉及政治利益的时候,政策优惠更为难以实现。总的来说,该领域的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基于实现政策优惠目标的恐怖主义活动对当事人而言是缺乏效率的。

但本文作者认为恐怖主义活动的目标并非单一的。例如,如果预期到恐怖主义活动能带来协商的机会,作为当事人的反抗组织可能会增加在恐怖主义活动的投入。这种可能在现有文献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且严肃地讨论,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此。

首先,在理论上,反抗组织发动恐怖袭击以谋求更多协商机会,这一作用机制完全能够成立。因为一旦走上谈判桌,就意味着政府机构对反抗组织的正式承认,反抗组织的利益诉求能够被倾听,其要求得到实现的可能要大于未能参加协商的群体。然而,政府机构并不十分愿意进行这类协商。因为政府一旦妥协,就表明当局认可了反抗组织及其采取的暴力手段,这可能诱发更多的类似行为,也会大大影响到当局政府的合法性。尽管并不情愿,政府在现实中还是不得不采取了妥协,这是因为反抗组织有破坏的能力(power to hurt)而政府无法同等回击:政府如果以暴制暴,则会引发温和派与平民的怨怼;政府如果无所作为,则会导致平民百姓缺乏安全感进而不信任政府、甚至转而投向反对派。无论哪种情况,都是长反抗组织之志气、灭当局政府之威风,所以协商作为次优选择被普遍使用。

其次,作者的实证结果也发现,内战期间的恐怖袭击与协商可能性及政策优惠均呈现显著正向关联。基于1989-2010年非洲内战的月度数据,作者分别考察了成功发动的恐怖袭击数量对协商可能性及政策优惠量的影响。对于前者,作者发现每增加一次恐怖袭击,协商的机率会显著增加1.15个百分点。对于后者,作者也发现恐怖袭击数量对实质性的政策优惠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两类实证结果共同表明,恐怖主义活动越强,其导致的协商可能性与政策优惠量也越多,恐怖主义活动对实施者而言是有用。

上述发现证明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证上,恐怖主义活动都是理性当事人采取的有效率举措。在该理解之上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恐怖袭击屡禁不止了。

参考文献

  • Thomas, J. L. (2014). Rewarding Bad Behavior: How Governments Respond to Rebel Group Tactics in African Civil War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