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奉林:去腐生新,挖掘和培育中国文化软实力

2014-09-17 作者: 陈奉林 原文 #天则观点 的其它文章

谢谢天则经济研究所给我们提供这次交流与切磋的机会。“东亚文化异同与价值标准”这个题目很好、很大,我们大家都有兴趣,也是常写常新的题目,顺应了当前东亚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区域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

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都在加速发展,这种形势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关系、合作方式与区域秩序。现在的当务之急,我觉得应该建立一个新的文化观或者说发展观,改变当前东亚“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局面,指导东亚社会怎么和平发展下去。从文化角度来探讨东亚社会的发展出路,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一个选择。

在历史上,中国、日本、韩国、越南都受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家文化影响。但是,这几个国家在接受中国文化的时候都是有所选择的,有所发展的,不是囫囵吞枣,一概接受。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人强调五常,讲仁、义、礼、智、信,日本接受的中国儒家文化里就没有“仁”这个内容,而是强调忠勇,这一点和中国不同。后来把这个思想恶用到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当中,这是大家记忆犹新的。随着西学东渐,自 18 世纪以来,日本对因循株守的儒学有所清算和批判。我们知道,佐久间象山在他的《省諐录》中就批判日本儒者“误读孟子,不审天下之形势,不察万国之情况”的毛病。被称为日本伏尔泰的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他的著作当中也对日本儒家思想中的“厚古薄今”思想进行清算与批判。我觉得日本能很快地和近代世界接轨,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它的思想文化观念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我们近代中国不如日本的地方。我们有五千年悠久文化,这确实很好,这么大一块文化厚土值得骄傲,但是我们也长期受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所累。

我看到讨论的题目中有中国、日本、韩国与越南文化异同问题。确实,文化深深地影响国民的精神面貌、气质、思想观念、价值观、世界观与性格等,我想中日韩越的精神面貌、心理结构、价值观念与世界观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中国的士大夫大都出身在封建官僚家庭,由科举进入仕途,长期接受清一色的儒学经典训练,思想当中有严重的反科学主义倾向,当国家受到西方挑战时他们只能以经典主义教养与国粹主义态度来认识世界,更不要说去怀疑旧制度。畸形的心态,老化的知识结构,远离社会经济生活,是近代知识分子的根本性弱点。 80 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些自诩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很多的人反而对改革怀疑更多,确实和我们过去古代知识分子受儒学经典训练有相同之处,这是我们要看到的。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儒家思想批判否定的太多,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就会看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教训颇多。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走以农立国还是走以工立国道路问题,实际上还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的论争问题。建国后,有一段时间里我们把苏联模式定于一尊,政治、经济、教育等都是学习苏联的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不行,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后来才有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后又受到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的困扰,最后邓小平出来讲三个有利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今天东亚地区面临的问题很多,别的地方都在搞区域一体化,我们东亚地区还存在一些领土纷争、领海问题,闹的不可开交,中日也好,中韩,中越,中菲之间都有这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找出一种新的文化,让它来指导我们更加理性看待过去,思考现实,筹划未来,找到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一个精神纽带,把东亚国家联系到一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项紧迫工作。我们常常说到,一谈到中国文化就是悠悠五千年,博大精深,这么说也不错,但真正博到什么程度?精到什么程度?大家都没有说清楚,再往下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我们能不能也像西方自由、民主、人权那样,不管它真也好假也好,也找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来呢?刚才方老师和秋风老师都讲到了,我觉得讲得很好,我们也应该找出能用十个八个字来就可以概括出来的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看北京大街小巷到处是中国核心价值观 24 个字的宣传,我看在座的各位恐怕没有人能够背诵下来,我也没记下来,字太多,确实不好记。我觉得概括十个八个字出来,是应该做的,这个问题很重要。

东亚国家迟迟不能走上一体化道路,除了历史原因,还有我们思想观念上的落后。要转换思路,解决中日韩越之间的许多障碍,东亚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包括儒家讲的“合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等等,都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说到东亚文化,刚才几位先生也说了东亚文化以集体主义为主,以集体主义为主这很好,但是有一点,一旦走极端的话,集体主义就变成了奴隶主义;西方崇尚自由,它们也在走极端,这种极端末稍就是极端个人主义。所以,不管哪种文化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是必要的。现在有人对文化下过定义,定义可能不下百种,不管哪种定义,不管哪种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还有其他什么文化,有几项确是共同的,那就是真、善、美,追求自由、平等与正义,它们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诚哉斯言!

我接着秋风老师说一点关于文化破坏的问题,这个文化破坏不但是文革时期“破四旧”的破坏。如果往前追溯的话, 1905 年科举制的废除是第一次破坏,是中国传统的中断与诀别;进入民国以后, 1912 年以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小学不考了,只有大学中文系才学这些东西。这是一个重大的断裂。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前途了,王国维先生在昆明湖自尽,他挚爱的文化,在中小学不学了,只有大学里面才有,他感觉很痛心。还有建国以后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找出阶级敌人,不把他整倒整死是不罢休的,这个也影响到了我国的文化,很可惜。所以,今天搞我们的文化建设,我的意思就是说一定要去腐生新,把腐朽的去掉,返本开新,这是一个出路。不然的话,光靠建几个孔子学院,建几个国学院,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出路。返本开新,去腐生新,建设民主制度下适应世界潮流与大趋势的新文化,这样才有生命力,光靠私塾,重新搞子曰孟云,这恐怕不是我们的出路。

谢谢大家。

[ 陈奉林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东方外交史研究中心主任。本文为作者在 2014 9 11 日天则经济研究所 / 中评网 / 新浪博客共同主办的「东亚文化异同与价值标准」研讨会的演讲修订稿 ]

2014-9-15

中评网首发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