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中美关系触礁

2014-07-10 作者: 陶郁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如何防止中美关系触礁

本文已刊发于2014年7月9日出刊的《青年参考》。
China-U.S. relations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片作者:王雷
</img>

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于7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消息显示,此轮中美高级别会晤将广泛讨论包括汇率、投资、贸易在内的一系列关乎双方战略利益的议题。考虑到今年以来中美两国在东海、南海及网络等个问题上多有龃龉,此次会议对于修补双边关系或有重大意义。

在此背景下,美国学者 斯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 奥汉隆(Michael O’Hanlon) 最近联合撰文,分析了中美关系现存的问题,并对确保中美关系健康良性发展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斯坦伯格重返学界之前曾在奥巴马政府中任常务副国务卿,而奥汉隆则是顶级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外交政策研究主任,两人深谙美国对外政策及其运作过程,因而观点特别值得重视。

斯坦伯格和奥汉隆认为,虽然中美两国最近为增强互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彼此之间依然存在深刻的怀疑和顾虑,两国发生摩擦和冲突的可能性甚至有所上升。造成这一切的重要原因,在于亚太局势正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变革。崛起的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必然要发挥更大作用,但周边一些国家却出于种种原因而对中国所宣称的“和平崛起”充满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一些国家的疆域争端浮出水面;而中国为保卫自身领土主权完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则往往被美国视为对其在西太平洋利益和影响的限制。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高调调整美国战略重点,要求“重返亚洲”;虽然美国政府宣称此举旨在增进地区稳定而非针对中国,但人们难免将其看作美国为谋求维护自身霸权而试图遏制中国的举动。

在斯坦伯格和奥汉隆看来,中美两国对彼此的上述看法在短期内完全理性,但若不能得到有效应对,则可能导致两国长期互疑,甚至造成战略误判。这种误判既可能表现为无端将对方的某项举动视为威胁,也可能体现为未能有效体察对方保卫其核心利益的决心。为避免上述恶果,斯坦伯格和奥汉隆建议中美两国同时采取约束克制、互惠互利、坦诚透明和富有弹性的切实行动,增强理解,消除误解。

具体而言:

——约束克制原则是指双方在采取旨在增强自身安全的措施时,应努力防止给对方造成受到威胁的感觉。例如,通过限制自身拥有的核武器数量,中国表明了“只将此类武器用于防御”的诺言切实可信;而美国则应自觉限制反导武器的部署,确保两国间保证一定程度的战略平衡。此外,斯坦伯格和奥汉隆建议中美两国就卫星轨道的合理间距达成共识,这样既能保证彼此都具有合理的自卫实力,又可防止一些举措被误解为刺激或挑衅。

——互惠互利原则要求中美两国善意理解对方的举措,特别是将对方主动采取的约束克制行动正确理解为宽容而非软弱;此外,两国应保持积极的良性竞争,而不该通过打击压制对方来获取战略优势。例如,中美两国在经济上高度互赖,因而目前不大可能采取摧毁对方互联网的行动,但一些恐怖分子或黑客出于种种目的,却可能伪造身份发动攻击,试图挑起双方的冲突甚至战争。因此,中美应采取联合行动,确保不攻击对方民用基础设施的承诺真实可信。

——坦诚透明原则有助于中美两国正确理解对方的行动与立场,从而避免无谓地臆测对方在善意行动背后窝藏着何种不良用心。在斯坦伯格和奥汉隆看来,中美两国在国防、太空、网络和区域安全等多个领域都存在需要落实坦诚透明原则的地方,他们特别建议中美两国军方之间建立更为明确而直接的交流机制,用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而面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中美两国则应保持弹性,避免危机恶化为冲突,并努力推动双方不断贯彻落实约束克制、互惠互利和公开透明等原则,形成良性循环。更为重要的是,中美两国要强化各自应对风险的能力。以网络安全为例,如果中美两国抵御网络突然袭击的能力不断加强,那么就能在恐怖分子与黑客发起可能导致两国冲突的袭击时赢得时间,从而避免被第三方伪造的网络突袭拖入冲突。

确保中美关系长期稳定的关键,在于促使两国认清对方的“红线”以及对方为保卫自身核心利益所决心付出的代价,这不仅需要中美两国继续沟通交流,更需要两国分别采取实际行动。斯坦伯格和奥汉隆指出,为防止双边关系触礁,中美两国应释放更多积极而可置信的信号,减少无谓而可能造成误解的噪音,中国应理解:美国的关切远在其领土之外,而美国则须正视和尊重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

参考文献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